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六看”
鉴赏诗歌第一步能读懂 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1.看题目确定内容 2.看作者确定诗风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一)看题目——题目定内容1 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1鲍浩然]: 诗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5]欲:想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1
去风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看题目——题目定内容 2 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不看题目,就可能错误地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山行留客》,才能明白写作用意是留客,是让朋友留下来,欣赏美景只是个理由罢了。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作者是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已期待与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已过关的心情。 看题目——题目定内容 3 3、表达作者的情感。
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思家的孤寂。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1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北朝战乱尚武精神 南朝安定男女情思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积累历史知识
看作者——作者定诗风1 例1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金陵图 韦庄
3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案】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例2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4分)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看作者——作者定诗风2 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4
陶渊明——归园之乐
李白——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白居易——雅俗共赏 李贺——奇诡变幻 李商隐——含蓄绰约 杜牧——清丽俊逸 李清照——闲适与愁苦。
看作者——作者定诗风3 3、了解作者的际遇。
不同经历和遭遇,呈现的内容和风格会有极大差异。
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决定他超尘脱俗。李白的诗人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决定他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草堂生活为界,之前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又经安史之乱;到了成都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前后作品内容、风格的差异。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故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
5
的人生,南渡后她生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的作品充满愁绪…… 有许多作者的生平,我们不了解,虽给我们做题带来些困难,但我们还可以从诗歌中找相关的信息。 例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三)看意象—— 把握情感1 意象的效果。(表达情感、塑造形象) 柳树—寓意是“惜别怀远”,表达思乡之情。
月亮—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流水—流水不返 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 ,生命苦短。
6
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 )
莲—纯洁、脱俗、高洁。
菊花 —傲霜之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 。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寒蝉—命在旦夕,悲凉的同义词 。
鸿雁—候鸟,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浮云喻游子 。
积累文化常识
立象以尽意
指包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 物象+情意=意象
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 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7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2、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元 王冕《白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8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山园小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5、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9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6、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 王令《送春》)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10
7、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8、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狱中咏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11
意象归类 1、意同象异 2、象同意异 指出下列诗句中哪些不同的意象表达了相同的意境? 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戴叔伦《堤上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1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 《送李端》
3、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4、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13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4、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竹里馆》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4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指出下列相同的意象表现哪些不同的意境。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15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
此三句中,都用了“猿”意象,他们表达的情感一致吗?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16
这些句子中,都用了“酒”意象,他们表达的情感一致吗?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说《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至》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7
——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
18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白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
19
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20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准确把握诗歌意象 抓住事物自身的特征。
如月圆——团圆——无法团圆——思乡怀人;残月——人缺——分离——孤单寂寞、内心凄凉。
再如,杜鹃、猿鸣常传达凄凉之境都是与他们的声音有关。 联系全篇,宏观把握。
掌握一些营造意象的方法
21
蒙太奇般的意象组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畿复》
看意象—— 把握情感2 例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四)看尾句参透主旨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22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
例(2005·北京卷)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3
【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五)看诗后注解破解难点 两个作用:
1、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 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 强调关注什么
看诗后注解破解难点 例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
24
析。
【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007北京卷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问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赋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25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六)看题干得到启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