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途径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途径

2022-07-17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0年12月 教学研究 教育前沿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途径 郭利红 (武安市第四中学,河北武安056300) 【摘要】教师不但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 学习情境,还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 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 任务之一。 【关键词】诱发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思维能力 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 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启发学生思维有哪些途径呢?本文试图从中学化学的学科特 点和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探讨中学化学教学启发学 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化学实验是有效手段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熟悉中学化学的实验内容、 体系和结构,掌握实验的目的要求,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采 取多种形式,精心设计安排实验。如教“钠”一节时,可变演示 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新奇有趣,激起了学生 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实验现象的极大关注,由此产生了强烈的 学习欲望。因为这些新的刺激搅乱了学生原有的认识,使他 们感到困惑不解:(1)金属钠的新切面为什么与它的旧表面 色泽不同?(2)金属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且熔成小球状?(3)小 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不停地游动且发出嗤嗤的声音?(4)水溶 液为什么会变红?此时学生正处于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急 于弄懂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因此,他们会积极地查找资料, 紧张地进行思考,主动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情况 下,教师绝不可代替学生的思维,将自己的思维成果转让给 学生,而应致力引导学生自己寻求和发现真知。只有在学生 感到很困难时,才给以“点拨”、“诱导”。同时应注意拓宽和深 化学生的思维:金属钠活泼的原因是什么?自然界中钠以什 么形态存在?应怎样保存金属钠?金属钠着火了怎么办?钠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能否置换出铜?工业上应采用怎样的方 法制备钠? 这种以实验诱发思维,以认知为动力的教学方式,充分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 效手段。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核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课题,展 现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经过较大努力 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即是学生想摘“桃子”而又要使劲 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的情境。只有这种适度的刺激,才能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创造的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多方面人手。 1.新课引入,要展示矛盾,形成“悬念”,激发思维。教学 实践表明,老套无变、平淡无奇、无矛盾冲突地引入课题,很 难吸引学生注意,不能激起学生兴趣,无法刺激学生思维。而 新课~开始,就击起“波涛”,造成“悬念”,势必“引人人胜”,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迅速进入“角色”。教“盐类的水解”时,教 师一开始就设问:“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碱的水溶液显碱性, 那么盐的水溶液是什么性?”,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教 学的主题。接着演示实验,用pH试纸分别检验NaAc、 NH C1、NaCI三种溶液的pH值,学生观察现象后,教师再提 出:“这些盐本身并不能电离出H 或OH一,为什么有的溶液显 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眭呢?”这些充满困惑的问题,苦 恼着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冲动,驱动学生自觉主 动地看书学习,专心致志地倾听老师讲课,积极地思考探索, 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师与生的双边积极活动,将使教学的 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不仅新课的引入要设置矛盾,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 师应尽可能导演出“一波未平,另波又起”的学习情景,使学 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教师应善于驾驭教材内容, 及时分析掌握学习动态,巧妙设计,灵活处理,恰到火候时抛 出问题,在一个高潮跌落时再起新的冲突。在氢氧化铝的性 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启 迪思维。(1)氢氧化铝为什么显两性?(2)硫酸铝、偏铝酸钠的 水溶液各显什么性?(3)A1, 、AIO 一在水溶液中存在的酸碱环 境是什么?(4)往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和往氢氧化钠 溶液中滴加硫酸铝时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5)有两瓶无标 签试剂,只知一瓶是硫酸铝溶液,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不 用任何其他试剂,怎样鉴别它们?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 “活化”、深化的状态。 3.一堂课的结束,不能草草收兵,要精心布置,或留有 “余味”,或埋下“伏线”,造成学生“先知为快”的心理状态。例 如,结束“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这 样提出:“加酸或碱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那么能否加 入一种物质使水的电离向右移动呢?且听下节分解”。于是, 在教师不作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学生也会自觉地预习课文, 用绕提问积极思考,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 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民主是保障 第一、不“唯教材”,就是要打破教材“绝对正确”的观念, 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质疑。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拘 泥于教材,在传授知识时,更应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科学 的思维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多问几个“为什么?”,刨根就 底,诱导思维。如“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别的办法吗?”,“能 否做一些改进?”,等等。 第二,不“唯教师”,就是要打破教师“绝对正确”的观念, 允许学生怀疑甚至反对教师的观点,鼓励他们“班门弄斧”。 事实上,作为教师,个人的学识、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不 能把自己的作用抬到不恰当的高度。要倾听学生的意见。解 答学生的疑难时,最好只给学生提供有关材料的途径,让他 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去寻找答案,这样更有助于发展学 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提问,若不能解决的或一下子不能解 决的,决不能敷衍或勉强,最好说“让我想想看”,“让我查查 资料看”,决不要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怎么讲你就 怎么做吧!”,“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呢!”。否则,就会 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堵塞言路,禁锢思 维。 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