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技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021-10-2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信息技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提高的经济水平,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性和便捷性,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将相应的网络服务提供给广大中小学生。如今,在高中各学科的教学中,开始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而在信息技术学科的设置中,还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亟待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本文深入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期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核心素养;培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关键。核心素养具有广泛的内涵,不单单包含文化知识能力,同时还有学生品德习惯和日常行为的整体表现。随着新课改的广泛实施,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计算思维、信息意识等,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建议。 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关注信息技术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中的培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信息意识。培育学生的信息意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信息意识有效激发出来。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能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教师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并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相应的情境进行创设。或者对相关的学习任务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 在学习《信息获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需要教师对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并布置学生对所获得的的信息途径开展分组讨论,使学生对于网络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以及给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便利性深刻感受。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对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行布置。将一个口令分别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传达,两个小组分别采用一对一口头传达的方式和QQ、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传达的方式。通过对比结果,让学生重新认识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创设该种形式的情境教学,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真正激发出来,并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关注点。能够在生活中合理的运用和处理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意识,由此真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重视学情分析,加强实践操作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营造良好教学环境,还要对学生实践操作体验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整个实践中,能对信息技术的独特体验切身感受,将学生强烈的发展意识激发出来,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给予最大化的满足。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创新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将相应的信息技术与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并对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充分了解。在学习 PPT 制作的相关知识时,为了给学生实践操作提供便利,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全面认识软件的作用,并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有效运用此项技术,使自己遇到的难题得到迎刃而解。教师在完成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的讲授后,可安排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室进行独立的

操作,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将PPT的制作工作顺利完成。在结束课程和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在总结和完善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引导学生在教学和生活中逐步推广和运用该项技术,由此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并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同时,在正确分析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细致的分析学情,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各种可能的情况充分考虑。“图片素材处理——我为家乡设计邮票”这一节课的学情分析时,应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四种情况全面进行考虑:一是学生根本不了解Photoshop;二是学生具有相对薄弱的Photoshop基础,不能熟练的操作;学生具有比较良好的Photoshop基础,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大部分所需知识;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层次差别。

由于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层次差别,可设计阶梯式任务。例如,针对学生具有相对薄弱的Photoshop基础,不能熟练的操作这种情况,教师可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a、可以在同步网站中提供设计参考步骤,以备学生参考;b、主题图案的选择要求可以减少到一张。学生仅需通过选框工具的羽化功能就可以基本实现;c、如果时间还是来不及的话,文字添加可以不作要求。而针对学生良好的

Photoshop基础的,已经掌握大部分邮票制作所需的知识点的,可加大对新作品的要求,要求学生丰富主题图案的内容,可以是叠加多张图像;增强文字效果;如果学生时间依然充沛,在对他们不知高级任务:剪裁邮票,并在明信片的制定位置上张贴。

三、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品质教育,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目前,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软件中的相关工具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二是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三是信息技术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部分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但是对于网络的规章制度不重视,不能有效甄别和处理一些不当言论和不良信息,由此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应的道德素养教育始终贯穿其中,对学生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现实社会和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一个“人”,应当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伦理道德规范应当严格遵守。同时,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对网络数据安全给予保护,并对自身合法权益给予最大化的维护。通过教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创造条件。

结语:新形势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道德修养,由此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学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对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给予最大化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策略[J]. 唐立平.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8(20)

[2]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 戴亚萍.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5)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处理与实践——以2004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处理为例[J]. 刘世能. 教育信息技术. 2018(03)

[4]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技能课教学——以《Photoshop图片合成》一课为例[J]. 王娟娟. 中学教学参考. 2017(36)

[5]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J]. 唐晶晶,王海燕. 中小学电教. 2017(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