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方法是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求证中检验假设”的方法,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2.规范分析:
规范经济学涉及到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对人们福利的影响和评价问题,涉及到是非善恶,合理与否问题,与伦理学、道德学相似,具有根据某种原则规范人们行为的性质。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和道德观念不同,对同一经济事物、经济政策、同一经济问题会有迥然不同的意见和价值判断。对于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研究内容:
实证经济学所力图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1)经济现象是什么?经济事物的现状如何?(2)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它不回答是不是应该作出这样的选择的问题。即它企图超脱和排斥价值判断(即关于社会的目标应该是什么,经济事物是好是坏,对社会有无意义的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是说明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实证科学。
规范经济学研究和回答的经济问题是:(1)经济活动“应该是应该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应该怎样解决;(2)什么方案是好的,什么方案是不好的;(3)采用某种方案是否应该,是否合理,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
二.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步骤)
1. 作出假设————收集相关数据
2. 构建模型————绘制数点图
3. 回归分析————检验结论
三.推理:
1. 归纳推理:它是由特殊的前提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推理。当看到天空乌云密布,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时, 我们会得到一个判断:天要下雨了。晚上火烧云,明天晒死人;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a. 完全归纳法
b. 不完全归纳法:简单的归纳法,科学归纳法
个体—整体
2. 演绎推理:它是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和推理。 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形式。
一、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
(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
A. 金盒子。
B.银盒子。
C.铅盒子。
D. 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
E. 不能确定。
例题2
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二、三段论
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例如:
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
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
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上述推理中的共同因素就是“阔叶植物”。进行三段论推理,关键就是要看这个共同因素能否把两个前提连接起来推出结论。如果连接不起来,则三段论就是错误的。例如,
英雄难过美人关,
我难过美人关,
所以,我是英雄。
上述推理的错误就是“难过美人关”这个共同因素没有能够把两个前提必然地连接起来。因为很可能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一种人,但我却是难过美人关的另一种人。
例题1
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
Ⅰ 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Ⅱ 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
Ⅲ 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
A.Ⅰ、Ⅱ和Ⅲ。
B.仅Ⅰ和Ⅱ。
C.仅Ⅱ和Ⅲ。
D.仅Ⅰ和Ⅲ。
E.仅Ⅱ。
整体—个体
3. 类比推理:它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
根据类比推理题型所给出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特列举以下一些典型例题:
例题1作家:读者 A.售货员:顾客 B.主持人:广告 C.官员:腐败 D.经理:秘书 【解答】此题属于专业人员与其面对的对象之间的类比推理题,故正确答案为A。
例题2水果:苹果 A.香梨:黄梨 B.树木:树枝 C.经济适用房:奔驰 D.山:高山 【解答】该题题干中水果与苹果两个词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答案为选项D。选项B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逻辑三大规律:
1. 同一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公式是:"甲是甲"或"甲等于甲"
2. 矛盾律: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又称不矛盾律。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
3. 排中律::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通常被表述为A是B或不是B。传统逻辑首先
把排中律当作事物的规律,意为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即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
五.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1. 综合法:“由因导果。(有原因去推结果)”
2. 分析法:“执果索因,(拿着结果去寻找原因)”
六.探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
1. 求同法
2. 求异法
3. 求同求异并用法
4. 共变法
5. 剩余法
问题:
1. 实证分析方法的步骤、特点、研究范围。
步骤:建立模型后,先假设、然后计量,然后检验。
特点:
2. 逻辑的概念、判断、内容
3. 三大推理基本规律。
4. 你用过哪些分析方法,举例。
5. 逻辑方法有哪些?
6.探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
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