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快乐是什么绘本教案

快乐是什么绘本教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快乐是什么绘本教案

【篇一:绘本教案】

绘本《鼠小弟荡秋千》 润新小学曹俊英 教案分析

小朋友的成长是一步步的,有时候在交往中会协商,有时候会表现出太霸道,蛮不讲理,发生冲突,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引导,绘本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 活动目标

1.能够了解、想象故事剧情的发展,学会欣赏绘本。 2.学习句式“我也要荡秋千”“你太重了,荡不了”。 3.能够懂得与伙伴和睦相处,一起分享玩具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够懂得与伙伴和睦相处,一起分享玩具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想象故事剧情的发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绘本内容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希望你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大胆的说出来,瞧,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故事大王”的奖状,如果你想得到它,加油吧!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也就是图画书,书中的小主角已经等不急了,它呀要跑到黑板上来跟大家打招呼啦。来跟老师一起认识一下它吧:(画)它有两个大大的耳朵,尖尖的嘴巴,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几根可爱的小胡子,又细又长的尾巴,它呀特别喜欢穿一件红色的小背心,这就是可爱的鼠小弟。(找学生复述一下小老鼠的样子----你听的真仔细)鼠小弟今天要干什么呢?(出示题目----齐读,给“荡”注音) 二、欣赏绘本 1.出示图片1

(1)图上画的是谁?它在干吗?想想它的心情会怎么样?(高兴、幸福、自豪、得意) 1

(2)找学生说(你说的真好),谁还想再试试

(3)咱们看看小鸟是怎么说的 2.出示图2

(1)看,谁来了?(大象)大象大吗?说说它的样子?

耳朵象两把扇子,身子像一堵厚厚的墙,腿又粗又壮,鼻子又粗又长。

(2)大象看到小鸟在荡秋千会怎么说?

(3)小鸟会怎么说?(你说的真好,和小鸟说的一样)

(4)咱们看看小鸟是怎么说的,小鸟是不是很有礼貌,从哪两个字可以看出来,希望大家都向小鸟学习。 3.出示图3

(1)看,又来了四位好朋友,它们是….. 它们也来找小鸟,它们会怎么说?小鸟会怎么回答?

(2) 同位互相练习一下,选一幅你喜欢的,用“我也要…….你太……” 句式练习。 4.出示图4、5

(1)观察画面,看,谁来了(鼠小弟)它会对小鸟说什么?小鸟同意吗? 会怎么说?

(2)它们能荡起来吗?猜猜,看他们开心得样子,会说些什么? 5. 出示图6

(1)正当鼠小弟它们玩的开心得时候,来了一个霸道的家伙,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仔细观察老猫的样子?(眼睛瞪的圆圆的,胡子翘翘的,一手拉着秋千)

(3)谁来学一学老猫霸道的样子?你学的真像,真是一只凶狠的老猫。

(4)小鸟同意吗?会怎么说? 6.出示图7.8

(1)猜猜小鸟不同意,老猫会离开吗?会怎么做? 你猜对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老猫抢到秋千,他的表情跟刚才不一样了,说说它现在的样子?(开心,得意) 2

(3)鼠小弟会怎么说? 7.出示图9、10

(1)老猫还那么得意吗?发生了什么事?(秋千越来越高,小动物们越来越小)

(2)老猫有点害怕了,会怎么说?

(3)老猫越来越高,都到半空中了,小动物们都成了小黑点,它吓坏了,张大嘴巴,会怎么喊? 8.出示图11

(1)老猫为什么越来越高?原来秋千是鸟爸爸和鸟妈妈用自己的翅膀为小鸟做的,看来它们非常疼爱小鸟。 (2)老猫吓哭了,会怎么说?齐读 9.出示图12

(1)鸟爸爸和鸟妈妈怎么惩罚老猫的?老猫落到地上,发出什么声音?

(2)小老鼠在前面怎么警告老猫的? 10.出示图13

找同学起来把老猫欺负鼠小弟和小鸟的图连起来说一说,讲一段小故事,讲的好的同学,发故事大王的奖状。 三、小结

1.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最讨厌谁,为什么?

2.老师总结:我们同学之间平时在一起玩耍时,千万不要学霸道的老猫,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要学会分享快乐,分享玩具,欺负别人的人最终会受到惩罚。 四、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爸妈听。

2.老猫受到惩罚,以后会怎么做?请你想一想,画一画。 五、介绍、推荐其他的绘本

这节课的故事讲完了,有趣吗?这套可爱的鼠小弟绘本有很多,比如说(出示课件)每个小故事都说明一个小道理,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看看然后讲给大家听。 3

【篇二:2013 绘本阅读 校本教案】

读写绘教学计划及教案 中原区建三小学 鲁瑞

绘本指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内涵,图与画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能带给孩

子美好的熏陶和教育。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因此,开发“绘本快乐阅读”这一校本课程,可以推进儿童阅读,促进儿童和谐发展。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指导思想:

儿童时代是感受性的形成期,非常容易受影响,而儿童时代的印象是难忘的,这些印象累积起来,就形成长大后表现出来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给孩子多读经典绘本,使他们多识字,多读书,这样长期积累,不但他们的语文读解能力强,提高读书能力,丰富知识,还能获得情操教育。本学期将在认真解读 “儿童生活方式——读、写、绘”的基础上,继续扎扎实实地、有研究、有创造性地开展读写绘工作。 总体目标:

我们在孩子们成长的一个个阶段,用绘本点燃生命的光,用故事串写成长的足迹。让孩子们在穿越一个个绘本旅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润泽起来。

我们要让学生在绘本旅程中自然地感受阅读的快乐,利用写绘培养他们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本学期我们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写、绘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绘本展示活动,实现亲子共读。平时注重教师的教学措施、方法的研究,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做好总结,推出先进,构筑师生共同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根据会本适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重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儿童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2.培养儿童读图和阅读简单文字的能力,让儿童积极向纯文字阅读过渡。

3.研究快乐绘本阅读对儿童知识的积累、思维的激活、情感的丰富和人格的健全等方面的作用,学会阅读,而且要让他们从阅读中感受到学习、创造和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绘本阅读中健康发展。

课程准备

1、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写绘本,一盒油画棒或水彩笔。 2、若干精心选择的童书、绘本。 教学进度安排表 1《爱心树》

教学目标:

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绘本。

1.同学们,请告诉老师,你曾经读过的一本最难忘的课外书。

2.今天,我们首先一起来读一本书。这本书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图画。这样的书我们称为“绘本”(板书:绘本)。这节作文课咱们一起来读绘本,写作文。(完成板书)

可能有些同学早就阅读过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出版于1964年。没关系,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收获。 二、阅读绘本。

静静地听老师读,仔细地看屏幕上的画面。(导读过程中,相机点击关键处,为学生的多维想象铺垫) 1.第一处“大树很快乐”。

设疑:大树为什么快乐?(孩子的快乐就是大树的快乐,大树的快乐就在孩子的快乐之中。)

每一处“很快乐”处均作适当停留思考,不设问题。 5.第五处“大树很快乐”。

设疑:面对这幅静止的画面,这幅让“大树很快乐”的画面,你 快乐吗?你的心中只有快乐吗?

(我们不仅仅有淡淡的哀伤,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6.介绍绘本《爱心树》。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诗人、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插画家谢尔〃希尔弗斯坦,书的名字叫《爱心树》。 三、品味绘本。

1.读完这一绘本,我们要学会掩卷沉思。能告诉老师,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是什么吗?

读完这一绘本,我们要学会掩卷沉思。能告诉老师,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受是什么吗?

(交流后小结:读完一本书,我们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收获,也可以是困惑。这就叫阅读后的“回味”。)【板书:回味】 2.在你的生活中,你拥有属于你的“大树”吗?

虽然我们还很小,但是,老师相信,在我们的班级中,一定有同学已经是别人的“一棵树”。你有过做“树”的经历吗?

(交流后小结:读完一本书,我们还要学会由“书中人”想到自己的“身边人”,由“书中事”想到自己的“身边事”。这就是作文时的“联想”。)【板书:联想】

3.有了回味,有了联想,我们就会把一本书读“长”,我们的作文就会有丰富的素材。今天,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学会把书读“厚”,给自己的作文提供更多的素材。

【板书:想象】优秀的作品常常会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

绘本更是如此。它的魅力不只在文字,也不只在图画的有限空间内。用心去读,你会发现,在画面的背后,在文字的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咀嚼的内容。这就叫“想象”。你会在阅读中去想象吗? 引导想象画面:

于是,孩子坐下了。

“坐下了”。简单的三个字岂能表达此时男孩子的内心世界。此时的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此时的男孩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

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点击出示:他也许在回忆……)追问:他会回忆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点击出示:他也许在向大树倾诉……)追问:他会在倾诉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点击出示:他也许……)【追问,但不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拿起笔来,用一两段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四、丰厚绘本。

1.练笔,指导,班级交流。

小结。同学们丰富的想象让这棵“爱心树”的形象更加丰满。这就是作家比我们高明的地方。他在作品中给我们留下许多的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是地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我们在作文时候,如果你也能像作家一样给自己的文章设计一两处供人想象的空白,那么你就是作家了。

【篇三:中班绘本教案】

中班绘本教案:藏在哪里了 活动目标:

一、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能连贯地说出角色的显著外形特征,并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二、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方位词,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课件、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回忆捉迷藏的经验,激发兴趣。

师: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你会藏在哪里? 二、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特征及躲藏的位置。 1.出示图片,观察讨论。

师:今天小狐狸、大象、小兔、小松鼠和小鹿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长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特征)

谁来躲,谁来找呢?它们想了个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谁输了,为什么?

小结:小动物们真聪明,用猜拳的办法来分工,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们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2.寻找动物朋友。 (1)片段一

师:猜猜小狐狸找到了谁?

为什么是小兔?(因为兔子有一对长长的耳朵)

小兔躲在哪里了?(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兔子躲在石头后面。) 小结:小狐狸找啊找,看到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找到了,是小兔子,小兔子藏在石头后面。

(2)片段二、三:(同时出示松鼠和大象躲起来的图片) 小狐狸还找到谁了?在哪里找到的?

小狐狸怎么会发现它的?(第三个小动物请幼儿出来完整讲讲) (3)片段四:

小兔、小松鼠、大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还有谁没有被小狐狸找到?小鹿躲到哪儿去了?你们帮小狐狸找找。

为什么小狐狸很快就找到了小兔它们,可是找不到小鹿呢?小鹿它的角也露出来了,为什么大家没有发现呢?小动物们把鹿角当成什么了?

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把它的角当成树枝,大家都找不到它,这是小鹿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三、完整欣赏故事。

师:刚才图片上讲的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藏在哪里了》。

四、游戏巩固。

师:小动物们玩的真开心,我们也来扮演小动物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第一次游戏:老师找,小朋友躲。

第二次游戏:幼儿两两游戏,用猜拳的方法决定谁来藏谁来找。 游戏好玩吗?我们再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