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

班别 : 姓名 : 座号 :

(一)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4分)

俱: 欲: 幸: 遂: 2.区别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

本所以疑 所以:古义: 今义: 疑: 古义: 今义: 3.比较下面两句中“此”的含义是否相同。(2分)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论语》六则(2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的\"论\"字读 _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 ___的书。(2分)

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 。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5、第①句有通假字____ _通________,这一则用了___ _____、____

___两种修辞手法。(4分) 6、解释加点字:

A、时____________ B、知___________ C、愠__________ D、识_________ E、厌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22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语段出自《木兰诗》,节选自____ __编的《______ ____》。(2分)

2.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8分)

(1)旦辞爷娘去(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军书十二卷( )(4)出郭相扶将( )

3.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脚步跳跃,雌兔的双眼迷离。

B.策勋十二转 记了许多次功。

C.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

4.“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______ ____________”得

_________

_____。

(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 ,其不善者而改之。”

1、将选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 (2) 2、解释下列词语。

愠: 何以: 识: 诲: 说: 厌: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 殆: 4、翻译下列句子。 (

1

新: 。

2

问: 。

3

焉: 。

5、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 (

1

度: 。

2

法: 。

3

谦: 。

6、用课文原句回答: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 答 。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 。

7、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 答 。

(五)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

9、解释下列词语

(1)去 (2)戏 (3)委 (4)引 (5)顾 10

:

,

之。 。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日 中 不 至,则 是 无 信 12答 。

13、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答 。

14、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

、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

15、文中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

(六)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6、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歆辄难之 B、 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俱乘船避难( ) ②幸尚宽( ) ..③纳其自托( ) ④遂携拯如初( ) ..18、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辄: 携: 19、翻译句子。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1、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

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 2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就: ②称: 2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句)。 (

1

久 。

2

家 。

26、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 。

27、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 答

28、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

29、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 答: (八)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词。(2分)

①尝射于家圃( ) ②无他,但手熟尔 ..(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同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油)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

C.、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 D.康肃笑而遣之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3、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 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

5、对陈康肃“十中八九”的高超射技,卖油翁“但微颔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康肃感到“忿然”,可见康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2分) 6、除了上面第3题所说的道理,本文还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亡何( ) 且父未尝语我也( ) ..

2.下列句中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1分)( )

A.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D.思而不学则殆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重诺责,敦风义。

⑵ 卒辇而致之。 4.在文段中用“‖”标出两个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5分)

第一层:

第二层:

5.“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2分)

(十)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罗敷的致词内容可分为两层,用“‖”在文中划开并概括其大意。(5分)

第一层:

第二层: 2.罗敷夸夫的用意是什么(2分)

3.上述文字采用了 等修辞手法,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2分)

4.联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力求有独特见解。(6分)

⑴ 罗敷的夫婿真如她所夸赞的那样吗请说明理由。

⑵ 你觉得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 请你设想一下使君听了罗敷的致词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诗词填空

1、《回乡偶书》中,作者将一些具有对立意义的词两两对具,以写实的手法抒写人事沧桑的感慨地句子是 , 。这里引发作者人生感慨的事件是 , 。 2、《夜雨寄北》中以写实的手法表达诗人思念亲人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地句子是

, 。以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表达作者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3、《淮上与友人别》中寓情于景,将离愁别绪寓于景物描写中的句子是 , 。描写离亭别宴,正面抒发别情的句子是

,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地点说明友人此去无比艰辛的句

子是

, 。劝慰友人不要忧伤的句子是

, 。把对友人的情感升华为哲理的句子是

, 。这也是千古名句,它一扫离别的悲愁,表现出一种豪迈乐观的情绪。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回顾自己的被贬生活的句子是 , 。借用典故自己的隔世之感和对友人的怀念的句子是 , 。表达出作者豁达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是 , 。这也是隐含着新陈代谢的哲理的句子。 表明这是一首回赠诗的句子是 , 。

6、律诗有 联 句,分别

是 、 、 、 。绝句有 联 句。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景物描写渲染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 。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的句子

是 , 。

8、《江南春》中描绘出江南大地生机盎然的句子是 ,

。与“烟雨迷蒙梦江南”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

9、《登飞来峰》中描绘红日喷薄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的句子是 , 。包含哲理,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 10《望岳》中表现泰山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 。点明主旨,包含着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11、《观沧海》中,叙事的诗句是 , 。总写所看到的全景的句子是 , 。详写岛上之景的句子是 , 。描写洪波滔天的句子是 , 。描写想象中的情景,表现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 ; ,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测试题选编参考答案

(一) 1.一起 想要 幸而,恰巧 于是 2.所以:古义:……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疑:古义:迟疑 今义:怀疑

3.(1)这一点 (2)这件事

(二)1、lún 孔子的言行 2、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3、(3)怨恨 7、翻译略

(三) 1.郭茂倩 《乐府诗集》 2.(1)早上 (2)只 (3)这里表示数量多,不是确数。 (4)外城。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四)1、略2、(1)怨恨 (2)为什么(3)记住(4)教导(5)愉快(6)满足

3、wǎng dài 4、翻译略 5、学习态度:(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方法:(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自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5、说——悦 排比、反问 6、(1)时常(2)理解、体会

7、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等

(五)8、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

9、离开;玩耍;丢下,抛弃;牵引,拉;回头看。 10、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1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2、友人与人相约却迟到,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又用“非人哉”来骂陈太丘,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13、聪明伶俐,思维敏捷

1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5、言之有理即可

(六)16、C 17、①一起,都;② 幸而,恰巧;③ 接纳,接受;④ 救助

18、zhé xié 19、①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②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20、① “幸尚宽”;“贼追之”②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21、王朗做事只看眼前;华歆做事考虑周密,守信用。 22、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七)23、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4、就:完成这里是写好。 称:相当,符合

25、略 26、第一问对仲永的才能感到惊奇;第二问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27、伤:哀伤 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仲永被邑人捧杀,终“泯然众人”;

28、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9、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

(八)1.(1)曾经 (2)罢了 2. D 3.熟能生巧 4.放下 爱不释手等 5.他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手熟而已(意思对即可) 狂妄、自负或骄傲自大 6.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意思对即可。 (九)1. wú yù 2. C 3.(1)看重诺言,重视情义 (2) 最终推着车子把银子送还给了友人的儿子 4. “……敦风义”据在心里,不在纸上。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信就会付诸行动,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十)1.“……罗敷自有夫”了拒绝使君的无理要求,是斗争的一种策略。3.排比,夸张

4.(1)不,这是为了反击使君,使之死心,是罗敷善于斗争,机智聪明的体现。

(2)荒淫无耻 (3)灰溜溜地走了;沮丧;恼羞成怒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