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南京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南京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南京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上·山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古诗中有“_______________”,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_______________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而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便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到山边。看来花虽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_______________。

( ),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本应_______________的,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杜鹃花中杜鹃啼 花枝招展 附会 甘拜下风 B . 杜鹃枝上月三更 花枝招展 附和 自惭形秽 C . 杜鹃花中杜鹃啼 姹紫嫣红 附和 甘拜下风 D . 杜鹃枝上月三更 姹紫嫣红 附会 自惭形秽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B .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便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第 1 页 共 14 页

C .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耳边便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从浅水湾头传自山边。

D .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从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到山边。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杜鹃这种鸟从情感上说,还是非常可怜的 B . 杜鹃这种鸟从认知上说,是很与众不同的 C .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 D . 杜鹃这种鸟在生存学上,是很懂得借力的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中,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

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句,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

简捷地说,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底。由此看来,最为耐人深思的特点是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其方法为一个伦理性的方法,与法家以严刑峻法为富国强兵之道截然不同。孔子的学说要求人对人类与社会负起当负的责任,所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此点与道家的适世玩世又大有不同。实际上,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义者的态度,对全无实用虚无缥缈的玄学与神秘主义完全弃置不顾,而是只注重基本的人际关系,灵异世界神仙不朽又有何用?这种独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中最有力的教义,是“人的标准就是人”。就凭这条教义,一个常人只要顺着人性中的善去行动,就算初步奉行儒家的为人之道了,并不必在什么观念信仰上去寻求神圣理想中的完美。

更精确点说,儒家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因为当时周朝的封建社会正在趋于崩溃。儒家思想主张阶级分明。要了解这种情形,我们必须回溯到孔子当时封建制度崩溃以及此后数百年内的状况。当时中国领土内有数百大大小小公侯伯子男等级的诸侯国,各自独立,其强者则国土与国力日增,时常与他国兵连祸结。周朝

第 2 页 共 14 页

天子名为华夏君王,统治全国,实则徒拥虚名,衰微已极。直至孔子及以后之孟子,虽周游列国,干谒诸侯,求其施仁政,拯百姓于水火,但亦不屑于一朝周帝。这颇与其所主张之建立理性社会,尊崇周王之学说相矛盾。因当时国内情势纷乱已极,周室衰微,天朝荏弱,纵然前往朝见,终无大用。各国间虽订有条约,转眼粉碎,结盟和好,终难持久。养兵日众,捐税日增,强凌弱,众暴寡。国与国间随时会商,真是舌敝唇焦,不见成功。学人智者开始定攻守之计,和战之策。当时国界之分渐渐混灭,学者智士周游列国,朝秦暮楚,亲疏无常。而古礼失,尊卑乱,贫富悬殊,政教乖误,此等混乱失常遂使思想锐敏之士,劳神苦思以求拨乱返治之道。在此种气氛中,更兼以思想之极端自由,智慧明敏之士,遂各抒己见,如百花齐放,竞妍争香,乃形成中国哲学之黄金时代。

孔子,他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艺术的力量,相信文化历史的传统,相信国与国间某种程度的道德行为,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这都是孔子的信念。

(节选自林语堂《孔子思想的特性》,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点明孔子思想的价值和影响,然后由概括分析到具体分析层层深入地对孔子思想的特质进行阐释。 B . 文章第四段立足于时代大背景,分析了孔子思想产生的内部及外部原因,彰显了孔子在乱世中弥足珍贵的信念及力量。

C . 文章由今及古,纵横开阖,作者阐析纷繁复杂的史实,语言凝练雅致,句式整散交错,说理透辟深刻。 D .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中西方观念对比,儒家学说与其他学派学说对比等,揭示了孔子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把追求“人的标准就是人”作为最有力的教义,这无论是对于过去,还是当今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B .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主张做人要有社会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而道家主张适世玩世,因此儒家是理性的,道家是感性的。

C . 对于周室王朝,孔孟在学说上尊崇但实际行为却不屑,这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周室衰微对他们实现志向终无大用。

D . 当时天下情势纷乱,国运没落,却迎来了思想的黄金期,各路学说精彩纷呈,百家争鸣,形成中国哲学之黄金时代。

第 3 页 共 14 页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不仅是一个智者,还以其丰富厚重的思想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立身之道。这是中外学界对孔子的共同认识。

B . 儒家思想立足现实,强调人应该担负的责任,既和适世玩世的道家大有不同,也摒弃了毫无价值的玄学与神秘主义。

C . 在孔子的理性社会里,要实现政治的修明,没有法家之“法”,取而代之的是个人修养、社会伦理和道德力量。

D .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尊崇人性中的“善”,常人必须以此作为为人之道去追求实现理想中的完美。

3. (9分) (2020高一下·梅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不论它们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都比一般设想的要更有力量。世界的确就是由它们统治着的。”依照这一判断,当我们从事某项经济活动,认知某种经济行为,解释某个经济现象时,统治我们头脑的那个“经济学思想”一定是存在的。这如同赛场裁判问你“选边还是选开球”一样,你脑海里既已存在的“思想”,会指挥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尽管你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是“思想”统治了你的选择。

②那么,“经济学思想”包括什么内容呢?它们是如何统治我们的呢?经济学家作为“经济学思想”的制造者生产了什么“产品”,又应当生产什么“产品”?我们先看三个经济学的理论说法。

③一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是有无数生活经验事实支持的结论。例如,买房子的需求大大超过可以出售房子的数量,即求大于供,住房的价格就必定上升;反之,价格就必定下降。不论政府官员、企业家、普通民众还是经济学家,都认可这一说法。这是具有明显知识特征或强知识性的结论,我们称之为“经济学知识”。

④二是“货币供应量大,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这似乎是有生活经验事实支持的。在一个经济体内,观察某些时段的货币供应量和商品价格的关系,有时的确能够建立起这种关联。但是,这并非有足够多的经验事实支持。而且其中“货币供应量大”,究竟“大”是什么概念,也没有公认的标准。政府官员、企业家和普通民众对此的看法,很难达成一致。其中有些政府官员、企业家和普通民众,根本就无法从他们的经验里,体会到这样的关系。即便在经济学家群体之内,对此也是众说纷纭。这种论说,显然不能简单地认定为“知识”,它有着较为明显的前提,只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能够成立。我们将其分类为“经济学学说”。

⑤三是“经济危机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消亡”。不论用“知识”还是“学说”来定位这种结论,都不足以

第 4 页 共 14 页

展示出它的特性。近代世界经济史表明,经济危机发生许多回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还在运行。尽管许多经济学家,运用各种各样的数据、逻辑、模型,试图证实这一说法,经验事实至今仍不充分支持。或许,更长的历史、更大规模和更高频率的经济危机累积,最终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崩溃,但我们时下还不能够说,这就是“知识”;即使是作为“学说”来看,其性质也是有些弱的。我们称之为“经济学假说”。

⑥按照英国哲学家罗素的理解:“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在这里,经济学与哲学很类似,也处在神学和科学之间的领域。以“确切性”为标尺来看,“经济学知识”更靠近科学些,“经济学假说”则更靠近神学。“经济学学说”处在相对中问的位置——既非确切的科学,而且离科学还不近;也非全然不确切的神学,它与神学保持着非常明显的距离。

(摘编自陈彩虹《统治我们的经济学思想是什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济学知识是指人们认可的具有明显知识特征或强知识性的经济学结论。 B . 经济学学说是指具有明显前提,只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经济学论说。 C . 经济学假说是指某些经济学家试图证实但经验事实无法充分支持的经济学论断。 D . 经济学假说至今仍没有得到经验事实的充分支持,所以它就不会统治我们的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展开论述,阐释了经济学思想的相关内容,思路清晰。 B . 第①段通过运用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巧妙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话题。 C . 第③~⑤段都是先给出具体的经济学理论,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D . 第⑥段引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言论,很好地论述了经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经济学学说决定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时的认知行为。 B . 经济学思想包括经济学的知识、学说和假说等,这三者都是经济学家的“产品”。 C . 虽然目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还在运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崩溃的结局不可避免。

第 5 页 共 14 页

D . 经济学学说因为和科学、神学都保持着明显的距离,所以也必然会受到科学家和神学者的攻击。 4. (12分) (2019高二下·泉港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即兴表演

(英)韦兰·史密斯

这一切全是那穿毛皮大衣女人的过错!要不是她,那件事永远也不会发生。

那天晚上,我和乔治娅在餐馆吃消夜。那位穿毛皮大衣的女人每隔一会儿就要掏出手机与她的朋友大声地聊着天。我一向认为餐馆不应该是人们打手机的场所。不过,刚开始我还只是心存一丝不悦。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竟然聊得没完没了,全然不顾别人的存在。

当我们原本较为幽雅的气氛第七次被她的电话打扰时,我开始烦躁不安了。“她自以为多么了不得!”我怒气冲冲地对乔治娅说道,“她真的以为我们连手机都没见过吗?”

乔治娅只是甜甜地向我微笑着。她依然还是那么平静,似乎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当她的手机第八次响起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后面发生的事连我自己也感到吃惊。我从夹克衫的衣兜里掏出自己的手机,打开翻盖便道:“喂!谁呀?”我认为自己的语气里充满着自信,俨然是一位做生意的大商人。

“噢,嗨,约翰。谢谢你打来电话。有什么事吗?”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乔治娅用眼睛盯着我。

“那份合同你已经听说了吧?确实是个不错的消息。”我对着电话吹嘘起来。“我还以为这桩生意就那么不了了之了!看来,我们得着手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了。”

乔治娅仍在莫名其妙地瞪着我。她听得到话筒传来的拨号音,显然,她以为我已经被闹得神志不清了。 “是的,我也确实感到十分高兴。”我说。此时,拨号音已经变成了音乐声。“今天上午,我一时高兴便买下了这部新手机。”

“噢,它比我以前的那一部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我炫耀着说,“它可以显示哪个电话重要,哪个电话不重要。这样,我就可以根据重要性选择什么时候接听。”

我朝邻近的餐桌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乔治娅对我嘘了一声,可我现在已经失去了控制。

这时候,餐馆里已经安静了许多,各种迹象清楚地表明餐馆的其他客人对我们的谈话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第 6 页 共 14 页

甚至连他们自己的谈话也都忘了。

“他们对这种新款手机功能之妙非常惊讶。”我继续聊着,信心又增强了几分。“你知道,我甚至可以进行功能设置。来电显示后,如果我在30分钟之内不接的话,它就会自动给我的秘书发出一条短消息。相当不错吧?”

乔治娅坐回她的椅子,怒视着我。她完全清楚,我所谓的秘书实际上就是一位每周过来清扫一次的女清洗工。 坐在邻近餐桌的毛皮大衣似乎一下子被唬住了。现在,她肯定没在用她的手机了。连她的朋友似乎也竖起了耳朵,一边给她的小狗喂食一边仔细地听我的谈话。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充满了活力、心情舒畅。这个想法简直妙不可言!

我还在继续神聊着。我并不满足于自己一时取得的胜利。

“你知道这手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吗?”我对着此时已经悄然无声的手机问道,“他们还给它附加了一种特殊保险,有了这种保险,即使你将它弄坏或者丢失了,第二天就会给你换上一部崭新的,不管次数多少!”

现在,其他客人也纷纷回头注视着我们。他们已经由刚开始的克制变得有点厌烦了。乔治娅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毫不掩饰地用手叩击着手表。可眼下,我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

“是啊,他们说那没关系。不管我的手机坏多少次或是丢失了都无所谓。显然,那家公司库存的手机实在太多了,他们还正为如何处理手机发愁呢!”我大声地笑了起来。

乔治娅收拾好她的手提包,故意将她的座椅弄出声响来。 妻子已经走出两张桌子那么远了,她朝服务台走去。 “谢谢你的电话。”我说,“我们明天再细谈吧。”

我赶快起身,扣了手机翻盖。乔治娅几乎已经走到门口了,我赶紧跟上去,经过门口时随手将手机扔进了门边的火炉中。

快要走出餐馆时,我回头朝餐厅瞥了一眼,我觉得刚才发生的整个插曲似乎还是值得的。毛皮大衣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我,嘴巴张得大大的,连她的好友也没再喂她的小狗。

我一边跟着妻子快步走着,一边想:其实,我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为了那么一丁点胜利而自鸣得意实在是太肤浅了。不过,当乔治娅对我进行规劝时,我不禁笑了起来。

“得了吧,乔治娅,那真的没关系。”我得意地说道,“刚才那部手机其实是我上周在市场上买来的假货。” “什么?”乔治娅惊讶地问,然后在手提包里摸索着,“你说的是这一部吧?”

第 7 页 共 14 页

(原载于《百花园》杂志,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她真的以为我们连手机都没见过吗?”说明“我”作为男人的自尊已严重受辱,就因为这个,“我”才会做出令自己也不可思议的事情。

B . “我”始终对着假手机在吹嘘,已获得了巨大胜利和满足,道具已不再需要,最后以“经过门口时随手将手机扔进了门边的火炉中”画上圆满句号。

C . 乔治娅的形象与“我”、穿毛皮大衣的女人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在种种反差中,作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褒贬态度、扬抑倾向。

D . 作者善于运用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善于运用对比、衬托、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读者过目难忘。

(2) 请概括文中“我”对于打手机一事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3) 请说说乔治娅在文中的作用。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第 8 页 共 14 页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 .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 .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 .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 . 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 .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 . 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第 9 页 共 14 页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②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一上·宁波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雪①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②。

【注释】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韩愈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②洛阳东:当时豪门贵族的宅邸所在。

(1) 这两首诗的描写对象都是________,并借助________手法来抒情。 (2) 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5高二上·天津期中) 背诵默写

①《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

②《陈情表》中作者陈述家门衰微,缺少亲族朋友而孤单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形影相吊。”

第 10 页 共 14 页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6高三上·东城期中) 一位中科院院士将探望阔别二十多年的母校,并给全校师生作一场专题报告。请你代表全校学生拟一份欢迎词。要求感情真挚,言简意赅。不超过80字。

9. (5分) (2020高一下·巩义期中)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中国式过马路

(1) 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

(2) 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二下·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将变成灰色。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③不少于800字。

第 11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4-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第 12 页 共 14 页

5-2、

5-3、 5-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6-2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9-2、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第 13 页 共 14 页

10-1、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