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李宛夏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18年第06期
早在1979年,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就从英语情境教学中受到启发,结合我国古代的“意境说”,开创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新模式,并扩展到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笔者在学习前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实现了一些新突破,创设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感人性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并根据教学经验,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逼真的情境,通过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技能,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塑造了学生优秀的品格。
情境教学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有固定的结构和程序,又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方式,以特有的情境方式体现出来,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运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恰如其分的情境。情境教学的特征在于情境。情境的新颖性、趣味性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体验。情境的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形成。情境的互动性有利于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会话,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的欲望和行为。情境的感染性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引入真实生活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积极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这种构建过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新旧知识联系为契合点,只有把所要学的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地把新知识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并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倍增。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艺术丰富生活”。美术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脱离生活的美术教学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脱离生活进行学院式的课堂讲授,不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怎能使学生感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壮阔?怎能对春风拂面、稻花飘香,湖面波光粼粼、小溪欢畅流淌、小草绿油油成长产生深切的体验?不把学生带入古村落,学生怎能感悟世事的沧桑?不把学生带进园林,让学生在其中亲自观察楼台亭阁、假山鱼池、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名花奇树,怎能深切体味文人学士的生活品位?不把学生带入大都市,让学生沐浴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怎能使学生感受火热的社会温度?因此,教师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整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同时开展生活教育,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得轻松,做得愉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家乡老房子》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古民居参观,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古民居的布局、房屋的结构、建造房屋的材质,归纳苏州古民居的特点,创作苏州古民居的美术作品。由于学生对苏州古民居有了仔细的观察和深刻的体验,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在教師有针对性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概括出苏州古民居的特点:临河而建,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小桥流水,与自然和谐一体。在此基础上创作的美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的精工细雕,复原古建筑的原貌,有的在庭院里画了狗、猫、鸡、猪、牛、羊等小动物,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有的在村落的边缘画了健身的设施,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尽管学生的习作不是精品,但学生的童心却跃然纸上,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此处有情情更浓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逼真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现代化教育不仅表现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还表现为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集中体现,把视频和图像引入教学,充分发挥图、文、声、情共存的优势,营造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家乡的小吃》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苏州小食客》,精美的图像配上吴侬软语的解说词,在欣赏美味的家乡美食时,听着倍感亲切的乡音,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在逼真的情境中,让学生流连忘返,陶醉于琳琅满目的美食中。接着,教师又向学生呈现小吃店的图片,学生触景生情,把自己当成一名食客,加入食客的队列,欣赏着家乡美味的小吃。在学生沉醉美食时,教师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家乡的小吃多不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多。”“家乡的小吃美不美?”“美。”“家乡的小吃好不好吃?”“好吃。”“家乡的小吃有什么特点?”“讲究少而精,讲究营养,口味清淡,以甜食为主。”“大家画一幅家乡小吃的美术作品好不好?”“好。”学生迅速地完成了关于美食的作品。此时,学生完全融入情境中,直到下课,学生的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三、通过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通过讲故事营造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尤为适合。故事教学之所以引人入胜,就在于故事的情节性。故事教学不同于故事会,它的真谛在于通过讲故事营造一种情境,或引发深思,或说明一个道理,或表达一种情感。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营造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思考,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龙》一课时,教师惟妙惟肖地讲了一段白娘子的故事:“在美丽的西子湖,有一个经过千年修练成精的白蛇,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来到人间,她想过人间的生活,巧遇书生许仙上演了一场唯美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大家要注意不要在画蛇时一不小心给蛇画上足,就成了‘画蛇添足’,其实,那也不算错,因为你画的是一条龙,一条《中国龙》。”这样,教师就在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中导入了新课,同时也营造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接着,教师又讲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寺院墙上画了四条龙,但这四条龙都没有眼睛。好奇的人问他为什么不画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睛,他说如果给龙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学生被故事所吸引,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但是龙是怎么样的?你知道它形象的由来吗?它的各部分像什么?”由此,学生围绕主题“龙”展开讨论。这一环节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将自己对龙的形象的理解以绘画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再进行教学指导。
教学中,教师所选取的故事要与主题相关,并在创设故事情境时融入感情为学生讲述故事,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以故事导入主题后,再利用问题进行层层引导,让学生尝试绘画,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促进教学。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构建情境时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如多媒体、图片等,让情境更好地为教学作辅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情境后,教师还要注重与美术教学的衔接,从而促进活力课堂的构建,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