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2020-05-1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精品文章

《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凌海市白台子镇中心小学 翟洪侠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学校环境文化、师生的精神文化、校园师生生活文化、校园师生心理文化、社区文化等几方面,提出当前农村小学建设校园文化必须结合本校的特点,深入挖掘各种有用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 校园生活 校园心理 社区文化 文化建设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回答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也就是说,学校的师生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此,学校不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且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

精品文章

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别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组织里,以学校组织成员为文化主体,通过组织内部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文化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学校群体的价值观与准则、校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语言符号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编码、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文化模式。它表现了学校的综合个性,简而言之,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做为农村小学,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的创建

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包括校园文化的外部环境和师生的精神文化。

(一)建设校园文化的外部环境

具有生命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

精品文章

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长期处于某一校园文化环境正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建设学校文化时,要善于创设一个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作为农村小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但由于资金有限,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美化校园,可在校门口左右两边栽种两排树,建设两个花坛,在校门的外墙上题写几个醒目的大字,在与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大门相衬,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好的,使人感觉到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学校的两个宣传栏书写了课改的丝语,向社会家长宣传课改。在教学楼的栏杆上标有“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体现了学校的课改方向。教室也应进行布置,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团结活泼,诚实勇敢”八个大字,体现了育人的目标,黑板的一侧安排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鞭策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办公室的墙壁是《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应均有位置,明确规定了教师职责,把校规校训放在了显

精品文章

著的地方。黑板报的内容定期更换,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学生时时刻刻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同时学校周围栽种柳树、槐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每个班级前设置一个花坛,为校园增添了色彩,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作用。

(二)营造师生的精神文化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的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差,现在国家的“三优两平台”使农村小学拥有了一些新的硬件设备,还是远远比不上城市小学,但也应开展一些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乒乓球等兴趣活动小组,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开放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用健康的读物吸引学生,正确引导他们,杜绝其他精神垃圾腐蚀学生。倡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使学生在书

精品文章

本里学到的知识得到良好运用和发挥。支持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班级小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等比赛活动,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学生开辟名为《我最棒》的专栏,把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在橱窗里的《我最棒》栏目里,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人人讲学习,人人爱学习,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士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些闲暇时间,进行研讨。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的构建,既能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主要的载体,针对这一特点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班队活动,充分展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模范作用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的形成

规范的生活氛围指学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制约行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生活效率,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形成规范的生活氛围,就

精品文章

必须有严格而科学的管理作保证。因此,学校应制定了《小学生一日生活细则》、《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优秀班级评比细则》、《教师考核细则》等规章。以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以科学的管理制约学生。有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规章就只是一纸空文,也谈不上对学生起到规范作用。为了使制定的规章能一一落实,学校应成立少先队检查小组,定期进行检查,选择固定的时间公告检查结果,并发给流动红旗以兹奖励。校领导定期对教师的备课、作业进行考核,评定等级,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通过检查、评比等活动,使师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为教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的创设

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通。师生间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的具有重要意义。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重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

精品文章

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法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的成长。理解和关心学生不只把他当作普通的孩子,应该尊重学生,把他当作独立的人来对待,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爱护、关注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知心的朋友,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班级教学。

在农村小学中,要创设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应要求每位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老师的爱,用爱去浇灌花朵,用爱去自滋润心田。教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师德师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提高师德修养,以名人为表率,开展“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依法执教”等系列活动。特别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有正确的育人观,学会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能够善待学困生,甚至要偏爱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增加一点感情投资,优先一点学习指导,多给一点锻炼机会,放宽一点表扬奖励。”不歧视他们,并教育其他学生能够主动帮助学困生,采取家访、单独谈话等形式,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到症结,对症下药,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鼓起其上进的勇气,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

精品文章

和压力,让他们同样享受到做人的尊严和待遇,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四、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它将不再是闭关自守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它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学校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开座谈会、讲座、心理辅导,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共建活动。把学生家长作为参与者之一,农村家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的意识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客观上造成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交流不紧密与缺少有效性。这都需要沟通,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教育下一代的良策。通过向家长汇报演出、通讯往来,让家长了解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意义,自觉地支持、配合学校,并使校园文化向家庭延伸,是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包括软件的、精神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硬件的、环境建设方面的内容,在农村小学硬件建设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使校园里不但有书声,而且还有快乐,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理想的处所。

主要参考文献:

精品文章

1、xx:《教育局长谈治教》,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xx年6月 2、贺乐凡:《中小学教育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1月 3、郭振武:《学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xx年8月 4、程正方:《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xx年1月

5、丁柏栓、胡治华:社xx年5月

内容仅供参考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