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7)
李仕才
一、语言文字运用
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
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诽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
③若我们能有一份博爱与豁达于心灵深处,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相信我们的人生就能风清弊绝,四季如画,美不胜收。 ....
④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⑤辩论围绕“礼让斑马线”的话题展开,正反双方摇唇鼓舌,话锋犀利,充分探讨了法....律和道德在约束交通陋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自的不足。
⑥饶宗颐先生堪称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界硕果仅存的儒学大师,他曾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A.①⑤⑥ C.③⑤⑥
B.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选D ①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②铄石流金: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有别于“众口铄金”。③风清弊绝: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用错对象。④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⑤摇唇鼓舌:鼓舌,诡辩。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泛指卖弄口才。褒贬失当。⑥硕果仅存: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经变迁、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使用正确。 2.(病句)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中国馆本身的设计容量和接待能力有一定限度,世博会开幕前,呼吁中国游客将参观机会留给外国游客,上海本地游客将参观机会留给外地游客。
B.我国成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这是连续发射的我国今年的第4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C.2010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小组赛第三轮的争夺于昨天傍晚全面开战。中国女排在与老对手韩国队交锋中发挥欠佳,以0-3完败。
D.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了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推荐的高中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 答案:C(A主语 残缺,在“呼吁”前加上“主办方”;B语序不当,该句改为“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4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D句子杂糅,将“了”改为“的”。)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即使手头再拮据的家庭,也要选购几幅年画,增添佳节的喜庆气氛。 A.春节贴年画,是我国古老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北宋 B.春节贴年画,图的是一种顺意,求的是一种吉祥 C.春节贴年画,既弘扬传统文化,又折射时代变迁 D.春节贴年画,是非常讲究的事,富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横线后面的内容可知,文段更侧重于表达人们对年画传达喜庆和吉祥的愿望。A项侧重于介绍年画的起源变迁。C项中提到的“传统文化”和“时代变迁”,后文没有体现。D项侧重讲年画的地域特点。只有B项符合要求。
4.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 答案 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二、古代文化知识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第,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B.“行营”又叫“移营”,指行军打仗时的军营,旧时主要是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
C.庶吉士,明、清两代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中有潜质者担任。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D.太师,官名,秦置,是辅弼国君的大臣,多为大官的加衔,并无实际的职权。 答案 D
解析 应为“西周置”。
三、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2)《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其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答案 (1)赢得仓皇北顾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 【参考答案】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1.AD [A项“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错,全诗并非一味悲凉。D项“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错,陶醉于美景中的诗人应是为“远役”所“惊”。]
2.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彖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
《彖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地势”是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而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精神,其具体表现或凝结的文物、制度、风俗,可谓俯拾皆是。以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所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之类,也都体现着这种精神。以制度风俗而言,只要翻一翻历史,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农民起义、变法革新何其多,而把“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当作变革和革命的理论根据又何其多。
厚德载物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一样,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主题。北宋哲学家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可以说为中国的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诠释。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域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极浓厚的兴趣,大力搜求,广泛吸收。从名马到美酒,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闳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的表现。
(摘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中国文化种类繁多,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自成体系。“刚健有为”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总纲而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地位。
B.“精”的意思是细微,“神”的意思指能动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精神既是其文化创造的结果,又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C.《彖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代表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思想的两个方面。
D.“刚健有为”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着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从孔子到《周易大传》,刚健有为思想逐渐发展成熟。
[解析] 原文第二段是说“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而“刚健有为”的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该选项中“自成体系”和“‘刚健有为’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总纲而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地位”的说法偷换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B )
A.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出的独立人格精神,与《周易大传》中“刚健”所具有的“独立不惧”“立不易方”的含义相同。
B.《周易大传》认为,在“健”和“坤”二者之中,阳健处于主导的地位;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代表着立人与立己,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离。
C.天体运行永不停止,君子效法于天,故提倡自强不息;大地包容万物,君子效法于地,故提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应是对君子的要求。
D.刚健有为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随处可见,它广泛地存在于文物、制度、风俗等之中。文学作品中的愚公、大禹身上都蕴含着这种精神。
[解析] 该选项信息源自第四段,原文中说的是“《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而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故选项中“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代表着立人与立己”的说法有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A.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域外和少数民族文化时,表现出了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包、闳放的气度和雄大的魄力,这在历史上的汉唐时期得到了有力的体现。
B.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咏松》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看似无关,但如果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角度来审视,则它们都体现出了刚健有为的精神传统。
C.我国传统的山水类画作多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体现,程颢“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为该类题材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阐释。
D.“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三种基本思想都是以“人”为中心,解决人与周围事物关系而形成的思想,它们与刚健有为思想一起构成统一体系。
[解析] 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