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8328715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1.04
(21)申请号 201820926869.2(22)申请日 2018.06.15
(73)专利权人 石家庄铁道大学
地址 050043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北二
环东路17号
专利权人 河南省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72)发明人 王景春 林佳秀 李青 耿丙彦
赵国清 靳俊中 张志善 李成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7
代理人 麦春明(51)Int.Cl.
E01D 21/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包括移动底座,底端至少对称设置有4个具有制动结构的滚轮;框架主体,为长方体框架结构,设置在移动底座的上端中间位置,移动底座的两端向框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伸出,伸出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框架主体的二分之一高度;悬挑框架,设置在框架主体上端,悬挑框架的一端为悬挑端,向所述框架主体的一侧伸出,且不与移动底座的伸出侧相同;承载平台,设置在悬挑端的下方,低于移动底座的下端;伸缩连接杆,所述承载平台通过伸缩连接杆与所述悬挑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能够用于在桥梁的侧边提供操作平台,方便工人作业。
CN 208328715 UCN 20832871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底端至少对称设置有4个具有制动结构的滚轮;框架主体,为长方体框架结构,设置在移动底座的上端中间位置,移动底座的两端向框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伸出,伸出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框架主体的二分之一高度;
悬挑框架,设置在框架主体上端,悬挑框架的一端为悬挑端,向所述框架主体的一侧伸出,且不与移动底座的伸出侧相同;
承载平台,设置在悬挑端的下方,低于移动底座的下端;伸缩连接杆,所述承载平台通过伸缩连接杆与所述悬挑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倾连接杆,一端设置在移动底座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在对应的框架主体的侧边顶端,所述防倾连接杆至少为4根,对称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稳定杆,与所述防倾连接杆一一对应,一端连接在防倾连接杆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至框架主体高度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或/和所述悬挑框架包括多个立柱和横梁,所述立柱和横梁连接形成矩形截面的框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分别与立柱和横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或/和所述悬挑框架为钢制框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结构为防滑销,滚轮的轮面上具有凹槽,所述防滑销能够卡入所述轮面与地面之间,阻碍滚轮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接杆包括长立柱外管、长立柱内管和卡锁系统,所述长立柱外管的外壁具有第一缝隙,所述长立柱内管的外壁具有沿着管身长度方向的第二缝隙,所述长立柱外管套设在所述长立柱内管的一端,所述卡锁系统包括锁圈、大螺杆、小螺杆、偏心轴和锁柄,所述锁圈为圆弧形,两端分别与所述小螺杆连接,所述小螺杆的一端从偏心轴的侧面与所述偏心轴的轴心转动连接,所述锁柄与偏心轴的侧面连接,所述锁柄能够带动偏心轴转动而驱动锁圈的两端相互靠近,所述锁圈套设在所述长立柱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大螺杆与所述锁圈固定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所述长立柱内管伸入所述长立柱外管的一端封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内远离所述承载平台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的两端向框架主体具有长轴边的两侧伸出。
2
CN 208328715 U
说 明 书
一种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路桥建设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桥梁工程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应用。预应力张拉施工是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的关键控制环节,张拉操作平台的安全搭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避免操作平台的重复搭设和拆除,需要设计一种可移动、可伸缩的操作平台,以满足不同位置预应力钢筋张拉要求。现有的几种可移动张拉平台仅解决了平台在水平方向移动的问题,且在移动过程中存在倾倒的危险,无法保障在张拉过程中工人的生命安全;可移动滚轮系统制动装置粗糙,存在溜车现象,无法实现安全可靠地停车;张拉平台高度固定,不能上下调节,不能满足不同位置预应力钢筋的张拉高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包括:[0005]移动底座,底端至少对称设置有4个具有制动结构的滚轮;[0006]框架主体,为长方体框架结构,设置在移动底座的上端中间位置,移动底座的两端向框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伸出,伸出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框架主体的二分之一高度;[0007]悬挑框架,设置在框架主体上端,悬挑框架的一端为悬挑端,向所述框架主体的一侧伸出,且不与移动底座的伸出侧相同;[0008]承载平台,设置在悬挑端的下方,低于移动底座的下端;[0009]伸缩连接杆,所述承载平台通过伸缩连接杆与所述悬挑端连接。[0010]可选地,还包括防倾连接杆,一端设置在移动底座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在对应的框架主体的侧边顶端,所述防倾连接杆至少为4根,对称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上。[0011]可选地,还包括横向稳定杆,与所述防倾连接杆一一对应,一端连接在防倾连接杆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至框架主体高度的中间位置。[0012]可选地,所述框架主体或/和所述悬挑框架包括多个立柱和横梁,所述立柱和横梁连接形成矩形截面的框架结构。[0013]可选地,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分别与立柱和横梁相连接。[0014]可选地,所述框架主体或/和所述悬挑框架为钢制框架结构。[0015]可选地,所述制动结构为防滑销,滚轮的轮面上具有凹槽,所述防滑销能够卡入所述轮面与地面之间,阻碍滚轮的转动。[0016]可选地,所述伸缩连接杆包括长立柱外管、长立柱内管和卡锁系统,所述长立柱外管的外壁具有第一缝隙,所述长立柱内管的外壁具有沿着管身长度方向的第二缝隙,所述
3
CN 208328715 U
说 明 书
2/4页
长立柱外管套设在所述长立柱内管的一端,所述卡锁系统包括锁圈、大螺杆、小螺杆、偏心轴和锁柄,所述锁圈为圆弧形,两端分别与所述小螺杆连接,所述小螺杆的一端从偏心轴的侧面与所述偏心轴的轴心转动连接,所述锁柄与偏心轴的侧面连接,所述锁柄能够带动偏心轴转动而驱动锁圈的两端相互靠近,所述锁圈套设在所述长立柱外管的外壁上,所述大螺杆与所述锁圈固定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所述长立柱内管伸入所述长立柱外管的一端封顶。[0017]可选地,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内远离所述承载平台的一端。
[0018]可选地,所述移动底座的两端向框架主体具有长轴边的两侧伸出。[001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能够用于在桥梁的侧边提供操作平台,方便工人作业。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实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0022]图2是本实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左视结构示意图;[0023]图3是本实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4]图4是本实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5]图5是本实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滚轮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6是本实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制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7是本实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伸缩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实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伸缩连接杆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9是本实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伸缩连接杆锁止时的结构示意图。[0030]图中:1移动底座,11滚轮,12防倾连接杆,13横向稳定杆,14防滑销,15凹槽,2框架主体,21立柱,22横梁,23斜撑,24配重块,3悬挑框架,31悬挑端,4承载平台,41手动葫芦,42千斤顶,5伸缩连接杆,51长立柱外管,52第一缝隙,53长立柱内管,54第二缝隙,55锁圈,56大螺杆,57小螺杆,58偏心轴,59锁柄。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00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伸缩的桥梁侧边施工平台,如图1-4中所示的,包括移动底座1、框架主体2、悬挑框架3、承载平台4和伸缩连接杆5。所述移动底座1的底端至少对称设置有4个具有制动结构的滚轮11,用于承载其他结构以及能够便于在桥面上移动,并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能够锁止滚轮11,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移动导致平台发生晃动,使的平台上工作的工人发生意外。所述滚轮1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可制动滚轮,进一步的,还可以是可制动的万向轮,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所述框架主体2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是
4
CN 208328715 U
说 明 书
3/4页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承载结构,并且用于相对于桥面,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高度,使得其便于其他结构的安装,也便于人员及设备的移动和放置。所述框架主体2设置在移动底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移动底座1的两端向框架主体2相对的两侧伸出,伸出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框架主体2的二分之一高度,防止本实用新型向移动底座1的两端伸出方向发生侧倾,甚至意外翻倒。所述悬挑框架3设置在框架主体2上端,悬挑框架3的一端为悬挑端31,向所述框架主体2的一侧伸出,且不与移动底座1的伸出侧相同,即向所述框架主体2的另外两侧方向伸出。所述承载平台4,设置在悬挑端31的下方,低于移动底座1的下端,使得在移动底座1位于桥面上时,能够将所述承载平台4挑至桥梁的某一侧面,工人在承载平台4上,能够对桥梁的侧面进行操作。通过在悬挑端31下挂载手动葫芦41,手动葫芦41用于挂载千斤顶42,使得供个人操作更加方便。所述承载平台4通过伸缩连接杆5与所述悬挑端31连接,使得承载平台4相对于桥面的高度能够被调节,在操作面的高度不统一时,能够通过调节伸缩连接杆5使得承载平台4位于合适的操作高度,提高工人操作的舒适性,提高工作效率。承载平台4上通常具有的防护栏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0033]可选地,如图2和图4中所示的,还包括防倾连接杆12。所述防倾连接杆12的一端设置在移动底座1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在对应的框架主体2的侧边顶端,进一步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的防侧倾能力,改变受力支点的位置,改变力臂的长度。进一步地,针对框架主体2的结构,所述防倾连接杆12至少为4根,对称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1上,因为框架结构至少对称由4根立柱才能形成框架结构。[0034]可选地,如图2和图4中所示的,还包括横向稳定杆13。所述横向稳定杆13与所述防倾连接杆12一一对应,一端连接在防倾连接杆12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至框架主体2高度的中间位置,提高防倾连接杆12的的结构强度,分散作用力。[0035]可选地,如图1-4中所示的,所述框架主体2或/和所述悬挑框架3包括多个立柱21和横梁22,所述立柱21和横梁22连接形成矩形截面的框架结构。[0036]可选地,如图1-4中所示的,还包括斜撑23,所述斜撑23分别与立柱21和横梁22相连接,将同一个矩形框分割成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结构。相邻的两个矩形框内,相邻的两个斜撑23可以构成人字形结构。[0037]可选地,所述框架主体2或/和所述悬挑框架3为钢制框架结构。各个立柱21、横梁22和斜撑23可以采用钢管或者型钢等材料制成。[0038]可选地,如图5-6中所示的,所述制动结构可以是采用防滑销14,滚轮11的轮面上具有凹槽15,所述防滑销14穿过凹槽15放置在滚轮11的轮面的两侧,能够卡入所述轮面与地面之间,阻碍滚轮11的转动。[0039]可选地,如图7-9中所示的,所述伸缩连接杆5包括长立柱外管51、长立柱内管53和卡锁系统,所述长立柱外管51的外壁具有第一缝隙52,所述长立柱内管53的外壁具有沿着管身长度方向的第二缝隙54,所述长立柱外管51套设在所述长立柱内管53的一端,所述卡锁系统包括锁圈55、大螺杆56、小螺杆57、偏心轴58和锁柄59,所述锁圈55为圆弧形,两端分别与所述小螺杆57连接,所述小螺杆57的一端从偏心轴58的侧面与所述偏心轴58的轴心转动连接,所述锁柄59与偏心轴58的侧面连接,所述锁柄59能够带动偏心轴58转动而驱动锁圈55的两端相互靠近,所述锁圈55套设在所述长立柱外管51的外壁上,所述大螺杆56与所述锁圈55固定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缝隙52和第二缝隙54,所述长立柱内管53伸入所述长立
5
CN 208328715 U
说 明 书
4/4页
柱外管51的一端封顶。使得至少第二缝隙54的长度为伸缩连接杆5的可升降高度,锁柄59带动偏心轴58顺时针转动,能够打开锁圈55,使得长立柱外管51和长立柱内管53能够相对滑动,来调节高度;然后再锁柄59带动偏心轴58逆时针转动,能够锁止锁圈55,两端相互靠近的锁圈55使得长立柱外管51和长立柱内管53之间被挤压固定,不能进行上下滑动,固定伸缩连接杆5的长度,使得高度固定。[0040]可选地,如图1-4中所示的,还包括配重块24,所述配重块24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2内远离所述承载平台4的一端,防止本实用新型向悬挑端31的方向发生倾倒。进一步的,还可以是悬挑框架3的另一端向框架主体2的另一侧延伸出,所述配重块24放置在悬挑框架3的另一端上,来平衡本实用新型的受力结构,也是可以的。[0041]可选地,如图1-4中所示的,所述移动底座1的两端向框架主体2具有长轴边的两侧伸出,相对于向短轴边伸出,能够防止本实用新型向悬挑端31的方向发生倾倒。[0042]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6
CN 20832871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6页
图1
图2
7
CN 208328715 U
说 明 书 附 图
2/6页
图3
8
CN 208328715 U
说 明 书 附 图
3/6页
图4
图5
9
CN 208328715 U
说 明 书 附 图
4/6页
图6
10
CN 208328715 U
说 明 书 附 图
5/6页
图7
11
CN 208328715 U
说 明 书 附 图
6/6页
图8
图9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