——以常州市红梅公园为例
蒋文欣朱文君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由此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类元素逐渐回
到人们的研究视野中。本文以楹联对于中国式风景园林中的审美价值为主题,着重分析各式楹联在江苏省常州市红梅公园中发挥的美学价值,并从文学艺术与园林文化的契合性提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楹联;风景园林;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I2691
常州市红梅公园概述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1-91-2
据现在人们对于历史感的直观感受可以发现,人们将历史看作是观赏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部分历史遗迹、文物景观成为近年来旅游热点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说历史感是在具备历史价值的风景园林中蕴含了人文精神、文化习俗甚至文学素养的关键内容。楹联作为当前风景园林中保存下来的文化传统,往往由古代先贤、今人学者重新研究、精心设计而书写,可以形成对于人们历史观感的影响,从而塑造更为全面的审美体验[2]。
例如,在常州市红梅公园中的半山亭入口处,楹联内容为“花影一帘涛声半榻,长松千尺灵芝九茎”。半山亭为纪念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而修建,因王安石号半山,因此取名为半山亭。此楹联为王安石面对园林景象一蹴而就而写,因此亭子建设时便被当作楹联设置在半山亭的入口处。当人们游览至此时,既可以充分领略园林景观构成的美妙精致,也可以形成一种与古代先贤们展开对话的玄妙体验。从楹联内容来看,“花影一帘”与“涛声半榻”均是将实际的花间景色与水流涛声进行量化处理,通过“一帘”与“半榻”这种创造性的数量词指代,将花色与涛声从写实变为了艺术处理,引导了人们对于景色的欣赏深度[3];而下半句中的“长松”与“灵芝”更是将形与意进行了有效结合,将文人风骨中的“松”类强、直、雅特征以及“灵芝”这种需要灵气才能生长的植物结合在一起,为观赏者描述了主人当时的心境与所处的环境,从而带来一种跨越时空的历史观感,带给后来者丰富的历史审美体验。
2.2
楹联为园林景观赋予人文精神
在以“天衢要道”为横批的楹联中,其上半部分为“道有源头,立言立功立德”,通过上半句楹联内容,人们即可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呈现出明显“硬件”发展,而作为与之相对的重新建构起我国文化自信的“软件”发展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关注中。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楹联作为公共建筑景观中的一项重要文化元素,自身具备独特的美学价值及文化属性。而当楹联与风景园林相结合时,这种文化属性及美学价值将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共振作用,给观者带来更为强烈的审美体验。“楹联”,是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对联或对子,其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句。楹联整齐、平缓、协调,一字一声均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1]
红梅公园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因园内的著名古建筑红梅阁而得名,是市内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公园、常州第一园林、常州市最大的国家重点公园,2010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红梅公园整座园区分为三区八景,所谓三区为文物古迹区、娱乐活动区以及科普教育区,八景则是红梅春晓、古刹钟声、曲池风荷、青峦倒影、凤桥花径、翠薇秋霞、孤山雪松及文笔夕照这8种园林景观。由于楹联在常州市红梅公园中分布数量多、内涵广泛,因此在人们观赏红梅公园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感受到来自楹联构成的美学体验。
22.1
楹联在风景园林中的审美价值楹联为园林景观增加历史观感
“历史感”是审美价值中的一项抽象内涵,甚至直至今日关于“历史感”的明确定义并未有充分的界定,但根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3101029Y)。
作者简介:蒋文欣(2000—),女,大专在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朱文君(1995—),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XIANGCUNKEJI2021年1月(上)9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XIANGCUNKEJI乡村科技对于园林景观的写实性描述。
以红梅公园中的“奇石尽含千古秀,异花常占四时春”这则楹联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不但拥有工整的对仗,同时更与现实环境相联系,形象巧妙地展现了红梅公园中的风光[9]。“奇石”与“异花”相对,形成了对于园林中的假山、花丛的描述,更用“奇石异花”的“互文”作用充分展现了园林中的假山姿态之奇妙、花丛之炫美,而且展现了风景的古典韵味[10]。观赏者在此期间可以借助楹联感受来自园林景观中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形成深刻的文化符号印象,从而为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带来新层次的跃升。
3
结语
以感受到古人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为国家社会创造巨大贡献,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行修养;下半句中“工无驻足,希贤希圣希天”则是更为明确地提醒人们不应满足当前的成绩,应继续向着更加深邃的方向继续前进,从宋代新儒学开始,文人群体开始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作为人生的发展命题,时刻警示人们应构建起清晰的人生目标与价值观[4]。上下两个部分均是从人的价值观展开分析,同时借助《春秋左氏传》《通书》等相关内容,完美地进行融入及衍化,从而帮助人们在欣赏楹联的同时,感受到园林景观中所蕴藏的充沛的人文精神。
2.3
楹联为园林景观提供社会价值
在园林景观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人均把植物培育、绿化、园艺等与园林景观等同,然而,在园林景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早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当前已涉及公众艺术、旅游、生态建设、设计、规划等各个方面,综合了多门学科专业知识[5]。而楹联的作用即是将把某些专业性、基础性的园林景观知识,以用户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说明,以提升园林景观的社会影响力,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以嘉贤坊两侧的楹联为例,“春秋争弑,不顾骨肉;孰如季子,始终让国”这则楹联的内容背景是建立在春秋争霸时期,为了争夺王位出现的骨肉相残的人间惨剧,而在此期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季子”的季礼不但3次谦让王位,甚至为了让出王位选择流亡生活,从而充分保证了吴地的内部政治稳定,并为国家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安定团结[6]。因此,人们面对这样一副楹联时,不仅可以感受到社会和谐、国家安宁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诸多争端所产生的原因,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国民道德修养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借助楹联可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诉求,实现对于灵魂的升华与净化,在为观赏者提供价值高度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加充足的审美体验。
[7]
在园林景观观赏中,人们常会发出“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感叹,其中楹联的作用不可小觑,这是由于楹联可以为人们带来厚重的历史观感、丰富的人文精神、高度的社会价值以及完美的文学属性,可进一步丰富人们在游玩过程中的审美体验,从而形成层次多变、跌宕起伏的审美体验。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园林建设及景观维护中,应高度注重楹联的审美属性,让楹联这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小奇.浅谈传统楹联文化传承与发展[J].新西部,2019(33):100-101.
[2]代金叶,郑成玖.匾额、楹联、题刻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大众文艺,2019(24):110-111.
[3]裴璐.文化振兴视域下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闻喜县寺底村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43-44.
[4]邓琦.让优秀文化传统在日常生活里绵延:评《楹联里的中国》[J].中国电视,2020(5):86-88.
[5]王聪.清代北京恭亲王府建筑中楹联题刻之作用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9:19.
[6]姚雨.晚清江南文人楹联写作研究:以赵曾望《江南赵氏楹联丛话》为中心[D].苏州:苏州大学,2019:60-61.
[7]蔡润晖,周建东,赵雅南,等.楹联文化对园林景观意境的表达:以扬州为例[J].园林,2019(3):42-47.
[8]王钰,朱强,李雄.畅春园匾额楹联及造园意境探析[J].中国园林,2020(6):130-134.
[9]潘慧娟,崔兴平.晋商宅邸楹联中的核心价值观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15):64-66.
[10]陈秀中.境是天然赢绘画趣含理要收精微:试析楹联匾额在风景园林中的审美价值[J].中国园林,1992(1):39-46.
2.4楹联为园林景观带来文学属性
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学作品中雅致清丽的典范类别,其具有密度更高的文学属性。人们将诗词歌赋作为“言以咏志”的途径,但却往往受到格式律令的限制。
[8]
而作为楹联来说,其风格多变、格式宽泛,更兼有对联、律诗中的对仗工整等特点,同时又可从实际出发,与园林景观形成两者的“互文”,即园林景观的美需要楹联发挥其解释、注脚、阐明的作用,对其进行描述总结,而楹联则需要园林景观保持其景观环境、景致设计等,从而保证楹联
92XIANGCUNKEJI2021年1月(上)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