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4、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挂图 头饰 《猴子捞月亮》录音 一盆水 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还是出示挂图《猴子捞月亮》
教师:1小朋友们,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它们把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
(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二、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如果是你自己,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小朋友分角色扮演教师参与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活动延伸:
故事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最后,老猴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众猴都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建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率先跳到树上,自己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体轻,挂在最下边,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众猴想,这下我们总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它们
很是高兴。 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 倒挂了半天的猴们觉得很累,都有点支持不住了。有的开始埋怨说:“快些捞呀,怎么还没捞起来呢?”有的叫着:“妈呀,我挂不住啦!挂不住啦!” 老猴子也渐渐腰酸腿疼,它猛一抬头,忽然发现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声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还在天上呢!” 众猴都抬头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月亮的真相,以假当真,所以空忙一气,又愚蠢又可笑。
由于众猴不了解井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