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2023-10-2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锅炉运⾏操作规程

锅炉运⾏操作规程1. 锅炉⼯艺流程及其规程

1.1岗位任务、⼯艺流程及其⼯艺条件1.2锅炉规范及锅炉房应具有的书⾯记录2. 锅炉机组检修后的检查和试验2.1. 检修后的检查2.2. ⽔压试验2.3. 过热器的反冲洗2.4. 转动机械试运⾏2.5. 漏风试验3.锅炉机组的启动3.1.启动前的检查3.2.启动前的准备3.3.锅炉点⽕3.4.锅炉升压3.5.锅炉并列

4.锅炉运⾏中的监视和调整4.1. 锅炉运⾏任务调整4.2. 锅炉⽔位的调整4.3. 锅炉汽温的调整4.4. 锅炉的排污4.5. 转动机械的运⾏4.6. 除尘器的运⾏4.7炉排的运⾏4.8风机启停操作4.9重框链除渣机的运⾏4.10.炉排的维护

4.11.锅炉运⾏中的巡回检查4.12.定期⼯作内容5.锅炉机组的停⽌5.1停炉前的检查5.2停炉程序5.3紧急停炉5.4停炉后的冷却

5.5停炉后的防腐5.6停炉后的防寒5.7锅炉的热备⽤1.锅炉⼯艺流程及其规范

1.1 岗位任务、⼯艺流程及⼯艺条件A岗位任务及职责

锅炉岗位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不间断的汽轮机及⽣产车间供给品质合格的蒸汽,以满⾜汽轮机及⽣产车间的⽤汽要求。B⼯艺流程简介及⽣产原理

a.我⼚有两台JG-35/39-3型燃油锅炉及⼀台新建NG-35/3.82-M1型燃煤锅炉,现正在使⽤中。下⾯主要简述煤锅炉的产汽过程及⽔汽流程⽅框图:

锅炉产汽所⽤的⽔源为:第⼀由⽔处理⼯段⽣产的⼀级除盐⽔,第⼆⽣产车间回收来的凝结⽔,经过除铁处理混⼊⼀级除盐⽔。⼀并送到除氧器进⾏脱氧。使⽔温达到104℃(压⼒0.02Mpa)然后⽔落⼊除氧⽔箱,除氧⽔箱内储存⼀定量的热⽔,然后经过锅炉给⽔泵升压达到6.0 Mpa,进⼊锅炉给⽔分配调节系统:⾸先经过锅炉上⽔总调节阀,以调节锅炉汽包⽔位,再分成两路给⽔,⼀路去表⾯式锅炉减温器,⽔从减温器后进⼊混合器。另⼀路直去混合器,合并后进锅炉的省煤器的⼊⼝集箱,经过三级省煤器,到省煤器出⼝集箱,最后进⼊锅炉的汽包。⽔从汽包经下降管到锅炉下部前后左右下联箱,然后进⼊锅炉⽔冷壁,前后⽔冷壁上升进⼊锅炉汽包,左右⽔冷壁上升进⼊上联箱,再经10根φ108管进⼊汽包,进⼊汽包的汽⽔混合物经汽⽔分离器,把饱和汽和⽔分开,蒸汽进⼊第⼀级过热器,⽔进⼊下降罐进⾏再次循环。经过第⼀级过热的蒸汽进⼊中间减温器。由减温器出来,再进⼊第⼆级过热器,最后汇集到过热蒸汽联箱。由主汽门及并列主汽门对⾼压蒸汽母管进⾏供汽。⾼压蒸汽母管出⼝分两路,⼀路进⼊汽轮机,进⾏发电,排汽进⼊⼚蒸汽管⽹;另⼀路减温减压器,再进⼊⼚蒸汽管⽹。燃煤锅炉⽔、汽系统⼯艺流程⽅框图

b.上煤、出灰系统流程及⽅框图

我⼚有两台埋刮板输送机,煤由铲车从煤场运到输送机的受煤⽃,经传送带进⾏除铁,碎煤进⼊提升机,再由输送机把煤提升到炉前储煤仓,由煤仓经过分层布煤器,均匀的布在炉排上成⼀定厚度,炉排上随炉排进⼊炉膛,新进⼊炉膛的煤在前后拱温烘烤下,经过⼲燥、挥发份的析出、着⽕、燃烬的灰渣被⽼鹰铁清⼊防渣坑,⽤刮板式除渣机送到锅炉⼚房外,再⽤铲车运以到灰场。

D.锅炉房应具有的书⾯记录a锅炉安全运⾏记录

b交接班记录

c⽔质处理设备运⾏及⽔质化验记录d锅炉和⽔处理设备检修保养记录e单位的主管领导的检查记录f事故记录

2.锅炉机组检修后的检查和试验2.1检修后的检查

A锅炉机组检修后,运⾏⼈员对⾃⼰管辖范围,按本规程有关规定对设备进⾏全⾯检查。B燃烧室及烟道内部的检查:

a炉墙严密,⽆裂缝、⽆结焦、⽆严重烧损暗箭变形,耐⽕砖⽆脱落现象。b看⽕门、打焦孔、⼈孔门完整能严密关闭。

c⽔冷壁管。过热器管、省煤器管、空⽓预热器管等外形正常,内部清洁,各固定卡和活动挂钩及防磨护板完整牢固。d⼆次风的喷⼝⾓度正常⽆结焦及堵塞现象。

e各计量仪表和控制装置的附件位置正确、完整、严密、畅通。f各部挡板完整严密,传动装置完好,开关灵活,位置指⽰正确。g燃烧室内脚⼿架已拆除,⽆⼈⼯作,各部⽆焦渣及杂物。C.炉排及其传动装置的检查a炉排平齐、⽆杂物。

b.煤闸板平齐完整,操作灵活,置于⼯作位置,煤闸板标尺正确,冷却⽔畅通。

c⽼鹰铁铺设平齐、完整、牢固。d拉灰装置完整,动作灵活。

e分段风门开关灵活,位置正确,能严密关闭,风室清洁。

f减速箱及其传动装置机构完整,变速装置操作灵活,减速箱内润滑油清洁,油量充⾜。启动炉排试转应⽆卡涩、漏油现象。g炉排主动轴从动轴油量充⾜,冷却⽔畅通。D.出渣装置的检查:

a灰渣⽃衬砖完整,⽃内⽆杂物。b除灰门开关灵活,能严密关闭。c除灰沟内⽆杂物,灰沟盖板齐全。d除灰⽔阀严密不漏。E.除尘器的检查:

F.锅炉内部检查完毕,确认燃烧室内⽆⼈后将各⼈孔门、检查门严密关闭。G.转动机械的检查:

a转动机械的保护罩应完整、牢固、靠背轮连接完好。b转动机械及电动机地脚螺丝不松动。

c轴承能的润滑油清洁,油位计完整。指⽰正确、清晰、刻有最低、最⾼、正常油位线。油位应接近正常油位线。放油丝堵严密不漏。油盒内有⾜量的润滑质d冷却⽔充⾜,排⽔管畅通,⽔管不漏。e电动机接地线良好,接线盒完整。H.汽机管道的检查:2

a⽀吊架完好,管道能⾃由膨胀。

b保温完整表⾯光洁,其颜⾊符合《电⼒⼯业技术管理法规》的规定。c管道上有明显的表⽰介质流动⽅向的箭头。d与系统隔绝⽤的堵板拆除。I.各阀门、风门、挡板的检查:a与管道连接完好,法兰螺丝已紧固。

b⼿轮完好,固定牢固,门杆清洁,⽆弯曲及锈蚀现象,开关灵活。c阀门的填料应有适当的压紧余隙,主要阀门的保温良好。

d传动装置的连杆,接头完好,各部销⼦固定牢固,位置指⽰和实际位置相结合,开关⽅向清晰正确。J.汽包⽔位计的检查:a⽔位计严密清晰。

b汽门、⽔门和放⽔门严密不漏,开关灵活。

c⽔位计的安装位置及其标尺正确,在正常及⾼低极限⽔位处有明显的标志。d⽔位计照明完整充⾜。e现场因备有冲洗时防烫伤的⾯罩。K.安全门的检查:

a排汽管、疏⽔管完整、畅通、装设牢固。b重锤位置正确,并有牢固卡⼦以防其移动,

c杠杆能⾃由活动,不得有防其动作的杂物、灰尘和绣垢。L.膨胀指⽰器的检查:

a指⽰板牢固的焊接在锅炉⾻架或主要梁柱上,指针垂直焊接在膨胀元件上。b指⽰板的刻度正确、清除,在板的基准点上涂有红⾊标记。

c指针不能被外物卡住,指针与板⾯垂直,针尖与板⾯距离3~5mm。d锅炉在冷态时,指针应在指⽰板的基准点上。M.操作盘的检查:

a所有仪表、信号、操作开关及切换开关配备齐全完整好⽤。b盘⾯规整、标记齐全、名称正确、固定牢固。c指⽰灯灯罩齐全,颜⾊正确。d警报器灵敏好⽤,响声洪亮。N.其他检查:

a检修中临时拆除的平台、楼梯、围栏、盖板、门窗应恢复原位,损坏的地⾯,应修补完整。b现场及通道不得堆积垃圾杂物,地⾯不得积⽔、堆煤。

c脚⼿架应全部拆除,检修中更换下来的物品,应全部运出现场。d在锅炉附近应备⽤⾜够的消防器材。

O.上述检查完毕后,应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有关的记录簿内,对所有发现的问题,应通知检修⼈员予以消除。2.2 ⽔压试验

A锅炉承压部件,经过检修须进⾏⽔压试验,试验压⼒为⼯作压⼒(4.21Mpa)以检验受热⾯汽⽔管道及阀门的严密性。B超⽔压试验应按《锅炉检查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试验压⼒为⼯作压⼒的1.25倍(5.27 Mpa)。

C⽔压试验须在锅炉承压部件检修完毕,汽包、联箱的孔门封闭严密,以及主汽、给⽔等管路连通良好,堵板拆除后进⾏。D⽔压试验前的阀门位置(下表),如进⾏超⽔压试验应有防⽌安全门动作措

E锅炉⽤给⽔管路进⽔待空⽓门进⽔见⽔时,及时关闭空⽓门。F锅炉升压时,升压速度不应太快,⼀般为0.1~0.3Mpa/分。

G当汽包压⼒升到⼯作压⼒时(4.21 Mpa)维持压⼒稳定,通知有关⼈员进⾏检查。当全⾯检查及试验完毕后,⽅可降压,降压应缓慢进⾏,速度不⼤于0.5 Mpa/分。

H如进⾏超⽔压试验,当汽包压⼒升到⼯作压⼒时,应暂停升压,检查承压部件有⽆漏⽔等异常现象,若情况正常,解列就地⽔位计后再降压⼒缓慢升到超⽔压试验压⼒,保持5分钟然后降⾄⼯作压⼒进⾏检查。

I经过⽔压试验,符合下列条件即为合格,否则,应查明原因,消除÷缺陷。a停⽌上⽔后(在给⽔门不漏的条件下)经过5分钟其压⼒下降值不超过0.2Mpa。

b承压部件⽆漏⽔及湿润现象。c承压部件⽆残余变形的迹象。J⽔压试验应有专⼈监视和控制压⼒。

K不得在带压时进⾏承压部件的紧螺丝,焊接等⼯作,超压试验时保持压⼒不得进⾏检查⼯作。L⽔压试验结束后,应将试验结果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M⽔压试验结束后,应联箱化验员化验⽔质合格可回收,否则应排掉,当汽包压⼒降⾄零时,打开空⽓门,使放⽔⼯作顺利进⾏。

2.3 过热器的反冲洗

A锅炉检修完毕,应根据化学有关⼈员的意见,对过热器管进⾏反冲洗⼯作。B冲洗上⽔前各部阀门应处以下位置:a关闭给⽔及减温⽔管各部阀门。b关闭主蒸汽系统各部阀门。

c开启⽔冷壁联箱放⽔⼀、⼆次门,关闭放⽔总门。d关闭对空排汽电动门、开启门前的⼿动门。e开启过热器反冲洗管路上的各阀门。

C冲洗前拆除反冲洗管路上的堵板。冲洗时⽤疏⽔泵向锅炉上合格的除盐⽔,其⽔温尽可能保持在100 ℃以下。D冲洗前的流程如下:

E疏⽔泵反冲洗管路过热器出⼝联箱⼆级过热器减温器F⼀级过热器汽包⽔冷壁⽔冷壁联箱放⽔门排⽔或回收

G冲洗过程中锅炉压⼒应保持在0.3~0.5 Mpa,疏⽔泵出⼝压⼒保持在0.8~

1.0 Mpa。

H通知化验员取样分析⽔质,疏⽔泵⼊⼝⽔质和排⽔⽔质相近时,即为合格,停⽌冲洗,降汽包⽔位放⾄正常⽔位。I冲洗过热器的排⽔,根据化验员的意见排掉或回收,恢复反冲洗管上的堵板。2.4 转动机械试运⾏

A经过检修须进⾏不少于30分钟的试运⾏,以验证其⼯作的可靠性。

B确认转动机械及电器设备检修完毕后,联系电⽓⼈员进⾏拉合闸,事故按钮及联锁装置试验。C上述试验完毕后,联系电⽓⼈员送上电源。

D风机试运⾏,启动电机待电流正常后,逐渐开启挡板,直⾄全开为⽌(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试运时应保持炉膛负压,试验完毕,关闭风机挡板,停⽌风机。

E炉排试运转:启动炉排,电流正常后调整炉排速度,炉排应正常运转,变速装置应操作灵活,炉排应⽆卡住及跑偏等现象,试验完毕,将其停下来。F所有转动机械试运时应符合:a⽆异⾳、摩擦和撞击。b回转⽅向正确。

c滚动轴承温度不许超过65℃,滑动轴承温度不许超过70℃,润滑油温度不许超过60℃,电动机温升不许超过65℃。

G转动机械试运⾏后,应将运⾏结果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有关的记录簿内。2.5 漏风试验

A锅炉经过检修,应在冷态下,检查锅炉各部的严密性。B严密关闭各部⼈孔门、检查门及打焦门等。O。

C启动引风机保持炉膛负压5~10mmH2

D⽤⼩⽕把靠近炉墙及烟道进⾏检查。如炉墙漏风,则⽕炬被吸向不严密处。E在漏风部位画上记号,试验完毕后予以堵塞。3.锅炉机组的启动3.1启动前的检查

A检查所有的阀门,并置于下列位置:a蒸汽系统:主汽门及旁路门关闭。

b给⽔系统:给⽔门、给⽔旁路门及放⽔门关闭,给⽔调节阀、省煤器⼊⼝门开启后,再循环,猛开启。c减温⽔系统:减温⽔⼊⼝门、出⼝门、调节门及放⽔门关闭。

d放⽔系统:各联箱得排污⼀。⼆次门,事故放⽔门关闭,定排总门、连排⼀次门开启。e蒸汽及炉⽔取样门,汽包加药门开启,加药泵出⼝门关闭。f汽包⽔位计得汽、⽔门开启,放⽔门关闭。g所有压⼒表门开启。h所有流量表的⼀次门开启。i空⽓门、对空排汽门开启。

B.检查所有的风门、挡板,并置于下列位置:a.风机⼊⼝挡板关闭,出⼝挡板开启。b.⼆次风门关闭。

C 检查各部⼈孔门、检查门、打焦孔及防爆门完整,关闭严密。除灰门开关灵活,置于关闭状态。D 检查除尘器、开启⽔门、⽔流正常、⽔封良好。

E 检查转动机械轴承润滑,油洁净,油位正常,开启冷却⽔门,⽔流正常,装好安全罩。F检查各种⼯具,记录纸、运⾏⽇记等都是否齐全。3.2启动前的准备

A. 与有关⼈员联系,做好下列准备⼯作:a.燃料值班员:煤⽃上煤。

b.汽机值班员:给⽔管给⽔,开启蒸汽管道疏⽔器。c.热⼯值班员:将各仪表投⼊。d.化验值班员:化验炉⽔品质。e.电器值班员:电器设备送电。

B锅炉经过⼤、⼩修,在上⽔前应记录各膨胀指标器的指⽰值。

C锅炉启动前的检查完毕后,可经省煤器向锅炉上合格的⽔。上⽔应缓慢进⾏,从⽆⽔到⽔位达汽包⽔位负100mm处所需时间,夏季不少于1⼩时,冬季不少于2⼩时。如锅炉温度较低或上⽔温度较⾼时,应延长上⽔时间。D打开给⽔门给锅炉上⽔,当空⽓阀连续冒⽔时即关闭。在上⽔过程中应检查汽包联箱的孔门即各部阀门、法兰、堵头等处是否有漏⽔现象。如发现漏⽔应停⽌上⽔,进⾏处理。

E⽔位升⾄⽔位计的负100mm处停⽌上⽔,此后⽔位应不变,若⽔位有明显变化,应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F如锅炉原来有⽔,经化验⽔质合格,可将⽔位调整到汽包⽔位计的负100mm 处,验证⽔位的真实性。如⽔质不合格,可听取化验⼈员的意见进⾏处理。G进⽔完毕后应查看各部膨胀指⽰器的数值。

H⼤修后的锅炉应根据炉墙的检修措施进⾏烘炉。温升速度由过热器出⼝烟温控制。

a当炉墙全部更新时,其烘炉时间为7~8天,第⼀次温升不超过50度,以后每天不超过20度,后期烟温最⾼不超过200~220度。

b炉墙局部更新的煤炉温升速度可参照上⼀条规定,⼀般烘炉时间为3天左右。c烘炉时应使烟⽓温度上升缓慢避免温度剧增引起炉墙破裂。

d在有必要应取灰浆样品(50克)分析其含⽔率。取样应在炉排上1.5~2⽶处及过热器两侧墙的中部,当灰浆含⽔率低于7%即可结束烘炉。

e烘炉时锅炉上⽔时,应注意关闭省煤器的再循环门。3.3锅炉点⽕

B锅炉点⽕应按值班长的安排进⾏,⼤修后的锅炉点⽕须经总⼯程师批准。C点⽕前开启源煤⽃下煤挡板,将煤放⾄炉前煤⽃及炉排上,启动炉排使煤⾛⾄煤闸门后1.5⽶处停下,在煤层上均匀铺好⽊柴及引燃物。D启动引风机,保持炉膛负压5~10毫⽶⽔柱。

E点燃引燃物及⽊柴待燃烧正常后,转动炉排将燃煤送⾄距煤闸门0.5~1⽶处,然后减低炉排速度或停⽌炉排。

F待燃烧旺盛后,启动送风机,调整分段风门开度,并启动炉排,增加给煤量,调整送、引风量,再相应提⾼炉排转速,维持炉膛负压2~3毫⽶⽔柱。G当灰渣已落⼊出渣机时,启动除渣系统。3.4锅炉升压

A锅炉⾃点⽕⾄并炉时间,停炉10天以上的不得少于6⼩时,停炉2~10天的不得⼩于4⼩时,停炉40⼩时以内的不得⼩于2⼩时。热备⽤炉点⽕到并汽不得⼩于30分钟。

B升压⼀般要掌握“先慢后快”的原则,冬天或冷⽔进炉时升压的最初阶段

C在升压过程中,应注意调整燃烧,保持炉内温度均匀上升,承压部位受热均衡,膨胀正常,如因局部受热不均⽽影响膨胀时,应在联箱膨胀较⼩的⼀端进⾏放⽔,使其受热均匀,如指⽰异常经处理仍不能排除时,应暂停升压,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继续升压。

D锅炉上压过程中记录各部膨胀值的时间为:冷冻态,上⽔后、0.5Mpa、1.0Mpa、1.5Mpa、2.0Mpa、3.0Mpa、并汽后。

E在升压过程中,应开启过热器出⼝联箱上的对空排汽使过热器得到⾜够的冷却。F在点⽕升温期间,省煤器与汽包再循环门必须开启,在锅炉进⽔时,应将再循环门关闭。G在升压过程中,应经常监视汽包⽔位计的变化,并维持⽔位正常。

I在升压过程中,应监视过热蒸汽不得超过其额定值,应控制在400℃左右,待向汽机供汽后,⽅可将汽温升⾄正常参数。J经过检修的安全门在锅炉并列前应进⾏调整与试验。以确保安全门动作准确可靠。a调整安全门时,锅炉有关运⾏、检修⼈员均应在场。

b调整安全门时,应保持锅炉压⼒稳定,并注意、监视汽泡⽔位。c调安全门时,应以就地压⼒表的指⽰为准。其精度为0.5级以上。d调整安全门应逐步进⾏,⼀般先调整⼯作安全门后调整控制安全门。e安全门调整后应进⾏动作试验,动作后应把重锤固定好。f将安全门的调整试验结果记录在有关的记录档案内。

g冲洗⽔位计应逐⼀进⾏,禁⽌两个⽔位计同进冲洗。冲洗时操作⼈员应戴防护⾯罩,动作应缓慢,冲洗程序如下:h开启放⽔门使汽管、

i关闭⽔门,冲洗汽管和玻璃管。j开启⽔门,关闭汽门,冲洗⽔管。

k开启汽门,关闭放⽔门,恢复正常,冲洗完毕。3.5锅炉并列

A在并列前司炉应对锅炉作⼀次全⾯检查。通知化验⼈员化验那蒸汽品质,合格后⽅准并汽。

B在锅炉并列前,应对蒸汽管道进⾏暖管,⼀般应随锅炉升压同时进⾏,开启锅炉主汽门和隔离门前的疏⽔门,⽤锅炉蒸汽加热蒸汽管道,当具

备并列条件时,开隔离门与蒸汽母管并列。

C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般不少于2⼩时,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般为0.5~1⼩时。

D暖管时应检查蒸汽管道的膨胀是否良好,⽀吊架是否正常,如果有不正常现象,应停⽌暖管,清除故障后⽅可继续进⾏。E并列前应适当调整汽温,注意保持汽压并冲洗⽔位计,校对各压⼒表的指⽰。F具备下列条件时,可进⾏并列:a锅炉设备正常,燃烧稳定。

b汽包压⼒稍低于蒸汽母管压⼒0.1~0.2Mpa。

c过热蒸汽温度在400℃~420℃之间。d汽包⽔位为-40~-20mm范围内。e蒸汽品质合格。G锅炉并列的操作:

a联系邻炉,注意压⼒、负荷的变化。b联系值长及汽机班长。

c华满开启主汽门,并汽时负荷增长的速度应不超过3~5t/分。

d根据压⼒情况可适当增加炉排转速供给燃料,适当供给风量,调整燃烧稳定,防⽌超温超压。e根据本炉负荷及汽温情况,联系司炉解列向空排汽,关闭省煤器再循环门。

f并汽后为确保锅炉⽔循环正常,应尽快将负荷增加到额定值的50%以上,增加速度不应过快,⼀般控制在达到额定负荷时不少于30分钟。

g并汽后,根据实际情况,关闭或关⼩各部疏⽔门。H并列的注意事项:

a当蒸汽母管发⽣⽔冲击或过热汽温超温严重时,应停⽌并汽。b并汽带负荷应缓慢进⾏,保持汽温、汽压、⽔位及燃烧的稳定。

c并汽后应按时填写报表、记录,并在记录栏内注明点⽕、并汽时间,并开始抄表,且记录流量数据。d并列后检查、记录各膨胀指⽰器指⽰。4.锅炉运⾏中的监视⽟调整4.1锅炉运⾏调整任务

A保持锅炉的蒸发量在额定值内,满⾜汽机及供汽⽤户的需要。B保持正常的汽压喝汽温。C均衡进⽔、保持正常⽔位。

D保证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品质合格。E保持燃烧良好,提⾼锅炉热效率。F保持锅炉机组的安全经济运⾏。

G在运⾏中应加强调整,保证锅炉运⾏⼯况稳定,降低各种消耗,提⾼锅炉效率。4.2锅炉⽔位的调整

A保证锅炉给⽔均匀须维持汽包⽔位在正常位置并有轻微波动。允许变化范围为±50mm,在正常运⾏中不允许中断锅炉给⽔。B监视⽔位应以汽包⽔位计为准,共他⽔位计作监视和参考,不许只⽤⼀个⽔位计作为经常监视⽔位的依据。

C给⽔压⼒不得低于5.5Mpa,注意,保持给⽔压⼒的稳定正常时,给⽔温度不得低于104℃,给⽔流量应变化平稳,并经常对照汽⽔流量。

D给⽔⾃动调整投⼊运⾏后,值班⼈员应严格监视⽔位。以保证在正常范围内变化,在事故情况下,负荷剧烈变化,负荷过低或⾃动调整失灵时,应⽴即将⾃动改为⼿动操作,并通知热⼯⼈员(仪表⼯)处理。E当主给⽔调整门发⽣故障时,应⽴即改为旁路上⽔。

F每班应冲洗⽔位计⼆次,校对各⽔位计指⽰三次,其间隔时间均匀。

G每班校验⽔位⾼低报警器⼀次,当⽔位变化±50mm报警应动作。否则,应通知仪表⼈员消除所发现的问题并重新试验,应将试验结果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4.3锅炉汽压的调整

A锅炉运⾏压⼒应保持稳定,汽压的允许变化范围为:3.5~3.82Mpa,加减负荷时及时调整锅炉蒸发量尽快适应系统的需要。B为保证供汽参数正常,锅炉和汽机的蒸汽压⼒表每班⾄少对照⼀次,锅炉各汽压表的指⽰每班应对照⼀次,⼊发现不正常时,应及时联系仪表⼈员处理。

C锅炉运⾏时应按规定的周期进⾏安全门的试验,每季度⾄少⼀次,试验后应将试验结果记录在有关的记录簿内。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在停炉时检查处理。4.4 锅炉汽温的调整

A为保持汽机的参数合乎规定,锅炉正常运⾏,过热蒸汽温度的允许变化范围为420℃~440℃。

B正常调整汽温可使⽤减温器。要注意摸索汽温、汽压、流量、给⽔压⼒等变化的规律,使调整具有预见。C汽温⾼的调整措施。a增⼤减温⽔量。b保持较⼩的炉膛负压。c适当降低⼀次风量。

d经上述处理⽆效时,缩短⽕床,增⼤四、五段风门开度。D汽温低的调整措施:a减少减温⽔量。

b增加⼀次风量,关⼩或关闭四、五段风门。c增强燃烧,保持较⼤的过剩空⽓量。d适当提⾼炉膛负压,提⾼⽕焰中⼼。

E上述措施⼀般应按照顺序使⽤,不要同时使⽤,以免汽温变化太⼤,在增加或减少减温⽔时也⼒求微调,不可猛增或猛减。F当减温⽔已增⾄最⼤,过热蒸汽温度仍然过⾼时,可采⽤下列措施降低汽温。a调整燃烧,降低⽕焰中⼼。b在允许范围内减少过量空⽓。c适当减低锅炉负荷。

G由于打焦或进⾏其他⽅⾯的操作⽽引起汽温升⾼,⽤减温器不能控制汽温时,应暂停此项⼯作。4.5锅炉燃烧的调整A燃烧调整的主要⼿段是:a调整炉排速度。b调整煤层厚度。

c调整⼀次风总风压和分段风门开度。d调整⼆次风。e调整送引风机挡板。f调整送引风机转速。

B在运⾏中要经常掌握煤层情况,锅炉燃烧的粒度⼀般为25~40mm,全⽔分⼀般为10%~12%左右。

C在⼀般情况下应⽤变更炉排速度的⽅式调整给煤量,其调整幅度不宜过⼤,在正常运⾏中煤层厚度应保持⼀致,⼀般不常变动,以100~

140mm,为宜(110mm)。只有在锅炉负荷变化较⼤或煤质变化时,⽅

可采⽤变更煤层厚度的⽅式调整给煤量。

D燃煤应延整个炉排宽度均匀分步,燃烧室内⽕焰应分步均匀。锅炉两侧烟⽓温度应均衡,过热器两侧的烟⽓温差,⼀般簿超过40℃。

E在运⾏中应经常注意锅炉漏风情况,所有看⽕门、打焦门、⼈孔门、除灰门等均应关闭严密,发现漏风情况应采取措施堵塞。

F要做到合理配风,⼀般配风的原则是:

a供给适当的空⽓,在正常情况下控制过热器出⼝的过剩空⽓系数为:1.2~1.3。O之间。

b炉膛负压维持在3~5mmH2

c保证起⽕线在离煤闸0.3⽶左右处,燃烧应在⽼鹰铁前0.5⽶左右处燃烧完毕。d根据需要合理分步分段送风量,⼀般来说第⼀、第五、第六段风门应不开⽕稍开。e根据需要调节热风再循环风门和温风管风门。G燃烧是应注意防⽌结焦,⼊发现结焦,应及时处理。

H锅炉负荷变化时,先减慢炉排速度,同时减慢布煤速度,关⼩⼆次风,随后减少送风和运风量。

a增加负荷时先加快炉排速度,同时增加布煤速度,保持煤层厚度。必要时开⼤⼆次风,然后调整燃烧,增加送风量。b减少负荷时,先减慢炉排速度,同时减慢布煤速度,关⼩⼆次风,随后减少送风和引风量。

c负荷降低幅度较⼤,以⾄汽压上升较快时,先停⽌⼆次风,减少送风,调整引风,然后减慢炉排速度。

I在运⾏中⼀般不准中断送风,以防炉排过热损坏。如有必要停⽌送风机运⾏时,停前适当加厚煤层,停厚打开炉排下的放灰装置。

J在运⾏中要注意防⽌炉排、炉排托架等的过热。如有过热现象,可加强送风使其冷却,禁⽌在烧红的炉排上浇⽔冷却。K在正常运⾏中应定时放灰,每1⼩时⼀次。

L化验⼈员应每班分析灰渣样品⼀次,并将结果通知值班长和司炉⼈员。4.6锅炉的排污

A为了保持受热⾯内部清洁,避免炉⽔发⽣汽⽔共腾及蒸汽品质变坏,必须对锅炉进⾏排污。a连续排污:从汽包⽔⾯排污,以维持额定的炉⽔含盐量。

b定期排污:从⽔冷壁下联箱排出,补充连续排污的不⾜,改善炉⽔品质。

B根据汽⽔品质控制标准及化验结果,适当调整连续排污门的开度(由化学⼈员决定)连续扩容器内压⼒不得超过0.4Mpa。C在运⾏中进⾏锅炉的定期排污时,应在低负荷时进⾏,当排污门全开时不宜超过半分钟,不准同时开启两个或多个排污门。D排污前应做好联系,排污时应注意,监视给⽔压⼒和汽包⽔位的变化,并维持⽔位正常,排污后应进⾏全⾯检查确认各配伍门关闭严密。

E定期排污的⼀般程序:

a检查排污总门应开启,去疏⽔箱的截⾄门应关闭。b汽包⽔位调整到+50mm。c先开⼀次门然后缓慢开启⼆次门。d排污完毕,先管⼆次门,后关⼀次门。

F排污应缓慢进⾏,防⽌⽔冲击,⼊管道发⽣剧烈震动,应停⽌排污,待故障消除后再进⾏排污。在排污过程中⼊锅炉发⽣事故,应⽴即停⽌排污。G排污注意事项:

a排污前应检查排污管道是否与检修或停⽤炉隔离。b禁⽌两台锅炉同时进⾏排污。

c排污时可使⽤专⽤扳⼿,但不得加套管,开启阀门时必须缓慢⼩⼼,不得⽤⼒过猛。d排污⼈员应戴⼿套。4.7锅炉的打焦

A进⾏打焦,应取得司炉同意。司炉应维持燃烧稳定,并适当增⼤炉膛负压。B打焦时,禁⽌启停风机,锅炉发⽣事故或燃烧布稳时,盈利机停⽌打焦⼯作。

C锅炉结焦应及时消除,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结成巨块焦渣,必要时可降低锅炉负荷。

D打焦⼈员应戴防护眼镜,穿长袖⾐裤戴好⼿套。打焦地点两旁不应有障碍物,现场照明充分并留有后退、躲避的道路,⽆关⼈员应离开⼯作地点。

4.8转动机械的运⾏

A转动机械应每⼩时检查⼀次其运转情况。B转动机械应⽆杂⾳和摩擦现象。

C轴承油位计不漏油,指⽰正确油位正常,油质洁净,使⽤润滑脂的轴承,应定期加⼊适当的润滑脂。D轴承冷却⽔充⾜排⽔管道畅通。

E轴承温度正常,振动串轴不超过规定值。(具体数据见第⼆章第四节第六条,2.4.6)。F安全遮拦完整,地脚螺丝牢固。4.9除尘器的运⾏

A除尘器运⾏应经常保持给除尘器供⽔的清⽔池⽔位正常,不允许中断供⽔。B为保证除尘器⼯作正常,使其在⾼效率下⼯作应做到下列各项:a经常检查⽔封严密,⽔封池⼯作正常。b保持除尘器⽤⽔充⾜,⽔压稳定。c除尘器⽔门应全开喷嘴⽔流畅通。

d定期疏通或冲洗除尘器⼊⼝烟道,经常保持畅通。

e发现除尘器底部堵灰时,应⽴即疏通,防⽌烟⽓带⽔和⽔倒流造成烟道堵灰。4.10炉排的运⾏A炉排启动前的检查:a炉排平齐完整⽆杂物。

b煤闸板平齐完整,操作灵活,置于⼯作位置,其标尺正确,开关灵活,冷却⽔畅通。c⽼鹰铁铺设平齐,完整牢固。

d分段风室风门开关灵活,严密关闭,风室清洁。

e减速机及其他机构完整,变速装置操纵灵活,减速机内的润滑油清洁,油量在⾼低油位线之间。f炉排主、从动轮油适当的润滑油,冷却⽔畅通,不溢⽔。B炉排启动:

a炉排启动前检查正常后,联系电⽓⼈员送电。b启动炉排,待电流正常后,⽤控制器调整炉排转速。C运⾏中的检查:a⽆异⾳、摩擦、撞击。

b回转⽅向正确,⽆卡住和跑偏现象。D启停顺序:

a启动:重框链除渣机——炉排。b停⽌:炉排——重框链除渣机。4.11风机启停操作A启动前检查:

a检查润滑油和冷却⽔情况。b联轴器应有保护罩。

c检查风压表、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计,电机电阻值。d风机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碰撞及摩擦现象。e检查地脚螺栓,风机挡板,盘车试转。B启动操作:a通知电⽓送电。

b关⼊⼝挡板,微开出⼝挡板。c启动电钮,检查转动⽅向是否正确。

d观察风机电机电流正常后,可逐步开⼤或调整出⼊⼝挡板。e风机启动顺序为:先开引风机,再开送风机。C运⾏中的检查:

a轴承温度、运转声⾳、润滑油量是否正常。b电流、电压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c冷却⽔是否畅通,运转中应⽆振动和杂⾳。D停运操作:

a缓慢关闭风机⼊⼝挡板。b按停⽌按钮。

c待风机转动停⽌后,关冷却⽔⼊⼝门。(冬季要防冻)d停运顺序:送风机——引风机,待煤燃尽炉膛适当冷却。4.12重框链除渣机的运⾏A启动前的检查:

a所有安全护栏及保护罩完整,牢固,传动装置完整齐全,紧度适当,链条不跑偏,地脚牢固。b轴承、齿轮箱润滑良好。c冷却⽔充⾜、排⽔畅通。B启动:a联系电⽓送电。

b启动框链除渣机,注意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C运⾏中的检查:a应声⾳正常、⽆异⾳。

b转动装置运⾏良好,⽆卡住、跑偏、撞击。c电机要运⾏正常。4.13炉排的维护

A主从动轴及加煤设备的传动装置、轴承应经常加润滑油,应特别保持注意从动轴的润滑过热。B主从动轴及加煤设备的各路冷却⽔应畅通。出⼝⽔温<50℃。4.14锅炉运⾏中的巡回检查

A锅炉运⾏中,应对设备进⾏巡回检查,检查时,除按有关规定执⾏外,尚应重点检查所有承压部件,汽⽔阀门、防爆门及炉墙⾻架的情况,

倾听炉内有⽆异⾳,⼊发现有不正常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消除。若缺陷不能处理,应通知值班长,并加强监视,采取必要措施,防⽌发⽣事故。

B锅炉设备的检查、试验及定期⼯作的项⽬,周期应做出具体规定,以图表形式载⼊现场规程。C运⾏⼈员必须准时按规定的项⽬认真的抄表及填写有关记录。

D必须经常保持现场清洁,做到⽆杂物、⽆积灰、⽆积粉、⽆积⽔、⽆油垢。4.15定期⼯作内容A每班冲洗⽔位计两次。B每⽇⽩班进⾏定期排污⼀次。

C转动设备润滑部位每⽇⽩班加润滑脂适量。D炉排保险簧每周⼀⽩班校验⼀次。

E安全门跑汽试验,每季度初由班长联系检修⼈员配合试验⼀次。F每⼀⼩时落风箱屑灰⼀次。G每半⽉冲洗压⼒表⼀次。

H以上⼯作应按时完成并做好记录。5.锅炉机组的停⽌5. 1停炉前的准备

A应将预计的停炉时间通知汽机,化学热⼯及燃料值班员。

B停炉前,对锅炉设备进⾏⼀次全⾯检查,将发现的缺陷记录在有关的记录簿内,以便检修时处理。C锅炉⼤修或长期备⽤,在停炉前需将原煤⽃内的存煤⽤完。

5. 2停炉程序

A通知运⾏炉、汽机,电⽓有关⼈员做好锅炉减负荷准备⼯作。

B注意汽包⽔位,当负荷降到50%以下时,将给⽔⾃动切除,⽤⼿动维持汽包正常⽔位,并根据汽温情况解裂减温⽔。C关闭原煤⽃上的挡板,适当降低锅炉负荷,停⽌使⽤⼆次风并适当调整各段风门,尽量使煤全部燃烧。

D当炉前加煤⽃中的存煤⽤完,距煤闸门0.5mm处没有燃煤时,应暂停炉排,并根据燃烧情况,停⽌送风机和引风机。E关闭灰渣门,打焦门,看⽕门等以防急剧冷却。F汽机将本炉与母管解裂,关闭母管隔离阀,开启疏⽔。G适当开启过热器联箱对空排汽阀,然后关闭。

H停炉后汽包⽔位上⾄正常即可,向锅炉供⽔和进⾏排污以降低锅炉压⼒。I关闭加药⼀次门,连排⼀次门和各取样⼀次门。

J启动炉排将灰渣送⼊灰渣⽃内,并连续转⼀⼩时以冷却炉排。K在锅炉前⼜压⼒的情况下,不允许对锅炉停⽌监视。L及时关闭风机冷却⽔及除尘器进⽔。5. 3紧急停炉

A当锅炉发⽣事故,应⽴即停炉时,应迅速报告值班长和班长,报告⼚⽣产调度和主管⼚长及⽣产⼚长。B减少锅炉负荷,关闭弧形板,停⽌给煤。C停⽌⼆次风和送煤机的运⾏。

D将炉排上的灰渣,滚⼊灰渣⽃,在炉墙冷却变⿊前炉排应继续转动,以防过热。E开启炉排下放灰装置。F关闭主汽门,打开对空排汽门。

G如⽆缺⽔和满⽔现象时,可向锅炉给⽔和进⾏排污以降低炉内压⼒。H当炉膛尚未冷却时,可保持机械通风⾄锅炉温度将⾄150℃。5. 4停炉后的冷却

A停炉时锅炉给⽔仍应经由省煤器,在停⽌给⽔时,应开启循环门。

B停炉4~6⼩时内,应紧闭所有孔门和烟道各挡板,以免急剧冷却。C经4~6⼩时后,打开烟道挡板逐渐通风,并进⾏必要的放⽔、上⽔。D8~10⼩时后,锅炉再放⽔,上⽔⼀次,如有加速冷却之必要可增加放⽔和上⽔次数,并启动引风机加强通风冷却。

E当压⼒降到0.2Mpa时应打开空⽓阀和对空排汽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