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媒体时代下微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全媒体时代下微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2023-09-1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全媒体时代下微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梁 照,余英龙 (西南石油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四川成都610500) 摘 要:大数据时代来临,全媒体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冲击,学习者更加关注于快速融合多种媒体技 术快捷的获取知识。微课程作为新兴的教学形式之一,其小而精的教学方式适应了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 活方式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的需要。以石油文化为特色的石油院校的教学模式,也正朝着微的方向发 展。分析了全媒体时代下微课程的必要性,同时探索微课程在石油高校里的开发策略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全媒体;微课;石油院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3—0060—02 采用微课程教学的方式,将生产工序分割成若干过程,每一段教学 1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传媒界逐步兴起全媒体一词。所谓全媒体,是在具 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 之上进行不同媒体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 手机媒体等)之间的同和,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 只讲解一个过程,则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2)石油专业的教学过程更适合用微课程的方式来实现。 众所周知,石油的炼化过程具有高危险性。如原油的加工过程 要经过高压、高温处理,在炼油过程中则会产生大量的易燃、易 爆物质,诸如此类知识的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学生 态_】]。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人类对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 化。全媒体也给教育教学界带来了新的冲击。教育朝着更加高 效、快捷的方向发展,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全媒体时代下,微的概念悄然兴起。从可汗学院到翻转课 理解,较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而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 技术的阐述特定主题的视频,并包含相应的学习资源、课后练习 以及在线交互等教学支持服务。在微课的前提下,对于涉及有 毒、有害、强腐蚀性等知识点的处理,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表现 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石油的炼化过程。 堂,从微课再到M(X)C,都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碰撞的强烈火 花。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奏,教学模式也逐步在全球 形式,如动画、视频、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方式来促进教学,使学 范围内发生着变化,短、小、精、悍的微课程正逐步席卷全球,并迅速 影响到国内的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 动终端的兴起,微课程将更加适合于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 地进行移动学习。微课程的出现,带动了教学模式发生变革,并由 (3)在微课的教学模式下,更加有利于石油专业学生自定步 调的学习。石油专业课程体系逻辑严密、重难点知识点较多。 当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不甚了解时,则可借助相应的学习资源, 并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选择相应学习内容。使 画媒体组合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愉悦轻松的学习体验。 此带来的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学组织方式的变化和课程模式的变 化,这些变化都将推动全民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发展。 学习由被动到主动。同时,微课程以多样化的视频+音乐+动 (4)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石油院校大学生们对便捷、高 2石油院校对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整体分析石油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从石油与天然气的勘 效、碎片化的微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 平板电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大学生们对于学习形式、学习内容 大学生们的这种学习需求。 探、开发,石油与天然气的存储、运输到炼油与天然气加工等流程。 这一系列知识点构成了石油全行业的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宛如 一多样化、个性化、灵活性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微课程可以满足 串完整的珍珠项链,而微课程则相当于穿起知识点的链条。微课 具有体裁短小的特点,便于对特定单个知识点的深入讲解。如石油 加工的生产工序具有作业连续、过程复杂的特点,如果用传统的 45rain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之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完全理解。但如果 收稿日期:2015-02-20 3开发策略与关键技术 3.1知识点的重新设计 为了支持学生的碎片化学习,首先要对石油专业课程的知 作者简介:梁照(1983一),女,河南周口人,硕士,西南石油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余英龙(1988一),男, 江西九江人,硕士,西南石油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助理实验室,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及用户体验。 识进行微教学设计,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传统课堂45min的容量 分解成若干独立的片段,某一个案例、一个概念、一道例题、一个 现象加工等都可以被加工成特定的一个知识点。知识点的划分 要严格遵守5—15min的时间概念原则,摒弃无关概念与知识干 扰,小粒度分割、提炼精华,形成体裁短小的独立完整的教学单 元。其次,要设计相应的学习资源,制定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 微习题练习、微互动等。只有充实配套的学习资源,才能进一步 对学习者通过微课学习提供更加的丰富的补充和支撑。 3.2对石油专业学习者的分析 由于石油行业工作的特殊性,石油院校的大学生们多数对 所学专业的认可度较高,使命感较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较 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石油院校属工科院校,分析工科 学习者模型特征,较擅长理性思维,归纳、类比等逻辑分析能力 较强。而石油类专业的各个课程知识组成要素相对独立,较适 合微课程方式的讲授,只要在进行微课程开发时注重授课内容 和形式的丰富和完整性,一般都能为石油院校大学生们所接纳。 3.3学习动机激发与保持 相较传统的课堂而言,微课视频由于容量小、时间短,在注 意力保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微课程大多数采用网络课 程的方式,以网络为载体,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 文字、音乐、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整合,注重趣味性,丰富数字 化学习资源的类型和数量,以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动机。 3.4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微课堂上,授课者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 样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开拓大学生们的视野和眼界。微课的 授课教师可选择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如发现学习、头脑风暴、任 务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石油专业是一个技术应用型专业,实践能力是石油院校毕 业生从事工作岗位必备的能力。因此,在石油院校的微课开发 中,要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微课设计上,一方面要多借 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虚拟仿真等直观、可视化的实践活 动场景,将抽象知识可视化。另一方面,要注重交互设计。在油 藏工程、采油工程、钻井工程等学科的微课程设计中,增加实验 与技能训练的比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5视频制作技术方案 (1)摄像器材的选择。微视频的摄像器材是多样化的,数字 摄像机、电脑摄像头、手机、DV、录屏软件等都可作为拍摄工具。 专业级摄像由高清数字摄像机+电子黑板触控机+专业导播系 统组合而成的;业余级摄像则可选择电脑摄像头、DV、手机等摄 像工具;另外还可以选择PPT+录屏软件的组合方式。授课者 即可出镜,也可只使用画外音,或者利用录屏软件+PPT+摄像 机+电子黑板触控机等多种拍摄工具的结合使用 (2)画面与景别的运用。微视频的制作要保证录制场所的 光线充足,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若采用手持设备拍摄,则要注 重对镜头的固定、避免摇晃。如果采取三分屏的拍摄,则在后期 编辑时要注重处理不同画面的呈现方式。在景别的运用方面, 要合理运用不同的景别,并注重远景、中景、近景的组合运用、完 整的记录教学全过程。 4微课开发常见误区及其解决对策 4.1微课与传统课堂的碰撞 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容量小,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传 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传统课堂教学过 程涵盖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新课导人、 课堂练习、学习评价等多个环节。微课只能作为对传统课堂教 学方式的变革和补充,而无法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 4.2微课表演艺术的欠缺 由于微课所要求的授课方式较为特别,部分老师是无法习 惯的。由于微视频大多数为教师在没有学习者的环境下独立录 制,没有学习者的参与,微课的授课者们极易采取平铺直叙式教 学方法。在微课程的授课者要具备更高的微课表演艺术,避免 课堂氛围沉闷、枯燥。高效利用10min左右的时间有效传授知 识,并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高校接收知识并习得技能,是值得每 一位微课程爱好者需要深思的问题。要做一名微课表演艺术 家,从讲解艺术方面,不仅要注意讲解语言的清晰、准确,还要面 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的适度配合;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方面,要注 重多种教学模式的整合,善于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4.3微课的高辍学率现象 无可否认,当前的微课领域,学习者的辍学率居高不下是一 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微课开发过程中,授课者 并没有严格按照微的理念进行持续教学。大多数为了顺应时代 潮流,偶尔尝鲜使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少量知识点进行 了微课授课之后,又回归45min一节课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 浅尝辄止的微课程开发毫无疑问对学生是缺乏吸引力的。要解 决学习者的辍学现象,首先要持之以恒的秉承微的概念,坚持设 计连续的微课程,完善课程体系,才能吸引学习者的不断关注。 4.4微课程平台搭建的缺乏 当前,教学平台技术蓬勃发展,各高校或自行开发、或从公 司购买成品,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愈加广泛。针对可用于网络 传播的专项微课教学平台的开发甚为寥寥。尤其在全媒体时代 背景下,获取信息的媒介主阵地发生了转移,即从大屏幕向小屏 幕的转移。学习方式从课堂转为课下,学习时间从固定时间转 为碎片时间,学习空间从教室到电脑网络空间再到移动终端。 因此,可实现网络播放与观看、适合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播放的 微课程平台搭建必将是下一步发展的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 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3):82—83. [2]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I-J3.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郑晓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 究,2014(2). (责任编辑:伍瑛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