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天鹅湖.金海岸项目拟建跨龙安沟桥一座,本案定名为4号桥,该桥为3x20m+3x20m+3x20m三联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面连续,全桥共九孔,总长186.04m,与所跨龙安沟成正交,桥型采用正交方案。
二 设计技术标准
2.1 采用或参考的相关规范、规定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2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与设计原则
⑴ 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二级公路。 2、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3、路面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
4、桥面宽度:为0.25m+净9.5m+0.25m;断面全宽10米。 5、桥面横坡:双向横坡为1.5%。
6、桥址区场地土类别:Ⅱ类,地震动参数为: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⑵ 设计原则
桥梁设计以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环保为原则,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注重景观要求,力求经济安全、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三 工程条件
3.1 桥址区自然情况
⑴ 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在地貌单元上属于太行山东麓低山丘陵区。勘察场地位于涞水县宋各庄水库(天鹅湖畔)的河床地带,标高在159.45~176.23m之间,高差为16.78m。河沟岸边坡度为60%~70%。桥位位于水库蓄水淹没区,水库蓄水水位为165.0m~166.0m,警戒水位为171.89m。
⑵ 地下水
由于水库放水,勘察期间水位埋深为1.50m左右。 ⑶ 场地地基土层分布及特征
钻探揭露35.0m深度内,主要由粉质粘土、碎石土、和白云质石灰岩等构成。根据岩性划分为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碎石①:杂色,中密~密实。碎石大小一般为3~7cm,含量一般为50~65%,局部含有大孤石,最大粒径2.0m左右。层顶标高170.00~173.79m。
粉土②:褐黄色~黄褐色,稍密~中密。稍湿~湿,土质不均,含细砂颗粒,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层顶标高160.14~160.95m。
卵石③:杂色,稍湿~饱和,中密,卵石含量约为60%~70%,粒径为30~150mm,最大粒径大于350mm,充填中粗砂,圆砾,磨圆度较好,局部含有大漂石,最大粒径为2.0m左右,母岩为石英岩。层顶标高159.05~169.60m。
粉质粘土③1:黄褐色~红褐色,一般可塑~硬塑。土质较均,含碎石少量,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属中压缩性土。层顶标高158.06~167.60m。
白云质石灰岩④:灰色~浅灰色,呈强风化状态,较软,块状构造。层厚1.00~1.30m,层顶标高155.24~176.23m。
白云质石灰岩⑤:灰白色~深灰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岩样锤击声略清脆,呈中~微风化状态。岩芯教完整。层顶标高154.14~175.23m。 3.2 桥头路线平面、纵断面
该桥平面均位于直线上,桥面横坡为双向1.5%,纵断面纵坡0%。桥头线路要求:车辆行驶限速要求在20 km/h时,台尾后最小可布置转弯半径R=15m的线路;限速要求在30 km/h
- 1 -
时,台尾后最小可布置转弯半径R=30m的线路。业主可根据此原则设置桥头线路。 四 主要建筑材料
4.1 混凝土
(1)梁部采用C50混凝土。
(2)桥墩:梁式桥盖梁、防震挡块为C30混凝土,墩身、横撑为C30混凝土。 (3)桥台:梁式桥盖梁、防震挡块、背墙及牛腿为C30混凝土。 (4)基础:钻孔桩及桥墩承台、扩大基础采用C25混凝土。 (5)支承垫石:C30混凝土。 (6)搭板:C30混凝土。 4.2 预应力筋
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为1860MPa,低松弛指在初始载荷为70%持续1000小时的松驰值≤2.5%,弹性模量E=1.95×105MPa。 4.3 普通钢筋
R235、HRB335级钢筋应分别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的规定。凡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mm者,均采用HRB335级螺纹钢筋;凡钢筋直径小于12mm者,采用R235级钢筋。 4.4 锚具及管道成孔
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质检标准的OVM 15-5型和15-6型系列锚具及其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圆形金属波纹管。 4.5 支座
预制板梁采用GJZ、GJZF4板式橡胶支座。 4.6 伸缩缝
采用D60型伸缩缝。
五 桥梁结构设计
全桥共计9孔,采用三联(3x20m+3x20m+3x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结构。 5.1 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横断面由7片空心板梁组成,桥面横坡由墩柱高度调整。
1、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采用预制、简支架设、现浇桥面连续的结构体系。
2、结构分析,内力计算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荷载横向分配系数采用铰接板(梁)法计算。
3、空心板梁中距1.25m,梁高95cm,预制梁长19.96m,预制板最大吊装重量:边板 393 kN、中板313 kN。 5.2 下部结构
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台及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
桥墩:采用盖梁柱式墩,根据地质情况选取扩大基础或钻孔桩基础。
六 附属工程设计
6.1 桥面铺装
梁顶设10cm C50防水混凝土整体化层及8cm厚沥青混凝土路面层。 6.2 防水层
防水层采用改进型防水层。 6.3 泄水管
桥面横向两侧每隔约5m设置泄水管一处,集中排水。 6.4 伸缩缝
在两桥台处和各联间设置模数式型钢伸缩缝。 6.5 台后搭板
台后设整体钢筋混凝土搭板。
七、施工要点
7.1上部结构
有关桥梁的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及质量检查标准,除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条文办理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空心板预制
(1)浇筑空心板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泄水管、护栏、支座等附属设施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可浇筑。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孔道及钢筋位置准确,控制混凝土
- 2 -
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mm。浇筑混凝土时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
(2)为了防止预制板上拱过大,及预制板与桥面现浇层由于龄期差别而产生过大收缩差,存梁期不超过90d,若累计上拱值超过计算值8mm, 应采取控制措施。
(3)空心板预制时,按1m一道在铰缝的侧模嵌上500mm长的φ6钢筋,形成6mm凹凸不平的粗糙面。
2、预应力工艺
(1)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空心板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适当挪动钢筋位置。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
(2)预制空心板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方可张拉。施工单位在条件具备时应适当增加龄期,提高混凝土弹性模量,减少反拱度。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
(3)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4)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左N1→右N2→右N1→左N2。 (5)孔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 3、空心板安装
(1)安装空心板之前,必须检查板内是否积水、堆物,若有积水、堆物,应排除干净。 (2)在运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时,一定要采取措施,勿使预应力产生的负弯矩起破坏作用。可采取措施给空心板施加一个正弯矩。
(3)预制空心板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板底加扁担的吊装方法。 4、其他
(1)封锚端混凝土浇筑前须将预制板端部混凝土结合面浮浆清凿干净,才能浇筑新混凝土。
(2)预制空心板顶面应拉毛,锚固端面和铰缝面等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均应凿毛成凹凸不小于6mm的粗糙面,100×100mm面积中不少于1个点,以利于新旧混凝土良好结合。
(3)上部结构图纸设计钢筋长度未考虑折减,实际施工下料时应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控制。
(4)严格控制支座标高,避免支座脱空。 7.2 下部结构:
1、基础:墩台基础为钻孔桩的,按柱桩设计,桩尖嵌入W2弱风化新鲜岩石不小于2.0米,扩大基础基础埋深为冻胀线以下不小于1米。
2、墩台:桥面双向横坡在柱顶调整,支座局部整平,各支座底面标高,支座底部位置,平整度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支座的正常使用,支座下钢筋网要按设计要求埋入。
3、柱、桩与系梁及柱与盖梁相接部位的钢筋均应认真处理,交叉的主筋应点焊成整体。
八、其它未尽事宜参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处理。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