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跨考点综合学案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跨考点综合学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跨考点综合

线索——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时空 两极格局的形成 (1)一个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个原因 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二战后 至20世 纪50年 代中期 ②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三个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四个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基础;“铁幕”演说,发出冷战信号;“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5)五个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0世纪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50年代 (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 后期至 (2)影响 知识定位 80年代 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末90年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代初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0世纪 80年代 末90年 代初至今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西欧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

表现: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并借此控制了西欧各国。 ②随着冷战加剧,美国采取了分裂德国的政策,造成德国的最终分裂。

③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最终导致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20世纪70年代以来:竞争对手、伙伴关系。 表现:①西欧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2.关于多极化趋势加强影响的四点认识

(1)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3)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1.命题点 唯物史观——大国关系的决定因素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由盟友成为对手;到了80年代之后又谋求合作,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C.两国意识形态的矛盾 D.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美苏间合作也好对立也罢,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而作的政策调整,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故D项正确。

2.命题点 史料理解——美国谋求霸权行动的内涵

“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当代史学家帕尔默的这段话,比较恰当地评价了( ) A.罗斯福新政 C.马歇尔计划 答案 C

解析 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与材料中“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相符,故C项正确。 3.命题点 历史理解——多极化

有研究者在一篇论文纲要中列举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下列史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法两国建交”,“欧共体的建立”,“日本重新成为经济大国”。该文论述的主题是( )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答案 B

解析 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题干中“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法两国建交”,“欧共体的建立”,“日本重新成为经济大国”都能体现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中“欧共体的建立”,“日本重新成为经济大国”说明也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和平主题,故D项错误。 4.命题点 史料实证——政治与经济发展关联 与下表状况的出现无关的因素是( )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B.关贸总协定 D.欧洲共同体

年份 产值 1952 173 1955 239 1960 431 1963 682 1966 1 026 1968 1 438 1970 1 969 1974 4 545 1976 5 544 A.马歇尔计划 C.民主化改革 答案 A

B.重视科技教育 D.利用战争订单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欧洲的经济复兴计划,与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无关,故A项错误。

5.命题点 时空观念——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不断深入。下列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欧洲煤钢联营建立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③《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时间排序题,考查了欧洲走向联合的史实。欧洲煤钢联营建立的时间是195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时间是1958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是1991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的时间是1967年,故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④③,选择C项。 6.命题点 历史理解——由两极到多极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到1951年共向欧洲提供了大约131亿美元的“援助”,受援助国GDP从1948年到1952年底增长了25%。但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务,例如美元必须用以购买美国物品和技术;部分工业发展接受美国监督;受援国必须放弃工业国有化等。其“援助”手段确定了美元的结算单位,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稳定了政权。

——摘编自李申《杜鲁门主义的续篇》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据材料一,概括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2)你如何理解“新力量的萌动”促使“两极格局开始消失”?

答案 (1)影响: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经济政治上受制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发展,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B.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理解: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