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轼《水调歌头》专题练习

苏轼《水调歌头》专题练习

2024-04-2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苏轼《水调歌头》专题练习

1、原文: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练习题:

(1)给下列几句划分节奏:

明月见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阈,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也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理解填空:

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此人胸襟开阔,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的句子是: , 。

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隔千里兮共明月”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日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的是 , 。

(3)选择填空:

①、下面对苏轼《水调歌头》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的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是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本词想像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②、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

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该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③、下列对《水调歌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上片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下片点名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下片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4)简答题:

①、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

②、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③、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苏轼词推荐:

练习题参考答案

(1)节奏划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理解填空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选择填空 ① C ② A ③ C

(4)简答题

①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②、动词“弄”生动准确,它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③、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思想最

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

④、苏轼词推荐:《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