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治疗效果分析

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司眶|匿—国同2012年7月第10卷第2O期 2结果 ・临床护理・315 处理。首先要做好抢救准备:产妇发生血压下降、头晕、呼吸改变时 应该及时意识到病情的凶险,并保持冷静的状态,迅速采取抢救措 施,立即给予吸氧,并立即上报上级医师,并准备好抢救药品。③ 呼吸道的护理:患者取平卧位,抬高头肩部5~1O度,头偏向一侧, 本组10例中2例行子宫切除后痊愈,7例行保守治疗痊愈,共9例 痊愈出院,因为做到了早诊断、并及时输血输液抗休克等综合治疗。 其中1N产妇死亡,为经产妇,孕4产3孕35周引产,由于在引产过程 及时口腔以及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情况适当调节氧流 量,如有必要协助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消除组织缺氧状态,减轻肺 中未能做到严密观察孕妇产程,而且在分娩过程中孕妇出现气急、咳 嗽、烦躁不安,未能引起医师足够重视,未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 水肿。④输液的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方便输血输液,选用静脉 套留置针,对于穿刺困难患者行静脉切开。迅速建立二路静脉通路, 一失去抢救的机会而导致DIC死亡。 3讨论 条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输液,将配置好的止血、抗过敏、解痉、调 羊水栓塞是孕产妇一种严重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病凶险,病死率 高。其主要表现为产后阴道流血、血液不凝,进而出现休克和DIC。 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产妇羊膜腔内压力过高、胎膜破裂后血窦开放 节酸碱平衡状态以及凝血因子等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药物静脉滴注或 注射,并根据患者状态调节滴注速度 】。另外一条静脉通路对患者进 行输血,及时足量的补充患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纠正患者休克状 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高龄产妇,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子宫缩过强、 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剖官产等均羊水栓塞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对 态。⑤加强基础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积极分析患者 病情变化和发展,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定时测量患者血压、心率、 呼吸等生命体征。尤其对患者一直一定要密切观察。保持患者呼吸道 通畅,检测患者阴道流血和子宫收缩状态。记录患者尿颜色以及24h 羊水栓塞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0例中进1例 产妇由于未能及时诊断出羊水栓塞延误病情而死亡,病死率为10%, 其他9例经过抗休克、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吸氧支持治疗以及子宫切 除后均痊愈出院。对于羊水栓塞是护士应充分认识羊水栓塞的临床表 现,并学会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产后密切观察呼吸和阴道出血状 况,加强护理,协助医师一起对羊水栓塞患者做好早期诊断,并采取 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孕产妇救治成 功率。 尿量,以便了解患者肾功能,及时调节用药。注意患者身体清洁,避 免感染的发生。⑥子宫切除患者的护理:术前准备必须做好全子宫 切除术的各项准备,做各项检查,并为患者做好思想工作,术后对患 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指导,加强切口管理,进行抗感染治疗指导患者病 情稳定。并鼓励患者对翻身,防止压疮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 生。⑦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由于羊水栓塞病情进展迅速,而且其病 死率高,患者不免有紧张、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而且家属难以接 受,因此在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应同时注意关心患者、安慰患者, 参考文献 【1]何晓玲.剖官产术中并发羊水栓塞1例的护理配合[J]_实用医技 杂志,2011,18(8):889—890. 给予专人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的给患 者解决,并向患者解释其病情,消除其心理问题,使患者主动配合治 [2]潘明香,马风兰,黄慧英.迟发性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护 理[J].护理学报,201 1,(16):47—49. 疗。同时应向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争取得到家庭对患者的支持与 帮助。 [3]李素娟.羊水栓塞抢救的护理探析[J】冲国医药指南,2011,9(20): 162.163. 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治疗效果分析 马良菊 (合肥一零五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目的研究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长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153例,将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4例惠者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76例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 只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并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护理干预;血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20—0315-02 平均年龄(43.8土3.1)岁,病程1~23年,平均病程(7.3土2.8)年。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 的代谢性疾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科技水平的高,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完 善,目前认为饮食疗法是综合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且国外也有大量研 究表明,糖尿病综合干预对于控制糖尿病的病情进展有明显的效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对在本院长期治疗的74例糖尿病患者进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 龄、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l② 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 或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无法进行饮食干预者。 1.3干预方法 行了饮食护理干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53例糖尿病患者,男86例,女67例,年龄32~69岁, 常规健康教育:由本院经过培训的护士以讲座的方式多患者进行 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的内容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 316・lIgi床护理・ 素、防治方法等基本知识。 饮食护理干预:①首先通过相关调查问卷以及相互交谈了解患者 饮食结构、数量等,掌握患者主辅食摄人量、日常进食总热量、三大 July 201Z,VOI.10,NO.20 预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表I),并且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O.05)。 3讨论 营养素的比例以及饮食结构等基本饮食情况,评估患者饮食的合理 性,②对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讲座,每月2次,③对患者进行一对 一目前,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法越来越完善的同时非药物治疗也越来 越被人们所重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 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非药物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糖尿 病的治疗当中。相关文献报道 糖尿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重 要、基础的治疗措施,合理饮食治疗可维持正常体质量,减轻胰岛细 胞负荷,有效地控制和稳定血糖。 本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长期治疗的74例糖尿病患 者进行了饮食护理干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 的饮食健康治疗知识讲解,与此同时纠正患者的饮食不良习惯,此 项工作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完成,讲座的同时给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教 育手册、糖尿病饮食干预手册、糖尿病食谱等;④由经过培训的护士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血糖水平、患病情况等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 化的量化食谱,食谱的制定应用营养配餐软件来完成;⑤监测患者空 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由随访护士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 结果,将数据录入患者档案,每周1次,⑥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患 者血糖控制均不理想,这与国内相关报道 结果接近,这说明糖尿病 治疗过程中存在单纯的药物治疗未很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本研究干预 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均有所下降,且干预 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 者食谱;⑦由主管护士定期对患者进行入户随访,每周一次,同时对 患者进行不定期电话指导,随访及指导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对配合度不高的患者进行重点追踪,每两周随访3次,帮助患者尽早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1.4数据处理方法 计学意义(P<O.05),这与陈红涛 等的研究结果相似,这表明饮食 护理干预可以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是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的控 制血糖效果要好于常规的健康教育手段。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饮食护理干预对 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均数比较采用啦验,P<O.05为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分别为(8.3士1.33) 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干预过程中需医患共同努 力,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亚娟,冯秀娟,张惠英.个体化、量化饮食干预对社区2型糖 和(11.3l±1.81)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分别为 (8.35±1.45)和(11.92土1.65)mmol/L,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 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后干 表1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值比较 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3): 2454.2456. 【2】张立松,唐根富,张春林,等.饮食和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 糖的影响研究[J]_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493-494. 【3】陈红涛,宋小花,孟共林.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的护理干预[J】.中 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 5(5):426—427. 外科病区护理安全的隐患分析与防范策略 田 霞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济宁272011)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外科病区护惠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减少护患纠纷的措施。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2325人次住 院患者中发生的8起护惠纠纷,发生率为O.34%。结果8起纠纷中2起给予经济赔偿,6起经协商解决,个别纠纷对医院产生了负面影响。 结论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根本 所在。 【关键词】外科病区;护惠纠纷;护理质量;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 94(2012)20-0316-03 2诱发护息纠纷的原因 2.1护理行为中的不安全因素 2.1.1护理工作存在很多难处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 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 趋势。当患者发生病痛时,在就医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对护士 的职业道德,技术操作水平及服务质量等要求不断提高,若产生疑问 而不能得到及时满意的解答和沟通,常会导致纠纷。我院对8起护患 纠纷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探讨了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住院患者2325人次,发生 护患纠纷共8起,占住院人数的0.34%。 现在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医轻护,待遇不高,护士流动性大, 护士去干非护理工作,一线护理人员奇缺,护士劳动强度大,超负荷 劳动,社会地位低,繁琐的护理病例书写占用了护理操作时问,护士 与患者发生纷时,护士的权益没有得到可靠保证,护士的社会地位也 远不如医师,这些不良的工作环境,紧张的工作性质,频繁的倒班, 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的高风险性使得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 】,表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