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永波 王春秋 李圣状 乔良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6期
“互联网+”背景下“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及其实施途径
——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例
丁永波 王春秋 李圣状 乔 良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摘要:“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面对机遇与挑战,“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融入“互联网+”理念。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提出了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实施途径,希望能对同类院校“管理学”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学;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4-0-01
一、引言
“管理学”课程是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经过多年的积淀,我校“管理学” 课程建设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面对高等教育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的课程建设模式进行根本性创新。鉴于此, 2016年该课程被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立项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本文主要对该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同类高校“管理学”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管理学” 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能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思想,应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辐射性、示范性于一身。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融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内容。因此,必须更新传统的“管理学”课程建设理念,新的教学理念应能充分体现“互联网+”思维,即课程建设核心应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传递为主转向“知识传递——融通应用——拓展创造”,教学内容应从凝固向动态转化,教学方法应从单一转向多样化,教学手段应由传统转向现代。
(二)“管理学” 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
精品课程建设必须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课程设计要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因此,“管理学”课程建设既要遵循系统性与先进性原则,又要突出个性与特色原则,在课程内容选择上,遵循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在教
学方式上应遵循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
(三)“管理学”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遵循上述原则,我校“管理学” 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学”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学团队、完善教辅建设、加强教科研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规范教学制度。在未来五年内力争将“管理学”课程建设为特色鲜明、创新突出、具有前瞻性和适用性的、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校级、省级直至国家级的精品课程。
三、“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途径
(一)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在未来五年内,将采取如下措施:1.吸收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充实教师队伍;2.通过职称评审、进修等方式,提升高级职称比例;3.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要求教师每年通过进修或自学与本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团队教科研水平;4.一线教师要紧跟时代,学习并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开发和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
(二)推进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和价值共享,因此,课程建设必须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优质的课程网络资源,打破以往传统、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采取线下和线上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实现线下与线上教学活动的有效整合。为此,应大力推进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开发标准化的教学备件,将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案例、微课、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资源平台,同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由线下走向线上。
(三)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高校要利用互联网元素,以校企共建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与线下实践教学服务。针对我校情况,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拟申请投资建设企业模拟实验室;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创新创业实训模拟平台,为学生的实习和调研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管理学”教学环节没有开设实践教学,为了更好的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拟调整“管理学”教学大纲,增设部分实践教学内容。
(四)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充分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专题讨论、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融入“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注重翻转课堂、慕课以及云课堂的应用,同时教师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电子邮箱等通讯工具,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并可进行网上辅导答疑,使课堂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
(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互联网+”时代,既要加强课内教学管理,也要加强课外教学管理,既要加强线下教学管理,也要加强线上教学管理。为此,“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拟建立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相适应的《集体备课制度》、《互相听课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和进修制度》、《教材选用制度》、《出题和判卷相关规定》以及《课堂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高校应多方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时俱进。基于此,“管理学”课程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导向,创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管理学”课程建设思路和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丁永波,王春秋,乔良.“互联网+”视阈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9).
[2]黄美娇.“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与挑战[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
[3]李枫,王伟光.“互联网 +”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变革[J].科技风,2017(1).
[4]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 + ”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创新发展基金项目:“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系统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和“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