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启示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启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启示

作者:陆雯婷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4期

[摘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当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良性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极其丰富,其作用主要在于权力分配及制衡,激励和约束。我国国内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探索以及国际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经验形成了宝贵的成果,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现代公司治理;董事会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1 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1.1 公司治理的定义

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剧扩大资本,各种行业的公司规模陆续扩大,急切需要职业化的经营者来强化公司的管理。而公司的相互分离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又促使所有者与经营者、大小股东在分权与制衡的中产生分歧,这样就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公司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促成公司各组织部门配合协作,共同监督制约,保持企业平稳运营,最大可能地维护所有者权益,同时让企业权益相关人的权益平衡的机制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不但要求企业的管理机构各尽其责来实现制定的经营目标,不但要最大化的实现股东的利益,同时也要重视权益相关人的需求。它应包含怎样对控制权进行合理的配置,怎样督促与评判董事会、经理与职工,以及怎样制定激励制度等。 1.2 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构成

国际上一般将公司治理机构分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督理事会以及经理阶层。本文中研究的公司治理还包含员工阶层。因此本文讨论的公司治理机构分为五个部分。本文中的治理结构的五部分和相互之间关系如下:

1.2.1 股东大会是拥有股东权利的公司的部门

股东大会有定时会议和特别会议两种形式,《公司法》和公司规章制度规定一定时间内必须召集定期股东大会。特别股东大会是用来解决重大问题的,一般在相关人员提议或法定事由发生后召开。会议所产生的决议必须满足会议达到法律规定的人数参加,才有法律效力。股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会是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关键的组成,它可以合理配置股权结构,同时对于公司的监察建设十分有用。

1.2.2 董事会代表股东行使运营权和监督权,其成员是通过股东会推选生成

股东会授予其运营权。对于中等规模的公司,太大的董事会会浪费资源,但可以在董事之间相互制约。不同学历和工作经历的董事可以互相促进完善的决策。

1.2.3 监事会主要核查公司财务状况、董事会、经理层的运营活动,是公司的监审机构 根据《公司法》要求,监督理事会由一部分职工代表和股东代表组成。监事会是公司审查自身的重要部门,公司制度的健康程度由机构的规模和影响力决定。

1.2.4 公司高管的经理阶层一般由董事会聘请,或者由公司的大股东、董事长同时任职,负责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以及行政事务

经理层的学历背景及工作能力直接决定公司的管理水平。同时,经理阶层的表现决定公司的运营情况,因此确保这一层面的稳定推动公司良好运行。

1.2.5 员工阶层主体主要是具体的执行岗位,一般是经理阶层决定聘用

经理阶层熟悉公司运营时的各种风险,员工阶层应当服从经理阶层的管理,履行工作职责,督促公司业务活动,使得公司良好运转,而且实时向经理阶层回馈信息来保证公司决策。 1.3 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涉及到以下方面: 1.3.1 如何确保股东的投资收益

由于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股权比较分散,股东或许没有控制权,企业被内部管理者操控。也许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制定有损股东利益的策略,使得股东利益被侵犯,导致股东不肯投资或股东“用脚表决”,不利于企业健康运转。公司治理结构要从制度上确保投资者的控制权与收益。

1.3.2 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

这包含给予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的激励,同时对高管进行制约。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仅有利于协调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还可以防止因高管失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3 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

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企业各集团的关系、企业与其他企业关系及政企的关系随着企业的加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发展风险变大。企业利益关系的协调只有通过合理的治理结构才能缓解,进而抗风险能力得以加强。 1.4 公司治理结构的原理

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基于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与整和,适应公司产权结构,协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之间权利、利益和责任关系的制度安排,包含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行机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研究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的安排。公司治理结构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1.4.1 公司高管阶层、公司内部控制者和其与外部出资者的利益关系。

1.4.2 公司高管阶层的能力,即公司高管阶层的调控能力、思维方式与环境要求的变通能力及高管阶层出现决策失误问题。

1.4.3 怎样的管理制度对于投资者能获得最好的保护以及收益回报,且合理利益不被公司高管阶层侵犯。因此,公司的治理结构最主要要解决的是完善公司内部利益调控体系。 2 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分析

我国公司中一般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即双层董事会。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的人员组成、产生程序及职能在《公司法》中都有明确要求。

股东大会选举和更换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股东代表和一定数量的职工代表构成监事会成员,公司条令规定其人数比例。股东会决定董事和监事的报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为3 至13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为5至19人。董事会由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1至2人组成。超过全部董事选举的人数的一半才能生成董事长和副董事长。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监事会成员不少于3人。《公司法》第41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在股东会上股东依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第106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上,股东持一股份就有一表决权。决议需超过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人数的一半才能通过。股东会作出关于公司合并、分立或者解散的决策,必须要超过出席会议的所持表决权的所有股东的三分之二才有效。”由此可看出,我国实行的是一人一票制,而且产生的决议,是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达到规定比例后才通过,这些规定便于大股东操控股东大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证监会在2002年1月7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49条:“我国上市公司应依照相关规定构建独立董事会制度。”第52 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依照股东会的相关决议,建立战略、审核、薪酬等委员会。所以委员会成员都应当是董事,其中审核委员会中至少要有一名会计专业的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为完善公司治理操作给与了意见,但《公司法》法律层次相对较高,会影响公司实际治理的效果。

根据调查显示,188个样本公司中,其中有77家公司两职完全合一,占调查样本40.4%;部分合一的有99家,占样本的52.7%;完全分离的有12家,只占样本的6.9%。,在两职完全分离的公司中国家持股占比最低,仅有14.2%,但国家持股在两职完全合一公司中占比较高。董事长同时担任总经理,表明了自己监督自己,使得董事会丧失了独立性和监督职能。 根据调查显示,406家样本公司中,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外部董事32人和内部董事65人,总共97位董事,平均来看,内部管理者控制度为67%,并且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者控制度与股权集中度呈现高度的正比例。以上说明了,国内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的独立性极差。 2.2 国外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分析 2.2.1 英美模式

(1)董事会体系。美国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由股东选举产生董事,在过去,很多公司都是由CEO或者总裁控制干预董事会,对董事会的决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近年来,非执行董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家公司包括社会都越来越关注非执行董事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经营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的企业一般会形成由11-13人组成的董事会,且董事会人数一般为单数:大约三分之一为在公司拥有职务、参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执行董事,三分之二为不在公司拥有职务的非执行董事。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对企业的运营权力最大的是首席执行官(CEO),一般而言,执行董事包含4到5个成员,其中包括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成员的数量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逐步减少,规模较大企业董事会的平均人数由14人缩小至12人,而规模较小的企业,董事会人数也有相应缩减,减少至9人。在公司中非执行董事拥有重要地位这一点上,英国董事会结构和美国十分相似。在英国,董事会全体成员都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执行董事的权限也比较大,股东对执行董事的期望和要求也比较高,英国董事会中的各个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和地位也和美国相似。

(2)公司股权结构。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较早,自由市场的观念深入人心,英美资本市场比较活跃,资本流动较为自由而频繁。这就使英美国家的企业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公众公司较多,很多大企业通过上市的方式募集资金,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政府部门更为严格的监管。 2.2.2 德日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董事会体系。德国实行的是监督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相结合的二元董事会制,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其成员多由企业内部员工构成,外部成员较少,委员会主席的权限比较大。

(2)公司股权结构。通过研究德国、法国及日本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发现公司股权主要由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持有,形成庞大的资本网络,然后股权又被这些机构投资者进行复杂的相互持股。这主要是由于德日等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存在部分传统残留,大财团仍然把控经济命脉。主银行不仅持股量极多,而且占有公司的极多债权。所以,这种以银行为基础的治理模式更加注重大股东及大债权人之间的监督作用。日本公司多为法人持股,个人持股并不多,且法人持股中,金融机构法人和事业法人持股最多,且金融机构法人规模庞大,影响广泛。在日本,经济的运行主要形成了由金融机构主导的状态。 3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启示

高度统一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对于公司的长久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三权合一”的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让企业的发展全都把握在超级股东的手中,依赖超级股东的主观策略和其积累的经验为公司制定策略,最后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而累积了大量的风险。

对于股权集中的情况,可采用创立并完善合适的分权的股权结构模式,充分重视维护中小股东的收益,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改革,从而减小股权高度集中给公司治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民营企业的管理阶层和投资者保持高度一致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监事会制度的设立和股权结构存在的内在矛盾,形成了监督理事会流于形式的局面,对于这种局面的缺陷独立董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弥补作用。 [参考文献]

[1] 鲁桐,党印.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5(04). [2] 边文霞.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变研究——基于企业契约理论的博弈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

[3] 闫华红.内部治理与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J].财政研究,2011(06). [4] 金鑫,付含雯.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3(03).

[5] 张继德,纪佃波,孙永波.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