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水到哪里去了》。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三、 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四、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五、 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 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 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 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诗:
土壤是伟大的妈妈, 他的怀抱很大很大! 瞧!嫩草发芽了。 看!小树扎根了。
这里,冬眠的青蛙醒来啦! 那里,钻洞的蚯蚓歇息啦! ⋯⋯
亿万个生命,
都在他温暖的怀抱中长大!
学生读一读小诗,交流:
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物质?(土壤) 写了土壤的什么?(主要写了土壤的作用。)
土壤有什么作用?(让嫩草在里面发芽,让小树在里面扎根,让青蛙冬眠,让蚯蚓钻洞,让亿万个生命,在她的怀抱中长大。)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周围都存在土壤,土壤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1课,了解一下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4、土壤的成分 (二)、交流土壤采集的过程及感受
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大家采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采集土壤的过程及感受。
交流问题:土壤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和谁一起采集的?怎样采集的?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采集的土壤跟你平时看到的土壤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顾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交流问题和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
引导:通过土壤的采集,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
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了解土壤是什么以及土壤的特点。
(三)、研究土壤里有什么
教师引导:土壤中有哪些东西呢?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东西。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土壤样本,看一看土壤中含有哪些物质。
教师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点: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可以把分辨出来的土壤中的物体挑出来,分类摆放,可以像课本上一样采用画简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相机出示课本上的两幅简图,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学生分小组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填写好活动手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土壤样本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展示自己的简图。
(四)、研究土壤的成分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土壤中有哪些东西,那么土壤究竟有哪些成分组成呢?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
出示课本上的操作图片及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幅操作图,并且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研究土壤成分的方法。 全班交流,并且试一试。 方法一:用手握一握
引导学生用纸巾包上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仔细观察一下,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方法二:用水泡一泡
把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开始你看到了什么,过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
提示:在这个环节中,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会有小气泡产生,还会有一些细小的物质浮起,因此,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 方法三:搅一搅,拌一拌
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物质,你看到什么?搅拌过后,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提醒学生注意分段仔细观察,在烧杯里水的表面看到什么?中间一段看到什么?水的下部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黏土、沙子等主要成分。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土壤成分表格示意图。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中还有水空气,蚂蚁,树叶,黏土沙子等等一些物质,下一刻,我们将继续研究土壤,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
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水到哪里去了》这节课的说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