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美术课堂生命的活力让小学生快乐学习美术
2024-04-2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课程改革·2016年第40期(总第304期)赋予美术课堂生命的活力,让小学生快乐学习美术梁雪梅(宁夏隆德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宁夏固原75630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摘要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用。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及提高审美能力这一重要目标,赋予美术课堂生命的活力。关键词小学美术;生命活力;观察力;多元学科综合;有效参与;合作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40-0165-01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有计划、比较持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观察是一种有目的、久地,并且有思维和语言参与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是指有目的、主动地考察事物并善于正确发现事物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是促使观察保持高效率和顺利进行的重要证。观察力在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教学《校园里的花》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地观察并表现了校园里的花,这才感叹道:“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花呀,原来这些花都这么美呀!”我借机告诉他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二、多元学科的综合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不是单一的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而应该是多元学科间的相互综合,在美术课上学生既能享受到美,又能将知识巧妙融合。1.把文学艺术引入美术课堂中国古人有“诗画同源”说,有“诗画同体”说。都是强调诗画间的互通与互借的密切关系,说明了文学素养是艺术家的灵魂。诗人是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画家则是通过色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当诗画完美结合才能真正体现‘诗情画意’之艺术思想。营造一种文学语境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绘画创作的背景、故事描述以及表现技术方面的学习和运用有着很大的帮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在《诗情画意》一课中,一边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及意境: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如李白的碧水东流至此诗文中,《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又如:苏轼的《惠崇春江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春江水暖鸭先知。蒌晚景》并声情并茂地朗读“竹外桃花三两枝,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将美术与文学语言有机融合,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画的意境。2.把音乐融进美术课堂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它能调动人的情绪反上欣赏课我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将更好地辅助教学。时,一边体味画中韵味、境们用到音乐,如在欣赏《中国山水画》叮咚的琴声;上技能练习界、情趣,一边欣赏如流水般、私语般、课我们同样也可以尝试音乐的熏陶,比如:彩色知识的讲解中,我先让学生欣赏几段音乐,感受音乐当中的情感。然后再转入美术的色彩情感,学生觉得形象而相通;学生通过音乐的陶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都表现出来。三、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效参与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英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我觉得美术课堂中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在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如:学生们是很难理解《间色》的教学中,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解,用水彩颜料调的。于是我利用学校现有的材料采用这样的做法:成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瓶内,再拿三个瓶,一齐放在讲台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空瓶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瓶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哇哇!”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红色+黄演示,兴趣很浓。我演示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红色+蓝色=?蓝色+黄色=?“间色”色=?色,色,色,参加调配有什么不同?再以游戏的的两种原色的量的不同,调成的“间色”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调出的颜色涂画在纸上再剪下,贴在预先安排好的“色轮图”中。这样,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牢记了色彩知识,学会调色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加强生生合作新课标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课堂、合作交流的应该尽量构建适合课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发言的机会,而教师在合作活动中,要深入各个小组,关注学生间的交流状是否通过争论形成统一况,了解是否相互配合,是否互通信息,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意见,把合作学习应有的价值落在实处。有利于学生人人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人人尝试成功喜悦,它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总之,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已经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帮互学,师生共同组织形成的一个真正的快乐学习美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爱上美术课,参考文献:[1]聂艳军.赋予课堂以生命的活力[J].辽宁教育,2004(9).作者简介:梁雪梅,大专(双学历),小教高级。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