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词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词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题旨即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
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体有一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景”“味”“韵”是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景外”“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
1
降及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祯直承了司空图的含蓄说。他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影中”,所以须“脱形写影”,认为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惟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
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不衰。
(摘编自陈友冰《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 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
B.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 崇赞许,《文心雕龙》有《隐秀》篇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C.到了两宋,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而严羽的《沧浪 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
D.明清时期,以含蓄评论诗文成为习惯准则。王士祯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 在言外”,唐人五言绝句“有得意忘言之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 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
B.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 是为了证明在唐代营造含蓄风格 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C.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对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 “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等的补充。
D.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谓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清代王士祯直承了 司空图的含蓄说,可见司空图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有着较大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 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以及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2
B.唐代是诗歌的巅峰期,也是“含蓄”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从诗学概念到被尊为 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C.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 可以说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
D.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 不失环中”,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万鞋墙 梁衡
陕北多山,千山万壑。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近年有退休回村的干部老高,下决心搜集本地藏品,建起一农耕博物馆。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犁、耧、耙、车、斗、磨、碾之类,也未有见奇。当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一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长。我问:“有多少双?”答道:“13000双。”我脱口而出:“好一堵万鞋墙!”
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穿之不觉,弃之不惜,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伟大。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了薄片。仔细看,还能依稀辨出原来的形状、针脚、颜色。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长大的,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一段甜蜜或辛酸的回忆。这鞋墙就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竟有点潮湿。
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想不到这个最普通的穿戴之物,经今天这样一上墙,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中国革命是穿着草鞋和布鞋走过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现脚上还穿着延安的布鞋,匆忙到委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北方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做的布鞋,小时穿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布鞋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我想,做鞋也成了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时学纳鞋底开始,一直到为妇为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她们一针一线地纳着青春,纳着生命。遇孩
3
子多的人家,做鞋成了女人的沉重负担。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上鞋,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小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每年农历正月穿新鞋是孩子们永远的企盼,也是母亲笑容最灿烂的时刻。要说乡愁、亲情、家,布鞋是最好的标志。
鞋不但是人情关系的标志,还是社会进步的符号。有人说,看一个人富不富,就看他家地上摆的鞋。我是1963年进大学的,同班有一位从湘西大山里考来的同学,赤着脚上课。老师问,为什么不穿鞋。他说长这么大,就没有穿过鞋。1968年大学毕业,按那时的规矩,我到内蒙古农村当农民劳动一年。生产队饲养院的热炕,是冬季的晚上村民们聚会、抽烟、说事的热闹地方。腾腾的烟雾和昏暗的灯光中,炕沿下总是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其中有一双就是我从北京穿来的,上面已补了13个补丁。90年代我已在北京中央国家机关工作,那时的会议通知常会附一句话:请着正装。“正装”什么意思?就是要穿皮鞋。 那几天在县里采访,虽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脑子里总是转着那些鞋。立一堵墙以之纪念,是人们常用的方法,最著名的如巴黎公社墙、犹太人的哭墙,还有国内外经常看到的烈士人名墙,但集鞋为墙,还是第一次见到。鞋虽踩在脚下,不像帽子风光,却要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
我们常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却很少人说到“游子脚下鞋”。做鞋,首要是结实。先要用布浆成“衬”,裁成帮,裹成底。将麻搓成绳,锥一下,纳一针。记得幼时,深夜油灯下,我躺在母亲身旁,是听着纳鞋底的刺刺声入睡的。现在市面上已找不到人工布鞋了,那天我在县里托人找了一双,不为穿,是想数一下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你猜多少?2500针。那堵鞋墙共有13000双鞋,你算一下,总共有多少针呀!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事业轰轰烈烈,走过的道路艰苦曲折,又有谁想到脚下千针万线的慈母鞋呢? 鞋墙不朽。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开头一段写赤牛村名不见经传和老高建起的农耕博物馆也未有见奇,
以此来反衬“一堵万鞋墙”给“我”的惊奇感受。
B.第二段通过“隆重聚会”和“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这两个比喻, 把无生命的鞋写活了,一个“请”字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C.以“赤着脚上课”反映出湘西的贫困,以“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 鞋” 反映出农村的落后,以“着正装”反映城市的富裕。
4
D.这篇散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构思手法,通过塑造“穿之不觉,弃之不惜”的 鞋这个意象,表达了深刻的主旨,形成幽默的风格。
5.梁衡的散文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5分)
6.作品结尾说“鞋墙不朽”,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作品以这句话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开启了重返地面的“回家”之旅。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神舟十一号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LM-313雷达(代号“回收一号”)的回收跟踪测量任务也宣告结束。
“回收一号”雷达用于飞船返回段测量,从载人飞船突破大气层奔向地面的那刻起,“回收一号”就密切“注视”着它,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告诉地面等待的人们,神舟十一号回家了。
5
至今,“回收一号”已连续11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它还接过“嫦娥”回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可谓一个“老司机”。
11月18日中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回收任务开始了,“回收一号”静静地立在回收场里,目光如炬。当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时,雷达屏幕上开始出现捕获范围内的第一点。“回收一号”的项目总师说,随着指控大厅工作人员报出“回收一号”发现目标,所有人为之振奋。此后的时间,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到神舟飞船安全着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携带太空机械臂上太空。天宫二号最核心的作用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和机械臂如何进行配合,为将来天舟货运飞船把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太空后,航天员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做“训练”。如同我们盖高楼大厦,需要一个塔机来运送建筑物资一样,可以简称其为“太空塔机”。
6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航天科技的奇迹,到现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选自“中国红河网”,有删改)
材料四
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又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航天人充分发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
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牺牲自我的奉献,才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神州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通过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环节,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极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100%成功。仅对接器而言,框里就有100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
(选自“长江网”,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在报道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新闻时,无论是飞船发射的时间还
6
是着陆时间等都精确到分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特征。
B.材料二中“它还接过‘嫦娥’回家”使用拟人手法,准确表述了“回收一号” 的重要作用;而词语“老司机”的使用,使新闻显得活泼、俏皮。
C.材料三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介绍天宫二号携带太空机械臂的重要意义;第二 段主要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歌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D.四则材料使用相同的手法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既有对神舟十一号 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试验的介绍,也有对航天精神的歌颂等。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根据材料二,“回收一号”雷达在飞船突破大气层的那刻起就开始搜索返回路 径、捕捉目标,当返回器距离地面一定公里时,开始引导返回舱在指定位置着 陆。
B.材料一、材料二都报道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新闻。材料一主要 的报道主体为神舟十一号飞船;材料二侧重报道“回收一号”雷达。 C.材料三的第二段,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发展过程,以此作为“天宫二号”的研发 背景。最后一句是对航天梦的展望,属于结语。背景和结语可以没有,也可以 出现在同一段中。
D.材料四有关对接器的一系列数字介绍旨在说明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实验 室进行太空对接的技术难度。
E.综合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在60年前航天事业开始起步,1998年开始招募航天员, 至今至少进行了十一次神舟飞船太空实验,成功站在了国际最前沿。
9.阅读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航天人精神的内涵。(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工部主事。榷税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输之有司,无所预。隆庆元年冬,上时政要务,言:“几之当慎者三,以日勤朝讲为修德之几,亲裁奏章为出令之几,听言能断为图事之几。”疏入,帝褒纳,中外传诵焉。
7
①
迁南京尚宝丞。万历初,以养亲去。服除,复迁尚宝。移疾归。时乔雅无意荣进,再起..再告。阅十七年始荐起尚宝卿,四迁南京太常卿。就迁通政使。秩满,连章乞休,不允。 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时李戴已致仕,时乔至即署部事。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门。及大计京朝官,首辅沈一贯欲庇其所私,惮时乔方正,将令兵部..尚书萧大亨主之,次辅沈鲤不可而止。时乔乃力锄政府私人。帝因责诸臣朋比,令时乔策励供职。时乔九疏引疾,竟不得请。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谴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帝卒不省。 明年大计外吏。时乔已受事,居数日,帝忽命户部尚书赵世卿代时乔,遂中辍;盖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误发之也。辅臣朱赓谓非体,立言于帝。帝亦觉其误,即日收还。时乔坚辞不肯任。吏科陈治则劾其怨怼无人臣礼。有旨诘责,时乔乃再受事。 当是时,帝委时乔铨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独理部事,铨叙平允。然堂陛捍格,旷..官废事,日甚一日,而中朝议论方嚣,动见掣肘。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秉铨凡五年。最后起故尚书孙丕扬。未至,而时乔已卒。箧余一敝裘,同列赙襚以殓。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朝讲:早晨对皇帝讲读经史典籍。②苞苴:贿赂。 ③赙襚:送给丧家钱财衣物。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 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B.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 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C.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 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D.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 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部是古时中央官署名称,职责是掌管营造工程、征收赋税、审定法律等事务。 B.服除指守丧期满。守丧制度是儒家“孝道”的重要体现,其基本要求是“尽哀”。 C.大计是古时考核官吏的制度,三年举行一次,如“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
8
③② 赏之”。
D.铨叙是旧时考核管吏的制度,指有关部门按资历和政绩核定官员的等级和升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时乔讲究方法,处事公正。杭州征税时,让商人自己登记收入向官府交税, 不做干预;掌管吏部时,选拔、考核官吏很公平。B.杨时乔无意仕进。他以生病为理由辞去官职,两次被起用,又两次告假;调任 通政使任职期满后,又连上奏折请求退休。
C.杨时乔为官刚正。考核京官时,他的刚正曾令首辅沈一贯忌惮;后也因为过于 刚直而招致人们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D.杨时乔为官清廉。担任吏部左侍郎时,贿赂进不了他的门;去世时箱中只有一 件破旧的皮衣,以至同僚赠送钱财衣物来给他办了丧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李戴已致仕,时乔至即署部事。绝请谒,谢交游。
(2)盖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误发之也。辅臣朱赓谓非体,立言于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①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②
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 复官。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②金兵南犯,南 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
9
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
帝;
“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 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 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15.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比喻人生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人认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
②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
③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让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
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10
⑤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⑥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 考验,因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共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 B.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发展自从开始成熟,征信机构向信息提供者付 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个人征信产品,使用者需 付费获得这些产品。
C.《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 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 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D.虽然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了不少资金,但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仍旧处于有阵 地却缺乏后续文化建设设施完善。 19.下列语句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老朽退休多年,而获此殊荣,颇为羞愧,感谢诸位厚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 ① ,“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 ② ,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 ③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逐层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5分)
11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有“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的古话。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从中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
2017—2018—1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考试题答题纸
语 文
1.【参考答案】 C解析:“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张冠李戴。
2. 【参考答案】A解析:“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于文无据。 3. 【参考答案】C解析:“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 过于绝对化。
4. 【参考答案】A(B“隆重聚会”不是比喻,是比拟。C作者“以赤着脚上课”和“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到开会“着正装”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进步。D“形成幽默的风格”不准确,应是“形成庄重的风格”)
5. 【参考答案】①从鞋墙联想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联想到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匆忙买一双旧皮鞋上路的情形。(1分)②想象农村妇女纳鞋的情景和男人们珍惜鞋子的情景等。(1分)③这些联想与想象,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3分)
6. 【参考答案】第一问:鞋子所象征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代表的社会进步,所象征的乡愁、亲情、家等应永远缅怀,永远传承。(3分)
第二问:照应题目与开头,使作品结构严谨;揭示作品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万鞋墙的赞美之情。(3分)
7. 【参考答案】D,D项“使用相同的手法”表述错误,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新闻,都使用了叙述的手法;材料三的第二段和材料四都使用了议论的手法。
8. 【参考答案】BC,A项“开始引导返回舱在指定位置着陆”表述错误,从原文看,没有关于引导的相关信息。D项对接器的一系列数字介绍旨在说明神舟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E项“成功站在了国际最前沿”表述错误,原文只说“ 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9. 【参考答案】①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③建设航天强国的不懈追求精神 10. 【参考答案】B
11. 【参考答案】A“征收赋税”是户部的职责,“审定法律”是刑部的职责。 12. 【参考答案】C(后也因过于刚直而招致人们议论纷纷,怨声载道”于文无据。) 13.(1)【参考答案】译文:当时李戴已经辞官退休,杨时乔一上任就主管吏部事务。杜绝请托拜谒,谢绝交游。(5分)(“致仕”辞官退休;“署”代理、主管;“请谒”请托拜谒;一处1分,大意2分)
(2)【参考答案】译文:原来是去年冬天所批复的考核报告,到这个时候错误地发了出来。辅臣朱赓认为这不符合制度,立刻向皇上禀告。(“盖”原来,“非体”不符合体制,“言于帝”介词结构后置)
14. 【参考答案】A C (A“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C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选对一项3分,错误项不得分。)
13
15. 【参考答案】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才不得展的愤懑。(2分)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2分)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 16. 【参考答案】(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一尊还酹江月
17.【参考答案】B 投鼠忌器是指投打靠近器物的老鼠怕伤了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怕伤害好人而不敢作为。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改头换面是指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哗众取宠是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18.【参考答案】A B项把“自从”提前,C项„„的原因„„造成的,句式杂糅;D项在“完善”后加“的阶段”。
19. 【参考答案】D(A“笑纳”是敬称;B“绵薄之力”是谦称;C“光临”的敬称,都不得体。)
20. 【参考答案】①“腹有诗书”是基础(2分) ②先有文化(1分) ③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 【参考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22.作文
本题关键词有“担当”“襟度”“涵养”“识见”等。根据题意可知,考生要“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确定立意,也就是说,可以从“担当”“襟度”“涵养”“识见”中选择一个自己易于写好的,确定文章主旨和主要内容,之后构思成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结合特定的修饰语,如“大事难事”“逆境顺境”“临喜临怒”“群行群止”,把范围进一步缩小,有利于构思行文。
附译文: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职为工部主事。在杭州征专卖税,命令商人自己登记收入,向有司交税,不做干预。隆庆元年冬天,上奏时政的要务,称:“有三件事应当慎重:每天勤于朝讲是培养品德的要务,亲自裁决奏章是发出指令的要务,听取劝谏能够做出判断是谋划事情的要务。奏疏呈入,朝廷褒扬并采纳了,朝廷内外传诵一时。
14
升任南京尚宝丞。万历初年,他以安葬亲人而离职。丧服解除,又调任尚宝司,称病回乡。杨时乔一向无意荣升,一再起用一再告退。过了十七年才被推荐担任尚宝卿,四次调任后升南京太常卿。调任通政使。任期满后,他接连上奏请求退休,神宗不允许。
三十一年,他被召见委任为吏部左侍郎。当时李戴已经辞官,杨时乔上任就负责部中事务。杜绝拜访,推辞交游,住宿在办公地,行贿者到不了他的门庭。等到全面考核京官、朝官时,首辅沈一贯想庇护他的私交,顾忌杨时乔清正,准备指派兵部尚书萧大亨主持,次辅沈鲤不赞同就终止了。杨时乔于是竭力铲除执政者私自安插的人。皇上因此责怪众大臣结党营私,命令杨时乔尽心尽职。他多次上奏称病辞职,最终未获批准。当时朝廷内外空缺很多,官职还没有补充人,而且大臣们探亲养病请假,以及劝谏而被连累遭遣送的人,遍布乡间,都得不到召见。杨时乔就开列了三百多人的名单,多次上奏请求录用。神宗最终没有审察。
第二年全面考核京城外的官吏。杨时乔已经接受任务,过了几天,皇上忽然命令户部尚书赵世卿代替杨时乔,于是中途放弃。大概去年冬天所批复的考核报告,到这个时候错误地发出来了。辅臣朱赓认为这不符合制度,立刻向皇上禀告。皇帝也发觉了错误,当天收回报告。杨时乔坚决推辞不肯上任,吏科陈治则弹劾他有怨愤不合大臣的礼仪。神宗下旨责备,杨时乔才又负责事务。
在这个时候,神宗授予杨时乔选拔官吏的权力,又不设置右侍郎,他一个人单独负责吏部事务,选官很公允。然而朝廷的阻格,官吏闲置,事情荒废,一天比一天严重,而且朝廷议论纷纷,动不动就受牵制。杨时乔官职不显赫,又很久不设置都御史,更不能镇住僚属。因此上下欺凌,纲纪一天天紊乱,杨时乔也多有屈从,议论的人谅解他的苦衷,不多追究他。负责选官总共五年,最后起用以前的尚书孙丕扬,没有到任,杨时乔已经去世。箱中只有一件破旧的毛皮衣,同僚们募捐收殓了他。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