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武 术 发 展 史 作 业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土建09-7班
徐支松 02090600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武术与奥运
——奥运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奥运发展的情况和要求,结合中国武术的发展及演进状况,
探讨奥运对中国武术产生的影响。为武术申请成为奥运竞技项目利弊提出几点认识和看法,进而为武术的发展做出一点服务。
关键词:武术、奥运、影响 1、 前言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流派众多,经济形式多
样,受众群体日增,浩浩荡荡,蔚为壮观。随着近代体育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武术向近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转变,也有了百年历程。如今,武术不仅是我国开展的99个项目之一,还是全运会,亚运会等国内、国际综合赛事的比赛项目,甚至进入奥运也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只有一步之遥了。
2、 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生存状况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武术在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武术在军事领域的地位有所下降,作为个体自卫和民族抗争的手段也下降了,因而它的生存已不能再是为了“技击”而存在。在和平年代里,特别是现在,在这样一个科技时代,它的存在功能和价值更多的只是作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中国传统武术,长期以来重技击而轻理论,只有极少的人会去从事阐述武术的功能和价值的工作,这导致了中国武术的普及情况远不如奥运竞技项目的普及程度。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人文主导型”的社会,注重天人合一和道气论。武术习练者受此影响便形成了这样一个显著特点: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以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进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西方社会是一个“科学主导型”的社会,体育隶属于生物科学,其理论体系遍及众多方面,思维方式上讲究竞技性、技术性、审美性,理论上重精神、重名利,观念上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因此西方体育崇尚身体的外在形式,不再重视其动作的内涵。随着近代体育思潮(西方体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宣传,中国武术也受其影响,越来越注重表演性和审美性,在一些方面失去了武术的传统内涵和实质。
3、 中国武术进入奥运的障碍
中国矿业大学
2005年,奥运“减肥计划”轰然启动,罗格率领着奥运专家团对奥运会的规模进行了详细考察
量化,旧有奥运项目垒球、棒球都被扫地出门,其他项目也在不断调整或合并当中,于是,一个新项目想要加入奥运,就变得难上加难。
武术虽然是练习人数最多的单项运动项目,在世界上达到了7000万人之巨,但很大程度上,这些人还是集中于较少的几个国家之中。也因为如此,武术的世界普及程度不够成了武术进军奥运会的最大障碍。
除了奥运瘦身和普及程度的因素,武术本身的性质特点,也是武术进军奥运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在奥运竞技比赛中,成绩是以科学量化的标准来检验,并有相应的物理量化仪器和明文规定的。运动员可以通过超人的力量、速度或者身体技巧来取得成绩,但武术的量化标准却各有不同。也许可以借用体操或跳水的方式来为武术套路比赛评分,但套路之间的难度级别,又有谁能够分得清楚?而且,很多习武者专攻某一流派,如果要强为派别分出高下,那就有违武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了。
郑州大学教授纪德尚曾经说过:武术比赛要进入奥运会赛项系列,必须接受奥运会竞赛方式的规范。为此,我们必须立足于编制出既有中国传统武术特色,又符合奥运赛项要求的奥运武术,尽可能多地保留自身的运动特征,以便在另一类运动圈中展示武术传统的风采。但这么一折腾下来,中华武术的韵味,还能够完整地保存吗?要知道,中华武术多姿多彩,如果都弄成整齐划一的奥运武术,那岂不是违背了将武术文化发扬光大的初衷吗?
4、 武术“申奥”对中国武术影响的两种看法
关于武术进入奥运会一直都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武术进入奥运会有利于武术的发展,另外一种
是武术进入奥运会不利于武术的发展。
支持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看法大多持这样的认识:奥运可以赋予我们另一个发展武术的管道,对于中华武术的推广和推陈出新非常有利。第一,奥运会能有效推广并提高武术在国际间的认知,发展武术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如何将这个极具东方色彩的武术从亚洲推向世界(李连杰的飞檐走壁、成龙的灵活拳脚都是经过电影修饰的,并不能代表我们中华武术的精粹),我们相信奥运会能透过媒体的强大力量将武术鲜为人知的一面,如南拳的刚猛有力、太极拳的刚柔并济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全人类进一步了解中华武术的奥秘。第二,发展武术讲究的不仅仅是习武者的慧根和狂热,要让武术发扬光大,软硬体的建设决不能少,维持武馆需要金钱,聘请师傅也需要资金,还有舞刀弄枪用的兵器全都要钱,而武术申奥后可以极大地解决这方面的困难。第三,奥运会的交流平台会促进武术的创新与突破,武术数千年来的发展靠的不是固步自封,而是靠不断的交流与切磋,太极拳就是搏斗拳术与易经中一样理论的结合,因此武术进入奥运会可以不断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武术精英提供切磋与交流的机会,为武术的未来带来新的契机。
中国矿业大学
认为武术进入奥运会对武术的发展不利大都有这样的看法,即:中华武学提倡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中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讲究传承谱系、价值取向、哲学思想、审美情怀乃至于生活方式在内的有机文化整体,它的发展遵从文化血脉的传承以及武学精神的弘扬,而奥运会则是一个城市的体育竞技平台,与武术发展的内涵有所相悖。首先,武术进入奥运会不利于武术自身传承谱系的延续和创新,奥运会对比赛效率的追求或者要求运动员们在格斗竞技项目当中佩戴笨拙的护具或者要求我们放弃重要的招式尽失中华武学独有的洒脱美感。第二,奥运会所追求的公平竞争要求我们在表演套路项目当中必须引入一套整齐划一的难度标准和评价规则,可是一个文化怎能如此轻易的就分出高低与难易呢?即使我们今天勉强地把体操和舞蹈的评价标准生搬硬套地安在了武术头上,那带来的也只不过是对武术自身发展和创新空间的窒息。其次,武术进入奥运会不利于武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播,奥运会所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强体现的是人类摆脱自然束缚追求体能极限的思想,而中华武术绝不仅仅追求个人身体的完善,更讲求人体内部关系与外部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和谐,以达致中国古典哲学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所以说中华武学具有自身不可磨灭的武学精神价值所在。
5、结论
武术进入奥运会,成为比赛项目,对于武术的弘扬和发展肯定有其积极的效果,但在这个过
程当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武术在奥运会当中所受到的不利影响,并采取辅助措施加以弥补,扬奥运于社会之长,避奥运于武术之短。为此,中国武术才能健康发展和大放异彩。
文献参考:
[1] 李成银、艾泽秀. 中华武术论丛. 齐鲁音像出版社.2005.3
[2] 张志勇. 论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内涵与特征[J]. 成才体育学院学报.1998.2.11-15
[3] 李蕾.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项目管理及其评价与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