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浪微博为例
周
可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00)
【摘要】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主张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2010年,微博用户呈爆发式增长,成为最具人气的微博产品,这一年被定义为微博元年。而在2013年,微博发展出现转折,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出现大幅下降。目前微博用户流失、活跃度下降仍是严峻的问题。因此,如何了解用户的行为,发现核心用户,维持用户忠诚度,保持用户活跃度是微博未来发展及各运营账号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微博用户;用户忠诚度;用户活跃度;微博未来发展1.背景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因其参与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已成为一种网络影响力较广的媒体形态。但是由于技术门槛低,同类和替代产品的出现等因素,微博已表现出用户流失,使用率下降的态势。根据CNNIC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42亿,使用率34%。
2.微博现状分析
微博是基于社交关系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平台,在经历了行业调整后,发展策略转换为垂直化内容生态建设,兼具媒体和社区属性。在内容维度上,微博正在从早期关注的时政话题、社会信息,更多地向基于兴趣的垂直细分领域转型。但是,微博如何进行用户留存,保持用户的活跃度仍是重要运营方向。下面从微博的使用功能以及用户行为方面进行分析,为微博未来的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2.1微博功能使用情况
微博是一个社会化的媒体,它本身所具有的传播功能是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它传播范围广,且速度快,是人们获取最新资讯的重要来源。
社交和信息阅读是人们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据调查显示80.3%的人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新闻和热点话题。可能的动机在于:微博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及话题的高关注度。微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经由意见领袖或“大V”使得信息得到大量转发和分享。一直以来,微博也是社会热点事件的“发源地”,事件经由微博发酵,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3.用户流失分析3.1原因总结
根据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大部分人认为使用微博太浪费时间,从而减少使用微博频率;由于替代品的出现,用户的兴趣点越来越分散,降低了人们使用微博的时间和频率。同时,微博作为社交平台,用户渴望得到的是沟通和交流,由于朋友之间的信息沟通的缺乏以及信息回馈的匮乏,削弱了用户使用微博的积极性。部分网民新鲜感下降,认为此类应用不是必需品时,就会减少使用,导致活跃度下降。
3.2原因具体分析
3.2.1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内容深度挖掘方面
当前,微博中谣言漫天,虚假信息不断滋生,这使得
用户对微博平台信息整合能力和权威性产生质疑。如何遏制谣言,净化微博是该平台考虑的重要问题。另外微博信息内容流动性强,受众注意力极易被分散,内容的深度追踪和深入调查报道不够,精细内容的缺失也是微博用户流失的重要原因。
3.2.2应用产品的替代性
作为社交平台,微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社交网站以及微信等平台。三者的用户具有较高的重合度,用户应用三者的时间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由此三者之间出现较强的替代关系。当前微信用户活跃度较高,在各时段的使用率都高于社交网站和微博,由于微信的强移动特征,用户在早晨起床前、坐车途中、排队等候等几个时段的使用率都要更高一些。因此,微博平台如何突出自己的定位,推送精华的内容吸引受众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3.2.3强弱关系的差异性
强关系社交圈子主要特点是圈子之中人与人关系紧密,彼此接触的人群和信息同质性较高,强关系主要人群为同学,朋友,亲人,领导等。弱关系与其相反,主要人群表现为社交网站等的“网友”。
从微博的使用功能来看,68.1%的人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分享和转发信息的在60%以上,在关注的人当中大多都是名人明星,或者某些领域的精英人士,而强关系主要人群出现比例较低。这恰恰说明了微博当中用户间的弱关系链接。
微博社交关系方面处于劣势,用户活跃度的降低在于自身在微博中没有很强的归属感,沟通交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减少使用微博平台的频次,导致用户忠诚度降低。
3.2.4微博关系地位不对等性
对于明星大V的日常生活的信息转发量很大,而对于普通微博受众来说一条微博的转发量和评论少之又少,自己的内容得不到回应,用户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就会丧失对平台的兴趣,减少使用,由此降低活跃度。
新浪微博之所以如此成功,与其固有的媒体资源和名人效应的影响密切相关。微博平台中有大量的意见领袖,他们本身就是一群很有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人群,他们有强大的号召力,即使是很随意的内容,都会吸引粉丝的大量转发和评论。
而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与名人的互动更多的是单向流动,没有真正意义的“沟通”,名人们不可能进行一一
58的交流互动,因此,我们所说的互动是低层次的,大多时候它只是作为一个反馈的渠道而已。这样的评论功能使得信息不再对等。
4.策略建议
微博是基于社交关系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平台,在经历了行业调整后,发展策略也经历了变化,致力于垂直化内容生态建设,打造垂直化的兴趣社区,兼具媒体和社区属性。
(1)强化突出优势定位,增强互动
微博在信息的及时性以及传播广泛性方面有自己巨大的优势,应该以此为基点,找准自身定位。挖掘用户数据,针对特定需求的用户,为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表达方式的用户创建共同的交流圈,增加圈子之间互动使其在沟通交流中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在不断扩大用户群体的同时,也能有效地维持用户。
(2)促进“UGC”发展,调动用户积极性
新浪是最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之一,要利用自身门户网站的优势,提升微博用户的粘性和使用习惯,提高用户活跃度。在这个自媒体时代,用户的力量是无穷的,使用户发现身边新闻,提供新闻线索,既为门户网站提供新闻素材,在微博平台上也会成为新的话题引爆点。这就有可能大大激发参与性,加上一系列的奖励机制的实施会更大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
(3)发挥社交关系关联作用,形成强关系圈a.社群关系的平等,实现真正的交流沟通。实现真正的社区化,抛弃“等级观念”,产生差异的(上接第57页)
个人档案。将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存储在数据库中,供学生随时查看。同时也可以将全校的课程表都存放在数据库中,供学生查看与自我选择。同时,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在网络上开展“图书传递”、“学术论坛”等活动,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制作成视频,放在学校的网站上,供学生随时学习。而高校基层团组织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对于高校基层团员的学习生活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建设高校的基层团组织。
第三,有利于高校基层团组织生活方面的建设
新媒体技术不仅能丰富高校基层团员的生活,还能为高校基层团员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例如:在寝室楼道里安装数字监控器,能够有效防止寝室被盗,而即便发生了盗窃情况,也能通过监控及时地解决问题,挽回损失。还可以在寝室内加装感应报警器。这样就能在寝室发生火灾的第一时间触发感应器,不论是对人身安全,还是财产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基层高校团员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各大网站开始推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服务,也有的网站专门设计网页供大学生使用。例如:可以在网上发布简历,应聘兼职。而高校基层团组织的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这些技术,更好地建设基层团组织。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能从学习、活动与生活三个方面,全面性、立体化地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做出贡献。因而,高校基层团组织应当积极使用新媒体,有效发挥其功能,更好地建设高校基层团组织。
2016.12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新媒新论只有信息传播的价值,以及基于不同用户的不同兴趣。使每个人拥有平等的传播机会,实现用户自己传播的意图。
b.加强弱链接的引导,增强用户之间互动沟通,形成强关系,增加转换成本。
强关系之间的信息的同质化严重,相互之间的交流是水平的,而弱关系,即相距比较远,生活圈子差异性较大,信息的垂直流动,有利于加快信息的扩散。微博以“弱关联”为主,因此,微博平台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兴趣版块,对弱关联进行引导,使相互之间更可能产生强烈沟通意愿,通过长期的交流沟通发展成为强关系的“朋友关系”。提高用户之间的粘性,增加用户转换成本,保持用户活跃度。■参考文献:
[1]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
[4]折江虹,从微博与微信的异同看社交微媒体走向[J].新闻世界.2014.193,07
[5]王建东.微博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05)
[作者简介:周可(1991-),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出版与传播。]总结
本文在综合分析新媒体特征的基础上,从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学习、活动与生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理论分析与具体的事例相结合。充分展示了新媒体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作用。而高校的基层团组织也要学会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新媒体的特征与高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从而创造出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独特发展模式,而这样才能做到对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有效建设。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新媒体的成长,关于这个问题理论界还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期望理论界能结合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梁礼明,刘现鹏,翁发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路径创新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2):10-13
[2]蒋秀萍,王彦春,张兆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凝聚力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4(2):177-178
[3]徐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基层党组织话语权研究[J].学理论,2015(7):175-177
[4]赵凯,杜静,张华峰,罗宇瀚.试论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团建工作中的作用——以手机新媒体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0):95-97
[作者简介:袁贵彬(1986-),男,汉族,上海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武装工作。]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