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某某财经政法大学克鲁格曼《微观经济学》考试试卷145

某某财经政法大学克鲁格曼《微观经济学》考试试卷145

2020-01-2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财经政法大学克鲁格曼《微观经济学》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40分,每题2分)

1. 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而且,无谓损失增加也越多。(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税收增加的越多,就越减少了卖者的收入,也越减少了购买者享受物品的乐趣。这样买卖者的损失就越大,无谓损失自然也就增加的多。

2. 生产函数表示投入品价值与产出品价值的数量关系。(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不是表示投入品价值与产出品价值的关系,而是要素投入数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3. 某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任何其他方案的利益。(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取的最大收入。根据机会成本的定义可知,某方案的机会成本是决策者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其他方案的最高利益,而非任何其他方案的利益。

4. 自愿交换总是使卖方的状况变得更好,但不一定会使买方的状况变好。(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自愿交换一定要使买卖双方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否则,他们就会停止交易。

5. 考虑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不同,因此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无法确定。(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的必要条件是:各消费者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提供该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确定与每个人的偏好无关。

6. 当消费者为某商品的实际支付量小于他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支付量时,消费者剩余为正值。(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实际支付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支付量时,消费者剩余大于0。

7. 在固定比例的生产技术下,使成本最小的要素需求与生产要素的价格无关。(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固定比例的生产技术好比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只是其价格是所有生产要素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因此成本最小的要素需求与生产要素价格无关,仅与产量有关。

8. 一个单一价格垄断者会向每位消费者收取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产品最高单价。(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单一价格垄断者向每一位消费者收取的价格都是一样的。只有垄断者实现一级价格歧视,才会向每一位消费者收取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产品的最高单价。

9.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变化。(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投入品价格、

技术、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和卖者数量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10. 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较多的工作经验都会增加人力资本。(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从总体来看,人力资本较高的工人获得的工资较高,因此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较多的工作经验能够使工人获得更高的工资。 11. 垄断竞争厂商之间只进行价格竞争。(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因为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厂商往往还通过改变产品品质、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

12. 从长期来看,垄断竞争的企业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因为垄断性竞争企业不是在平均总成本取得最小值时组织生产,所以这些企业具有多余的生产能力,如果这些企业提高产量,则它们的平均总成本会下降。

13. 古诺均衡中的每个参与人在决策时都假定对手的产量不变,而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古诺均衡是错误的。(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古诺均衡是指如果对方采取古诺产量,则本方也采取古诺产量,在此情况下,双方都没有改变产量的动机。在古诺均衡的情况下,由于对方没有改变产量的动机,故本方假定对方产量不变是正确的。 14.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曲线就是商品的边际成本曲线。(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供给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一部分边际成本曲线,而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一部分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15. 边际产出大于零的场合,总产量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平均产量却不一定增加。(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当MP>AP>0时,总产量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产量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当AP>MP>0时,总产量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产量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减少。

16. 如果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能都是劣等品(低档商品)。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劣等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需求量减少的商品。如果商品X为劣等品,则其需求函数满足:∂X/∂M<0。设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P1X1+P2X2=M,其中,M为消费者的总收入,P1和P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价格。等式两边同时对M求偏导数,得到: P1·(∂X1/∂M)+P2·(∂X2/∂M)=1①

假设商品1和商品2均为劣等品,那么就有∂X1/∂M<0,∂X2/∂M<0,从而①式左边恒小于0,①式不成立,这与假设矛盾。所以,如果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不能都是劣等品(低档商品)。

17. 在LTC曲线与STC曲线相切的产量水平,LAC曲线与SAC曲线必相切。(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如果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则有dLTC/dQ=dSTC/dQ,且LTC=STC。由平均成本定义,长期、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斜率为:

代入可得:dLAC/dQ=dSAC/dQ,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也相切。

18. 两人间的贸易是产生外部效应的一个例子。(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效应最主要的特征是存在人们关注但又不在市场上的商品。因此两人间的贸易行为并非产生外部效应的例子。

19. 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降低等。(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不易等等。

20. 现实生活中总是出现各种卡特尔串谋现象,这是因为卡特尔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每一家厂商都认为别的厂商不会对它们的行动作出反应,就会受到比产量协定销售更多产量的诱惑,因此卡特尔是不稳定的。

1、名词题(10分,每题2分)

1. 停业原则

答案: 停业原则是成本理论中用于描述短期内厂商是否退出市场的一条原则。在成本理论中,市场价格恰好可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的点就是停业点。

在临界点,企业每期的损失恰好等于它的固定成本,与停业关门的后果一样。停业原则要求: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可变成本,则厂商应该退出市场、停止生产,这样可以产生较少的损失,即只亏损固定成本。 解析:none

2. 出口限制(export restraint)

答案:出口限制又称“自愿出口限制”和“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地规定某个时期某种商品或某些商品的出口数量,超过规定的数量,就自动禁止出口。出口限制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主要有非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和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两种形式。非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是出口国迫于进口国的强大压力,自行单方面规定出口配额,限制本国商品向该国出口;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是由进出口双方通过谈判,签订“自愿限制协议”或“有秩序销售协议”确定出口配额。 解析:none 3. 边际产量

答案:边际产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例如,在生产中如果只有劳动L是可变投入,则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表示为:MP=ΔQ/ΔL。假设生产函数连续且可导,从而可以用总产量对可变投入量求导得出边际产量,即MP=dQ/dL。这样,在某一产量上的边际产量,就是该产量相对于总产量曲线上一点的斜率。 解析:none 4. 负所得税

答案:负所得税是指向高收入家庭收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转移支付的税制。在负所得税制度下,贫困家庭不用表示需要就会得到经济帮助。

得到帮助要求的唯一资格就是收入低。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一方面,负所得税不鼓励非婚生育和家庭破裂,福利制度的批评者认为现行的政策就是鼓励非婚生育和家庭破裂的;另一方面,负所得税也会补贴那些仅仅是由于懒惰而陷于贫穷的人——而在一些人眼中,政府最不该补贴这样的人。一种和负所得税有相同作用的现实税收条款是劳动收入税收减免。这种优惠使贫困劳动家庭一年中得到的所得税返还大于交纳的税收。由于劳动收入税收减免只适用于劳动的穷人,因此就不会像其他反贫困计划所做的那样鼓励得到补贴的人不干活。但由于同样的原因,它却无助于减轻由于失业、生病或其他无工作能力引起的贫困。 解析:none 5. 正常利润

答案: 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当一个企业所有者同时又拥有管理企业的才能时,他将会面临两种选择机会,一种选择是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另一种选择是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如果他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他可以获得收入报酬。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他就失去了到别的企业当经理所能得到的收入报酬,而他所失去的这份报酬就是他在自己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的话,他应当自己向自己支付报酬,而且这份报酬数额应该等于他在别的企业当经理时所可以得到的最高报酬。所以,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成本。 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又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解析:none

1、简答题(10分,每题1分)

1. 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概念或者说前提假定是经济主体的理性和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试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明“技术上有效率与经济上有效率并不总是一致的”命题。

答案: (1)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假定之一为经济主体的理性,即经济理性,这种观点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有着强烈的利己的动机,个体的行为受到个人利益的驱使,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做出一个最优的选择——即用最小的成本付出以换取尽可能大的收益。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围绕这个原则展开活动: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自身报酬最大化,即便是政府,也存在着一些最大化的指标。当然,经济理性的假定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也是在对现实抽象的基础上展开经济研究所必需的。 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假定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不是绝对稀缺,而是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无止境的欲望而言,世界上的资源是稀缺与匮乏的。一般来说,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格越高。经济学的理论大厦正是构建在这两个前提假定的基础之上。 (2)技术上有效率,即意味着科技的进步带来人的劳动的节省,

过去很多需要人手工完成的工作随着这种进步都可以由机器代替。而经济上有效率,就是用最小的成本付出以换取尽可能大的收益。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也可能出现相互背离的状况。例如,如果仅仅从技术层面考虑,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尖端技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是,尖端的技术意味着引进技术(包括机器在内)需要很高的价格,和技术配套还需要很多高素质的人才,这会给生产带来非常高的成本。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一般的技术,并使用普通的劳动力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话,那么无疑后者的成本更低,从经济的意义上来说更有效率。 解析:none

2. 图18-1是关于洛伦兹曲线的示意图。试根据该图说明以下各项的含义。

(1)45°线OL。(2)折线OHL。(3)曲线ODL。(4)不平等面积。(5)完全不平等面积。(6)基尼系数。

图18-1

答案: (1)45°线OL是绝对平等的洛伦兹曲线。 (2)折线OHL是绝对不平等的洛伦兹曲线。

(3)曲线ODL是一般(即既非绝对平等亦非绝对不平等)的洛伦兹曲线。

(4)A是不平等面积。 (5)A+B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6)基尼系数为G=A/(A+B)。

解析:none

3. 对污染的控制是否越严越好?

答案: 对污染的控制并不是越严越好。从人们的主观愿望来说,对污染的控制当然是越严越好,最好严到百分之百。然而,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因为它只考虑到控制污染所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即社会收益,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为了控制污染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社会成本。

(1)为了减少污染,通常有如下两个方法:一是直接减少那些会带来严重污染的生产本身,例如,减少其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者干脆关闭整个工厂;另一个并不直接减少生产本身,而是在生产中用新的、污染较少的原材料、机器和生产方法去取代旧的、污染较大的原材料、机器和生产方法。然而,无论采用的是哪一个方法,都免不了会损失一部分社会资源。在前一个场合,社会损失的是本来可以得到的产品;而在后一个场合,社会为生产同样的产品将要支付更多的费用。这些损失掉的资源,就是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

(2)为了制定正确的污染政策,必须根据社会的目标,同时权衡控制污染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这两个方面,来确定污染和污染控制的最优水平。从社会效率的观点来看,如果进一步控制污染的社会收益超过相应的社会成本,则增加对污染的控制就有利,反之,如果进一步控制污染的社会收益小于相应的社会成本,则这样做就不值得。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政策应当是减少而不是增加对污染的控制。只有当进一步控制污染所可能带来的社会收益和相应的社会成本恰好相等时,对污染的控制才既不需要增加也不需要减少。此时,

对污染的控制可以说达到了最有效率的水平,或者,也可以说,污染本身达到了最优的水平。

(3)在经济学中,上述进一步控制污染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分别被称为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因此,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污染控制的最优水平应当在其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恰好相等时达到。一般而言,当污染程度比较严重时,控制污染的边际社会收益常常很大,而相应的边际社会成本则相对较小,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污染的控制力度。但是,随着污染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从而污染程度的不断减轻,进一步控制污染的边际社会成本将会越来越大,相应的边际社会收益则会越来越小,前者最终会超过后者,使得进一步控制污染变得无利可图。

由此可见,在考虑到了成本方面的因素之后,对污染的控制并不一定是越大越好,污染水平也不一定是越低越好。特别是,如果要将污染程度降低到零,社会将为此付出非常大的成本,而得到的边际收益却非常小。 解析:none

4. 作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可能盈亏状态,并据此解释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答案: (1)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生产中,市场的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给定的,厂商只有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2)厂商的短期均衡盈亏状态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如图12-3所

示:

图12-3 短期均衡的盈亏状态

①第一种情况为价格或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总成本,即P=AR>SAC,厂商处于盈利状态,即E1点。

②第二种情况为价格或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总成本,即P=AR=SAC,厂商的经济利润恰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即E2点。 ③第三种情况为价格或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仍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即AVC<P=AR<SAC,厂商亏损,但存在沉没成本,继续生产。此时,厂商的全部收益在弥补了全部的可变成本以外,还可以弥补一部分不变成本,即E3点。

④第四种情况为价格或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即P=AR=AVC,厂商亏损,且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即E4点,此时企业可以进行生产,也可以不进行生产,因为此时,企业若进行生产,则全部收益都用来弥补可变成本,此点即为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⑤第五种情况为价格或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即P=AR<AVC,厂商亏损,且停止生产,即E5点。此时,厂商的全部收益不仅不能弥补不变成本,也无法弥补可变成本。

(3)综上分析可知,厂商只有在P≥AVC时才会进行生产,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由图12-3可见,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解析:none

5. 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在产量增加时可画成向下倾斜然后向上倾斜。市场供给曲线是在单个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的基础上得出的。为什么产量增加时市场供给曲线从来不画成向下倾斜然后再向上倾斜? 答案: 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量是由该行业内各个厂商的供给量加总而成的。而单个厂商的供给函数,或者说供给曲线就是该厂商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提供的产量。这条供给曲线由该厂商边际成本(MC)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以上的那一段构成。

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厂商均衡的条件是MC=P,但当P<AVC时,厂商将停止生产。如果厂商还继续生产,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全部弥补,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因此,只有AVC曲线以上的那段MC曲线(即MC曲线和AVC曲线交点以上的那段MC曲线)才能代表厂商提供不同产量所要求的价格水平。

根据成本理论可知,尽管MC曲线和AVC曲线都呈U形,但MC曲线只在递增时才与AVC曲线相交(此时AVC曲线达到最小值)。因此,无论是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还是市场的供给曲线,都不可能画成先向下倾斜,然后再向上倾斜。 解析:none

6. 政府征收固定资产占用税会对厂商的短期均衡产生什么影响?试说明理由。

答案: 政府征收固定资产占用税后,短期内,厂商不能调整固定资产数量,所以厂商生产成本增加,厂商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均衡产量减少。这是因为厂商在短期内不能调整生产规模,不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以抵消征税的影响。

解析:none

7. 为什么世界石油市场的需求下降和非欧佩克成员国石油产量的增加会使欧佩克更难维持卡特尔协议?

答案:世界石油供应的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同时欧佩克的合谋是一个不稳定的卡特尔合谋。当世界石油市场的需求下降,非欧佩克成员国石油产量增加时,欧佩克国家面对的石油需求是下降的。此时欧佩克国家若仍按照协议出售石油,它们的均衡产量由它们面对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确定。此时欧佩克国家的总产量下降,总利润下降。欧佩克各国很难接受下降的盈利水平,违背协议提高产量的意愿更强了。因此,卡特尔协议的维持就更难了。 解析:none

8. 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也递减,将高工资者收入转移给低工资者,能否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并用图说明。

答案: 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由于低工资者货币的边际效用大于高工资者货币的边际效用,所以把相同部分的收入从高工资者手里转移到低工资者手里,从全社会角度看,损失的总效用小于增加的总效用,全社会的总效用是增加的。

如图10-1所示。设MU是货币的边际效用曲线,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也递减,故它向右下方倾斜。A是低工资者的货币收入,B是高工资者的货币收入。把高工资者的BB′的收入转移给低工资者,后者收入增加AA′,AA′=BB′。从图10-1可以清楚地知道,高工资者损失的总效用为BB′D′D,它明显地小于低工资者增加的总效用

AA′C′C。因此全社会总效用增加了。

图10-1 工资转移对总效用的影响 解析:none

9. 简述在微观经济学中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的异同点。 答案: (1)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的相同点

①两个市场上的中心问题都是价格决定,而价格决定都是通过供求平衡来实现的。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和厂商的供给相互作用,决定产品价格;在要素市场上,厂商需求和要素所有者供给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在两个市场上,供给和(或)需求发生变动,都将使均衡格局发生变动,供求定理发挥同样的作用。

②在两个市场上,对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分析是一致的。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用,合理配置对收入的支出,用于购买既定价格的产品;而消费者的收入则来源于要素市场上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样,在供给生产要素数量时,要素所有者遵循的规则仍然是效用最大化。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供给者,为了利润最大化,在既定的价格下选择供给产品的数量。同样,厂商是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者,以此原则,厂商选择使用生产要素的数量。 (2)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的不同点

①产品市场的需求曲线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从而决定了需求规律是有关消费者行为的假定,比如在基数效用论中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些假设主要是对消费者心理的描述,难以有力证明。而产

品市场的供给曲线来源于厂商的边际成本,从而来源于厂商的生产规律,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为技术规律,有关生产函数的假设比较容易证明,因而使生产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②在要素市场上,要素需求来源于厂商,而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但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前提是消费者需求。与此不同,产品市场上的需求是消费者的直接需求,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大小,部分决定了生产该产品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同时,不同于产品的供给,要素的供给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效用,而产品的供给则主要是生产者的技术因素。 解析:none

10. 个别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它与短期市场供给曲线有何关系?

答案: (1)短期个别厂商的供给曲线的形成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根据P=MC确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能给其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如图12-4所示。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递增,因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图12-4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

图12-4中,根据P=MC的短期均衡条件,当商品的价格为P1时,厂商所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1;当商品的价格为P2时,厂商所选

择的最优产量为Q2;当商品的价格为P3时,厂商所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3,等等。在短期均衡点上,商品价格和厂商的最优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明确地表示为以下的函数关系:Qs=f(P),此式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此外,短期供给曲线之所以是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那部分边际成本曲线,是因为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即为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2)短期个别厂商的供给曲线与短期市场供给曲线的关系 任何一个行业的供给量都是该行业中所有厂商供给量的总和,完全竞争行业也同样如此。据此,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那么,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由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构成的。或者说,把完全竞争行业内所有厂商的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水平相加,便构成该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由于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所以,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而且,行业短期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平下能够使全体厂商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行业的短期供给量。 解析:none

1、计算题(10分,每题1分)

1. 若一国粮食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d=6-0.5P,供给函数为Qs=3+P。为支持粮食生产,政府决定对粮食进行每千克0.5元的从量补贴(产量单位为亿吨,价格单位为元/千克)。试问:

(1)实施补贴后,粮食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是多少?

(2)每千克0.5元的补贴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3)补贴之后的财政支出增加额是多少?

答案: (1)当政府对厂商进行补贴后,供给函数变为: Qs=3+(P+0.5)=3.5+P

市场均衡条件为:Qd=Qs,代入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 6-0.5P=3.5+P

求解可得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5/3(元),Q=31/6(亿吨)。

(2)假设无政府补贴,市场均衡条件为: 6-0.5P=3+P

求解可得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P=2(元),Q=5(亿吨)。 尽管政府补贴了厂商,但是消费者从中也可以得到好处。从两个均衡价格的差价来看,消费者每千克粮食节省了1/3元,厂商每千克粮食多收1/6元。即在政府每千克0.5元的补贴中,消费者获得了1/3元,厂商获得了1/6元。

(3)补贴之后,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额为:(1/2)×(31/6)=31/12(亿元)。 解析:none

2. 某消费者对商品x和在其他商品上的开支y的效用函数为u(x,y)=10x-x2/2+y。

(1)写出该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函数。

(2)假定商品x由一个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生产技术的垄断厂商生产,单位成本为4元。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没有销售成本。市场上

有100个完全同样的消费者。假定厂商可以实行两部分定价。请问定价方式将是怎样的?总利润为多少?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答案: (1)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为:

从约束条件中解出y的表达式,代入目标函数式中,就有:

下面分情况讨论:

①如果10-p≤0,即p≥10时,x=0,如图4-9(a)所示,此时需求函数为x=0。

②如果0≤10-p≤m/p,即(10-p)p≤m时,x=10-p,如图4-9(b)所示,此时需求函数为x=10-p。

③如果10-p>m/p,即(10-p)p>m时,x=m/p,如图4-9(c)所示,此时需求函数为x=m/p。

图4-9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2)假设垄断厂商采用两部定价,设p1是消费者为获得此商品的消费权的支出,p2为购买每单位x的价格。厂商为获得最大利润,应将两部分价格分别定为p1=CS,p2=MC。

当(10-p)p≤m时,市场需求为D(p)=100(10-p),则:

此时产量为Q=100×(10-4)=600。总利润为:

消费者剩余等于0。 解析:none

3. 已知需求函数Q=AP-ε,A>0,ε>0。

(1)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并讨论ε的取值与需求是否具有弹性的关系。

(2)证明边际收入函数与反需求函数的比,独立于产出Q。 答案: (1)需求价格弹性指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需求价格弹性为:

Ed=(dQ/Q)/(dP/P)=(dQ/dP)×(P/Q)=-εAP-ε-1×(P/Q)=-ε

因此本题的需求价格弹性为一常数,即不管消费的数量和价格是多少,弹性恒为-ε。

当ε>1时,需求富有弹性;当ε=1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当ε<1时,需求缺乏弹性。

(2)根据需求函数可求得反需求函数为:P=A1/ε/Q=A1/εQ1/ε;

收益函数为:R=PQ=A1/εQ1-1/ε;

边际收益函数为:MR=dR/dQ=(1-1/ε)A1/εQ1/ε。 边际收入函数与反需求函数的比为常数1-1/ε,独立于产出Q。 解析:none

4. 一块可用于放羊的牧地,这块牧地上放羊的总收入为R(g)=47g-2g2,其中g表示全部放养羊的数量,而饲养1头羊的成本为4

单位货币。

(1)如果该牧地为私人所有,则最优放养羊的数量为多少? (2)如果该牧地为公共牧地,则最大放养羊的数量会达到多少? (3)为了控制公共牧地的过度放养问题,管理部门可通过向牧羊人征收许可费,则应如何征收许可费才能达到(1)所指的最优放养羊的数量?

答案: (1)如果该牧地为私人所有,私人的利润函数为:π=R-C=47g-2g2-4g=43-2g2,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g=43-4g=0,解得g=10.75≈11。

所以如果该牧地为私人所有,则最优放养羊的数量为11只。 (2)如果是公共牧地,只有平均收入等于成本时羊的数目才不会增加,即47-2g=4,向下取整解得g≈21。

所以如果该牧地为公共牧地,则最大放养羊的数量会达到21只。 (3)设征收的许可费为t,如果均衡数目为11只,那么已有11只羊的情况下,不会再加入第12只羊,即(47×12-2×122)/12<4+t,所以t>19。而在已有10只羊的情况下,会再加入第11只羊,即(47×11-2×112)/11≥4+t,所以t≤21。所以,许可费的设定范围是(19,21]。 解析:none

5. 假定厂商A生产产品X,产量为x,成本函数是CA=2x2;厂商B生产产品Y,产量为y,成本函数是CB=y2+2xy。厂商A给厂商B造成负外部性,厂商B的生产成本受到厂商A产量x的影响。X和Y的价格为80和60。试求:

(1)假定厂商不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交涉,两厂商的产量和利润各为多少?

(2)假定两厂商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交涉,而且交易费用为零,两厂商的产量各为多少?

(3)在(2)的情况下,对厂商A的负外部性在有法规限制和无法规限制时,两厂商如何分配利润?

(4)假定政府为限制负外部性,对厂商A生产的每单位产品征收数额t的税,两厂商若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政府税率应定为多少? (5)假定政府向厂商A生产的每单位产品征收数额t的税,而向厂商B发放数额tx的补贴。假定两厂商可以无交易成本地交涉,那么政府的税收和补贴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 (1)若厂商不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交涉,则厂商A利润函数为:

πA=Px-CA=80x-2x2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A/dx=80-4x=0,解得x=20。此时厂商A的利润为:

πA=80x-2x2=80×20-2×202=800 厂商B利润函数为:

πB=60y-y2-40y=-y2+20y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B/dy=-2y+20=0,解得y=10。

此时厂商B的利润为:πB=-y2+20y=100。

(2)假定两厂商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交涉,而且交易费用为零,则两厂商追求共同利润最大化,利润之和为: π=πA+πB=80x-2x2+60y-y2-2xy 共同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π/∂x=80-4x-2y=0

∂π/∂y=60-2x-2y=0

联立求解可得厂商A、厂商B的均衡产量分别为x=10,y=20,将其代入利润方程,可得共同利润为:π=πA+πB=1000,大于不交涉情况下的利润之和900。

(3)在(2)的情况下,厂商A和厂商B之间的利润分配。 在对厂商A的负外部性无法规限制时,厂商A和厂商B都至少要达到无交涉情况下的最大利润水平,即πA>800,πB>100。因此,在无法规限制的情况下,厂商A和厂商B的利润分配必须满足πA>800,πB>100。

如果有法规限制厂商A的外部性,则厂商B可以要求厂商A停产,以使其成本最小化。此时,厂商B的成本函数CB=y2,边际成本MCB=2y,代入利润最大化条件可得60=2y,求解可得厂商B的均衡产量y=30,利润πB=60×30-302=900。此时,厂商B要求的利润至少不低于900。

因此,在有法规限制厂商A外部性的情况下,厂商A和厂商B的利润分配必须满足πA+πB=1000,且πA≥0,πB≥900。 (4)若两厂商各自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政府征税后对厂商B没有影响,对厂商A有影响。征税后,A的利润函数变为πA=PAx-tx-CA=80x-tx-2x2,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πA/∂x=80-t-4x=0。

求解可得政府对厂商A征税的税率应定为t=80-4x。 (5)如果政府实行征税和补贴政策,厂商A和厂商B的利润函数分别变为:

πA=PAx-tx-CA=80x-tx-2x2 πB=PBx+tx-CB=60y+tx-y2-2xy

如果两厂商进行没有交易成本的交涉,那么利润之和与(2)的情况一样,也就是说,这样的征税和补贴政策对于厂商交涉的情况没有影响。 解析:none

6. 某垄断者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0Q+3000,成本用美元计算,Q为每月产量,为使利润极大,他每月生产40吨,由此赚得的利润为1000美元。

(1)计算满足上述条件的边际收益、销售价格和总收益。

(2)若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倾斜直线,计算需求曲线上均衡点的点弹性系数之值。

(3)假设需求曲线为直线P=a-bQ,从需求曲线推导出MR曲线,并据此推导出需求方程。

(4)若固定成本为3000,价格为90,该厂商能否继续生产?如要停止生产,价格至少要降到多少以下?

(5)假设政府对每一单位产品征收一定税款,由此导致利润极大化的产量由原来的40吨减为39吨,请根据给定的需求状况和成本状况计算出产量为39吨的MR和MC,然后算出每单位产品的纳税额。 答案: (1)①已知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为40吨,而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由已知可得边际成本函数为:MC=dSTC/dQ=0.3Q2-12Q+140。把Q=40代入MC=0.3Q2-12Q+140中,可得MC=0.3×402-12×40+140=140,即MR=140美元。 ②已知当Q=40时,π=1000美元,而π=TR-STC,则有: TR=π+STC=1000+0.1×403-6×402+140×40+3000=

1000+5400=6400(美元)

③根据TR=PQ,可得销售价格为:P=TR/Q=6400/40=160(美元∕吨)。

(2)边际收益和弹性之间关系式:MR=P(1-1/Ed),在均衡点上即利润最大时P=160,MR=140。代入上式有:140=160(1-1/Ed),得Ed=8,即均衡点的点弹性系数值为8。 (3)由需求价格弹性公式Ed=-(dQ/dP)×(P/Q),即8=-(dQ/dP)×(160/40),得dQ/dP=-2,则b=-dP/dQ=1/2。

把b=-1/2代入假设的需求方程P=a-bQ,得P=a-Q/2。 由当P=160时,Q=40,即160=a-40/2,得a=180,因此需求方程为:P=180-Q/2。

由总收益TR=PQ=(180-Q/2)Q=180Q-Q2/2,因此边际收益函数为:

(4)已知STC=0.1Q3-6Q2+140Q+3000,SFC=3000,所以SVC=0.1Q3-6Q2+140Q,厂商能否生产要看SAVC的最低点是否小于价格90。

由SVC=0.1Q3-6Q2+140Q,可得SAVC=SVC/Q=0.1Q2-6Q+140。要求SAVC的最小值,只要令dSAVC/dQ=0,即0.2Q-6=0,得Q=30。把Q=30代入SAVC=0.1Q2-6Q+140,得SAVC=0.1×302-6×30+140=50。

由于50<90,即SAVC<P,故厂商可以继续生产;如果价格降

到50以下,厂商会停止生产。

(5)由(3)知边际收益函数为MR=180-Q。由于征税,导致利润极大化的产量由原来的40吨减为39吨,即Q=39,则MR=180-39=141(美元)。

把Q=39代入SMC=0.3Q2-12Q+140中,得SMC=0.3×392-12×39+140=128.3(美元)。

上面计算出来的SMC与MR的值不相等,但不能说利润没有达到极大值。正是因为征税,使SMC与MR不等。而MR与SMC之间的差额就是每单位产品的纳税额。故每单位产品的纳税额为MR-SMC=141-128.3=12.7(美元)。 解析:none

7. 市场上共有500名消费者,所有消费者都有相同的收入水平m=100。但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有所不同,其中100名A类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A(x,y)=y+10x-x2/2,400名B类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B(x,y)=y+6x-x2/2。x代表商品的数量,y代表除x以外的其他商品货币支出量(y的价格为1)。商品x由某完全垄断厂商生产,生产商品x的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均为0。问:

(1)若该垄断厂商了解每个消费者具有何种效用函数,且能阻止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x的转售行为,求该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和总利润。

(2)若该垄断厂商不了解每个消费者具有何种效用函数,但了解两类消费者的构成情况,能阻止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x的转售行为,求该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和总利润。

(3)若该垄断厂商了解每个消费者具有何种效用函数,但不能阻止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x的转售行为,求该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和总利润。

(4)若该垄断厂商了解每个消费者具有何种效用函数,且能阻止不同类型消费者进行转售,但不能阻止同类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x的转售行为,求该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和总利润。

答案: 先求A类消费者的需求函数,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有:

MUxA/px=MUyA/py⇒(10-x)/px=1⇒px=10-x 再求B类消费者的需求函数,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有: MUxB/px=MUyB/py⇒(6-x)/px=1⇒px=6-x (1)若该垄断厂商了解每个消费者具有何种效用函数,且能阻止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x的转售,则该垄断厂商可以实行第一级价格歧视。

于是对于A类消费者根据其需求曲线进行定价:第一个单位定价9元,利润9元,第二个单位定价8元,利润8元,如此等等,直到第10个单位,利润为0为止。这样厂商从每个A类消费者身上获得的利润为9+8+7+…+1=45,一共有100名A类消费者,所以厂商从所有A类消费者身上获得的利润为4500。

同理,对于B类消费者根据其需求曲线进行定价:第一个单位定价5元,利润5元,第二个单位定价4元,利润4元,如此等等,直到第6个单位,利润为0为止。这样厂商从每个B类消费者身上获得的利润为5+4+3+2+1=15,一共有400名B类消费者,所以厂商从所有B类消费者身上获得的利润为6000。 因此,厂商的总利润为4500+6000=10500。

(2)若该垄断厂商不了解每个消费者具有何种效用函数,但了解

两类消费者的构成情况,能阻止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x的转售,则该垄断厂商只能实行二级价格歧视。

图13-4 二级价格歧视

如图13-4所示,a线是A类消费者的需求线,b线是B类消费者的需求线。二级价格歧视下,厂商面向低需求消费者(这里是B类消费者)设计x1数量产品的消费包,并索取A面积的费用(即该消费者的全部剩余),面向高需求消费者(这里是A类消费者)设计x2=10数量产品的消费包,考虑激励相容原则,索取图中A+B+C面积。零边际成本时,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数量,厂商的目标利润为: π=100(A+B+C)+400A=500A+100(B+C) 其中A、B、C的面积均与x1相关。具体而言,最大化目标函数为:

解得:x1=5,A=17.5,A+B+C=30。即厂商定价方案为向两类不同消费者出售两个不同数量的商品包:一个为含5总单位商品的数量包,售价为17.5;另外一个为10总单位商品的数量包,售价为30。最后100位A类消费者选择购买10总单位商品的数量包,而400位A类消费者选择购买5总单位商品的数量包;厂商实现总利润为:

100(A+B+C)+400A=100×30+400×17.5=10000 (3)若该垄断厂商了解每个消费者具有何种效用函数,但不能阻止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的转售,则该垄断厂商不能进行价格歧视,只

能统一定价。

市场总需求曲线为:x=100(10-p)+400(6-p)=3400-500p,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有:3400-1000p=0,解得:p=3.4。

从而利润为:π=(3400-500×3.4)×3.4=5780。

(4)若该垄断厂商了解每个消费者具有何种效用函数,且能阻止转售,但不能阻止同类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x的转售,则该垄断厂商可以实行第三级价格歧视。第三级价格歧视下厂商根据MR1=MR2=MC的原则来确定产量和价格。

对于A类消费者,边际收益MRA=10-2xA,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10-2xA=0

解得:xA=5,PxA=5。

对于每个A类消费者的利润为5×5=25,100名A类消费者的利润为2500。

对于B类消费者,边际收益MRB=6-2xB,利润最大化条件为:6-2xB=0。

解得:xB=3,PxB=3。

对于每个B类消费者的利润为3×3=9,400名B类消费者的利润为3600。

因此,该垄断厂商的总利润为6100。 解析:none

8.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5,当价格为每公斤3.2元时,销售量为1000公斤。若价格下降10%,销售量是多少?该商品降价后,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答案: (1)假设该商品价格P=3.2元,销售量为Q=1000公斤。若价格下降10%,即ΔP=-0.32,把上述参数代入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公式,即ed=-(dQ/dP)×(P/Q)=0.5,可得:-[ΔQ/(-0.32)]×(3.2/1000)=0.5。求解可得ΔQ=50(公斤),即降价后的销售量为1050公斤。

(2)该商品在价格为3.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的条件下,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5,即价格下降1%、销售量上升0.5%,表明销售量的上升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导致的总收益减少,因此降价后总收益减少了。

根据总收益公式可得,该商品降价前的总收益为: TR=P×Q=3.2×1000=3200(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为:

TR=3.2×(1-10%)×1050=3024(元)

因此商品降价导致的总收益减少为:3024-3200=-176(元)。 解析:none

9. 假定某市场由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构成,他们的需求函数和收入分别为:

(1)求市场需求函数Qd=Qd(P)。

(2)当P=6时,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购买量各是多少?整个市场的销售量又是多少?

(3)假定政府执行一项转移支付政策,向高收入者H征税20并全部支付给低收入者L。求市场需求函数(P)。

(4)执行此项转移支付政策后,当P=6时,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购买量又各是多少?整个市场的销售量又是多少?

(5)比较以上(2)和(4)的结果,并分析政府此项执行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

答案: (1)根据题意,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QHD=50-P+0.2×200=90-P QLD=60-2P+0.3×80=84-2P 即:

QHD=90-P QLD=84-2P

由此得市场需求函数为:

QD=QHD+QLD=(90-P)+(84-2P) 即:QD=174-3P。

(2)当P=6时,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购买量分别为: QHD=90-6=84 QLD=84-2×6=72 整个市场的销售量为:

QD=QHD+QLD=84+72=156 或:

QD=174-3P=174-3×6=156

(3)当政府执行转移支付政策后,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

需求函数分别为:

QHD′=50-P+0.2×(200-20)=86-P,即QHD′=86-P。 QLD′=60-2P+0.3×(80+20)=90-2P,即QLD′=90-2P。

由此得市场需求函数为:

QD′=QHD′+QLD′=(86-P)+(90-2P),即QD′=176-3P。

(4)执行此项转移支付政策后,当P=6时,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购买量分别为: QHD′=86-6=80 QLD′=90-2×6=78 整个市场的销售量为:

QD′=QHD′+QLD′=80+78=158 或:

QD=176-3P=176-3×6=158

(5)比较以上(2)和(4)的结果,可以发现,政府执行此项转移支付政策后,高收入者H的购买减少4单位(因为84-80=4),而低收入者L的购买增加6单位(因为78-72=6)。此外,整个市场的销售量增加2单位(因为-4+6=2)。

假定政府执行此项转移支付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整个市场的消费水平,那么,可以说该政策是有一定效果的。 解析:none

10. 在图6-4中,棉衬衣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外移动了,因为棉花的价格从33500元/吨下跌至25500元/吨。试求解下列问题: (1)计算棉衬衣对棉花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2)计算棉衬衣的供给价格弹性。

图6-4 棉衬衣供给需求曲线

答案: (1)棉衬衣对棉花的交叉价格弹性=棉衬衣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棉花需求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当棉花价格从33500元/吨下跌至25500元/吨时,如果棉衬衣价格保持在120元水平上不变,其需求量会从12000上升为18000,这就是棉衬衣需求量变化的情况,棉衬衣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18000-12000)/[(12000+18000)/2]=0.4或者说40%。棉花价格变化的百分比=(25500-33500)/[(33500+25500)/2]=-0.271或者说-27.1%。因此棉衬衣对棉花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40%/(-27.1%)=-1.48,由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负号可知,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2)棉衬衣的供给价格弹性=棉衬衣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棉衬衣供给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沿着棉衬衣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可以看到,棉衬衣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15000-12000)/[(12000+15000)/2]=22.2%,棉衬衣供给价格变化的百分比=(140-120)/[(120+140)/2]=15.4%,因此棉衬衣的供给价格弹性=22.2%/15.4%=1.44。 解析:none

1、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1. 什么是外部性?它是怎样影响资源配置的?纠正方法是什么? 答案: (1)外部性及分类

外部性,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类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具体有:

①生产的外部经济: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

②消费的外部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 ③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④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2)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由于存在着外部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看不见的手”在外部影响面前失去了作用。

①先考察外部经济的情况。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为V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Vs。由于存在外部经济,故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Vp<Vs。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遭受的私人成本Cp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即有Vp<Cp<Vs,则这个人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得到实现,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②再考察外部不经济的情况。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p和Cs。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p<Cs。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Vp大于其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即有Cp<Vp<Cs,则这个人会采取该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观点看,该行动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没有得到实现,也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3)外部性的纠正方法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则可以采取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等。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政府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将具有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

个企业,使外部影响“内在化”,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使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③规定财产权。规定财产权的依据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少,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④政府直接管制。政府对产生外部性的情况进行直接管制,例如对污染的管制。 解析:none

2. 要建设两型社会,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哪些政策措施可以采用?哪一个政策更合适一些?为什么?

答案: 污染物排放属于负的外部性问题。负的外部性表现为,某个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危害,而自己却并不为此支付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1)建设两型社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主要有: ①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

政府可以通过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性。环境管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规定工厂可以排放的最高污染水平,或要求企业采用某项减少排污量的技术。

②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矫正性税收与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以及对有正外部性的活动提供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一种理想的矫正税应该等于有负外部性的活动引起的外部成本,而理想的矫正补贴应该等于有正外部性的活动引起的外部利益。 ③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从经济效率的观点看,允许污染许可证交易是一种好政策。这一交易必然会使污染排放工厂的状况都变好,因为他们是自愿达成交易的。而且,这种交易没有任何外部影响,因为污染总量仍然是相同的。 如果政府允许进行污染许可证交易,实际上就创造了一种新的稀缺资源:污染许可证。交易这种许可证的市场将最终形成,这种市场将为供求力量所支配。看不见的手将保证这种新市场有效地配置排污权。

(2)采用基于市场为基础的政策会比直接管制的政策更适合,其原因在于:

①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为了制定出良好的规则,政府管制者都需要了解有关某些特定行业以及这些行业可以采用的各种技术的详细信息,但政府管制者要得到这些信息往往是困难的,而市场可以直接进行调节。

②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在减少污染总水平上,税收和管制同样有效,但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经济学家还认为,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税收激励工厂去开发更环保的技术,因为更环保的技术可以减少工厂不得

不支付的税收量。矫正税改变了激励,使其考虑到外部性的存在,从而使资源配置向社会最适水平移动。因此,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③允许污染许可证市场存在的一个优点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污染许可证在企业之间的初始配置是无关紧要的。那些能以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将出售它们得到的所有许可证,而那些只能以高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将购买它们需要的所有许可证。只要存在一个污染权的自由市场,无论最初的配置如何,最后的配置都将是有效率的。 用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与用矫正税减少污染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都要为污染付费。在使用矫正税时,排污企业必须向政府交税;在使用污染许可证时,排污企业必须为购买许可证进行支付。矫正税和污染许可证都是通过使企业产生排污成本而把污染的外部性内在化。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出售污染许可证可能比实行矫正税更好。由于政府并不知道污染的需求曲线,它无法确定征收多少税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它只需拍卖排放定量的污染许可证,根据拍卖价格就可以得出矫正税的适当规模。

总之,污染许可证和矫正税的经济手段降低了环境保护的成本,因此,它增加了公众对清洁环境的需求。 解析:non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