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感受空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说明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观察空气的特征;能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 3.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4.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观察空气的特征。 教学难点: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1.出示充气泳池图片:仔细观察,这个游泳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塑料+空气)它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 聚2.谈话:我们在一年级的科学课上观察过一袋空3.用气泡图整理对空气的认识 把你知道的有关空气的知识用气泡图表示出来,画在学习单上。
焦 气。你还记得空气有哪些特征、它有什么作用吗?
4.讲述:同学们写的对不对呢?先不急着下结论。接下来我们将用8节课的时间进一步认识空气的特征和作用。在每一节课学习结束之前,我们都有机会补充和修改这张气泡图。 1. 感知空气的存在 思考:哪里有空气吗?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感知它的存在? (1) 出示材料:扇子、塑料袋、水盆、塑料杯、海绵 (2) 参与活动:用上述材料证明空气的存在,在学习单上画图记录你是怎么做的。 (3) 交流研讨:你看到什么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 探(5)小结:用一句话说一说哪里有空气——空气2.捕捉空气,感知它的特征 (1)谈话:知道哪里有空气,我们就可以研究空气的特征了。要想研究空气的特征,首先要捕捉空气。你会用什么容器装空气呢? (2)出示材料:透明大塑料袋、气球 (3)参与活动,在学习单上记录你的发现。 捕捉一袋空气,用多种方法观察、感知它的特征 抛接气球,观察有哪些现象,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索 无处不在,总是充满各处。
(5)交流研讨: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装着空气的塑料袋、气球都变鼓了,又都容易按出坑,说明空气容易被挤压,没有固定的形状;装空气前后的塑料袋和气球感觉不出重量的差别,装满空气的气球抛起来后会慢慢落下来,说明空气很轻。空气很容易从塑料袋口、气球口漏出来,说明空气会流动。 3.做传递游戏,在比较中感知空气的特征 (1) 游戏规则 出示需要传递的物品:几块石块、一杯水、空气(需自己捕捉) 传递的要求:可以从上述任何一种物品开始,先观察需要传递的物品的特征,再把它传递给另一个人进行观察。要求不能遗漏或掉在地上。 可选择的辅助材料:塑料碗、塑料杯、密封袋 (2) 准备材料:石块、水、塑料碗、塑料杯、塑料袋 (3)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做传递游戏,在学习单上记录你的发现。 (4) 交流游戏体会及发现 你是怎样传递这三种物品的?在传递物品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的哪些特征? 石块较多,放在碗里传递;水容易洒,装在杯子里传递;空气容易泄漏,装在密封袋里传递。
传递过程中发现:石块很硬,有颜色,有固定形状,容易被传递;水没有颜色,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传递过程中容易洒漏;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不太好密封,传递过程中容易泄漏。空气特别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重量。 (5)小结:通过游戏,我们感知到空气在颜色、形状、流动性、轻重等方面有与石块和水不同的特征。 1. 整理对空气特征的认识 研讨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空气的特征有哪些新的认识?补充修正你的气泡图。 2. 空气和一般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可以被感知、可以装起来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石块是拓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你还能举例说出一些固同学课下查找资料。
展 体、液体和气体吗?人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有兴趣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