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时候的故事
(1)周恩来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写⽑笔字。他给⾃⼰⽴了⼀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百个⽑笔字。有⼀次,他和蒋妈妈去串亲戚。回来时,天⾊已经很晚了。好⼼的蒋妈妈催恩来快睡。当恩来⾛到床前时,突然⼤叫起来:“呀,我的⼤字还没有写呢!”说着便⼜回到书桌跟前。蒋妈妈见了,忙上前说:“算了吧,今天不写,明天写⼆百个不就补上了吗?”“不⾏!”⼩恩来⽤恳求的⽬光望着蒋妈妈说:“不,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恩来说完,便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了起来。
(2)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当午,汗滴⽲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诗背得滚⽠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粒到底有多⾟苦呢?第⼆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花花的⼤⽶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饭是怎么来的呢?”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是稻⼦舂成的。稻⼦浑⾝有⼀层硬硬的黄壳。它的⼀⽣要经过浸种催芽、⽥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收割脱粒,⼀直到舂成⼤⽶。”“啊,吃上这碗⼤⽶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是呀,这⼗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呢,这⾹喷喷的⼤⽶饭是种⽥⼈⽤⾎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蒋妈妈⼀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百个⼤字。有⼀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尽、呵⽋连天,上下眼⽪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百个⼤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把头埋在⼀盆凉⽔⾥,⼀下⼦把瞌睡⾍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的⼀百个⼤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周恩来⽩嫩的⼩⼿⼜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写了三遍,直到满意为⽌。
(3)在学校⾥,周恩来⽣活⾮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烧”上学,穿着⼗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件⽩长衫,冬天,也只有⼀件单薄的青年袍,外⾯罩⼀件洗⽩了的兰⼤褂。但是,他对别⼈⾮常关⼼。有⼀次,周恩来去打开⽔,看到烧⽕的校⼯吴⽼头病在床上,他急忙⾛到床前,端⽔喂药,⽽且,还掏出⾃⼰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它买点药吧!”吴⽼头知道周恩来⾮常节约,连买书饭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你来看我,我就很⾼兴了,你的⽣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收你的钱呢!”周恩来诚挚地说:“⼤爷,你别客⽓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家喝上您烧的开⽔是最要紧的啊!”吴⽼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泪纵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