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聚力文化繁荣 推进乡村振兴--金清镇群众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聚力文化繁荣 推进乡村振兴--金清镇群众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城乡一体化

聚力文化繁荣

推进乡村振兴

———金清镇群众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金清镇人民政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乡镇群众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忽视的重任。近年来,金清镇始终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地区、群众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笔者力图从该镇发展现状中查找存在的问题,对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作一些初浅探讨。

一、基本现状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夯实镇级文化阵地基础。全镇拥有镇级3万多平方米的大型户外广场、250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和藏书2万余册的图书馆等设施。2017年,累计投资1500多万元,对户外广场和文化站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文化站,拥有大型剧场1个,配备各类功能室20个。同时,该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身文化公益事业,以每年1元的租金租用浙江金浪动力有限公司独立办公场所,建设镇级文化创业园,包含“海洋文化”主题图书馆以及文化交流、全民休闲健身等集成功能,现该文创园已开工建设。二是树立村级文化阵地品牌。全镇共建成文化礼堂18家、在建6家,力求实现“一村一特,一堂一品”,通过鼓励各村充分利用自然禀赋,整理挖掘文化底蕴,让文化礼堂与传统村落融为一体,如“山海好风光,魅力剑门港”体现的是剑门港村特有的山海风光和美丽渔村特色、“拥军典范,大爱下梁”体现的是下梁村三十年来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感人情景、“工业强村,活力蒋桥”体现的是蒋桥村工业发展史和村民艰苦创业致富的精神、“老街文化,古韵金清”体现的是金清港社区,昔日繁华渔港,美丽回字形古街的韵味。目前,该镇正打造一处以“海洋围垦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礼堂,使之成为金清的一块文化新地标。

2.文化队伍逐步壮大。

一是夯实管理队伍。镇文化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8人,各村(社区)落实村级文化管理员1人以上,并定期组织开展岗位培训。同时,镇文化站通过文化管理员、文化礼堂APP、文化志愿者等微信工作群,开展线上时时交流,指导助推村级文化管理员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培育文艺队伍。全镇拥有多支基层文化队伍,其中表演水平较突出的有欣心艺术团,设有欣心合唱团、欣心排舞队、旗袍队、大鼓队、扁鼓队、腰鼓队、太极拳队等多支文体团队,全年活动达30次以上。今年

94城市周刊CHENGSHIZHOUKAN2018/24

3月,镇里成立了“金清镇乡村文化联盟艺术团”,设有大鼓队、戏曲协会、小品表演队等多支队伍,现已有成员120人。目前,该镇正谋划组建“金清镇乡村文化联盟”,按照区域划分下设7个文化联盟,通过“以点带面”、先进引领的模式,树立文化“标杆”村,用“标杆”影响带动周边村级文化队伍建设和文体活动开展,促进村际文化交流与互鉴。

3.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一是基本形成“大型活动重点组织、群文活动常年不断、阵地活动天天坚持”的格局。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基层文化活动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宣传渠道,把讲台变舞台,把听众变观众,把理论变歌声。2017年,该镇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结合治水拆违、消防安全整治、平安金清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共组织举办了大型文艺下乡巡演活动25场。同时,各村(社区)各类活动常年不断,每逢节日举办民俗活动、礼仪活动、文艺汇演、文化走亲、趣味运动会等等,每到周末开展形式多样的“星期日活动”。建有文化礼堂的村(社区)将文化活动常态化,如排舞、水兵舞、大鼓、健身操排练等,已经成为群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初步形成特色品牌活动。广场文艺大联欢”是一场全镇文艺团队的大聚会、大联欢、大交流,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届;“重阳敬老礼”以“孝亲敬老”为主题,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正能量“;村晚”通过各村的自编自导自演,已成为许多村的新年风俗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虽然该镇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利用率不高的矛盾。镇级文化基础设施大多集中建成区,未能惠及全镇十万群众。大型户外活动场地数量不足,人民广场经常人满为患,甚至出现排舞队为争夺排练场地而发生纠纷的问题。村级文化基础设施不平衡,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或是缺乏土地建设指标,还有一部分村没有文化礼堂。部分现有设施年久失修,布局不合理,农家书屋普遍存在藏书少、更新慢,书刊配置难以全面适应村民的阅读需求等问题,造成了一些公共文化场所“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

2.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电视、网络

“城乡一体化

等现代娱乐方式的普及,群众的文化需求层次正在不断提升。然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陈旧、形式老套,办活动成了大拼盘、贴药膏,演员都是老面孔,节目差异性不大、创新性不强,难以激起群众的参与热情,尤其难以吸引年轻群众。同时,农村文化活动普遍针对中老年群体,面向青年群体的较少,表演类节目较普遍,而职业培训、文学讲座、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传统文化传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活动较少,活动种类有待丰富,活动品质有待提升。

3.人才队伍较为薄弱。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乡镇文化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落脚点、执行者,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力量不足,存在编制人员身兼数职、专职管理员被借用挪用等现象。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多由村班子成员兼职,缺乏具有文艺特长的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当前村级文化需求与文化建设要求。文艺团队人员平均年龄较大,年轻人参与热情不高,个别村对文化工作认识程度不高、重视不够,组建团队的积极性不高。

三、建议与意见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鉴于乡镇在土地指标和资金方面的瓶颈和不足,建议上级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让更多的文化设施能够开工建设。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新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同时,可以采取众筹方式募集资金,在全镇推广“一元捐”公益基金,成立文化发展基金会,实现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以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群众为对象,发展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做好设施日常管理,镇村两级指定专人定时对现有设施进行检修,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适时增添文化设施。

2.加强内容形式创新,焕发文化活动魅力。

突出一个“新”字,要有新招子,要注重自觉创新,实现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手段的创新,努力找准契合点,不断打造新亮点。围绕一个“人”字,增强群众主观能动性,采用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的模式,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统筹考虑不同年龄段群众的需求,提供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引进专业艺术团开展文艺汇演,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反馈和评估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增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

3.优化人员资源配置,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是综合文化站建设的第一资源。要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对现有文化从业人员培训,扩充群众文化辅导创作,培训业务骨干。建立文化人才选聘的畅通渠道,完善人才的进出机制,使那些热爱文化工作,具有文化专业技能的人才进得来,使那些不适合做文化工作的人出得去。对于在艺术团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定向招录到文化站,充实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发挥学校老师、社会机构的作用,挖掘专业人才,并将他们纳入到人才库。进一步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一支镇级文化志愿者队伍,要求每个村(社区)建立一支村级文化志愿者队伍,注重发现和培养有潜质的文化爱好者,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和影响身边的群众。

(上接8页)净空高度0.4m,最小洞净空面积为总面积的15.6%,均满足规范要求。

3.出口消能计算。

出口消能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1)计算明渠末端(0+310)水深及流速。(

以明渠底为基线建立能量方程计算明渠末端水深和流速。计算结果见表2。

表2明渠末端水深及流速

式中:h'—收缩断面水深;h\"—共轭水深(m);b—宽度;Q———设计流量;g—重力加速度。

消力池深度d=σh\"-ht-Z消力池长度L=0.8×6.9(h″-h)

(2)计算消力池长度和深度。

以消力池底为基线建立能量方程计算泄槽末端水深和流速,并计算跃后水深和消力池尺寸。

式中:d—池深,m;σ—水跃淹没度,σ=1.05;h\"—共轭水深;ht—消力池出口下游水深;Z—消力池尾部出口水面跌落,m;φ—消力池出口段流速系数,φ=0.95;L—消力池长度,m。

通过以上计算,最终确定消力池深度为5.5m,消力池长度为33.5m。

2018/24CHENGSHIZHOUKAN城市周刊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