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B.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C.缀行甚远 夫君子之行 D.屠自后断其股 狼自苫中探爪入
(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汝①人识字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父趣⑦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②累世:连续几代。③搦管:拿毛笔。④辄:就。⑤具币:准备钱币。⑥治状:写请柬。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 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
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 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 下 姓 字 多 矣 奈 何 姓 万 自 晨 起 至 今 才 完 五 百 画 也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增笑耳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苫蔽成丘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①若屈伸呼吸________ ②舍然大喜________ ③兴叹不已________ ④归忧益重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至 杨 文 广 被 田 柳 城 内 乏 粮 外 阻 救 蹙 然 兴 叹 不 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②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
(参考)纡:①解除,缓解;②宽裕;③同“抒”抒发。(《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
(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乙
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 , 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④不记录。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注释)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遽(jù):匆忙。⑤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后 赎 苎 于 束 中 得 金 五 两 以 手 巾 裹 之 (2)下列画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 C.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抵押) D.辄以金之半仰酬(酬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4)甑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氏城①新城,期十五日而成。段乔②为司空③ , 有一县后④二日,段乔执其变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⑤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子高曰:“诺。”乃见段乔。自扶而上城。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予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尝有也。”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②段乔:战国时韩国大臣,③司空;官名,主管建筑工程。④后:拖延。⑤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话剧社要排演这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请完成相关任务。 (1)疏通词义。 ①积累迁移法:
由《陈太丘友期行》中“期”的积累,迁移可知选文中“期十五日而成”的“期”是 之意。 ②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可推测选文中“段乔执其吏而囚之”的“囚”是 之意。 ③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的相关义项,“未尝有也”中“尝”的意思是 , “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中的“使”的意思是 。(填序号)
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 使:①假若;②旅造;③出使 (2)疏通句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 (3)表情要恰当。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表情甲):“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子高曰(表情乙):“诺。”
A愤怒 B.急切 C.得意 D.镇定 ①表情甲选择 , 因为 。 ②表情乙选择 , 因为 。
(4)请帮助小华同学解答看完排演后的困惑。
小华:我好像没看懂啊!段乔为什么最终释放了那个被囚禁的官员? 我:这得益于封人子高精妙的劝说艺术: 。
7.课外阅读
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② , 旋觉轻安③。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④ , 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⑤翁。”道人得诗径去⑥。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⑦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
①朱文公:朱熹,宋代哲学家、教育家。谥“文”,世称朱文公。 ②熨:中医外治法之一,用药热敷。 ③旋:一会儿。 ④筇:一种竹子,可用来做手杖。 ⑤勃窣:跛行,一瘸一拐地走。⑥径:就,即。 ⑦亟:急忙,赶紧。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厚谢之 之________ ②但欲追索其诗 但________
(2)将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文。(注意加点字的意思) 未数日,足疾大作 , 甚于未针时。
(3)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变化,从他想要追回诗作的做法来看,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敌:________ ②弛担持刀 弛:________ ⑶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 ⑤狼亦黠矣 黠: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文中的狼有哪些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这篇课文给你哪些启示?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的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年与时驰 ________ ②俭以养德 ________ ③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④意与日去 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诫子书》作为古代家训中的名篇,在很多方面给人以力量和启迪。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格式,谈谈你的感受,字数不少于80。
例: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在书信的后半部分,诸葛亮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诲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唯有珍惜时间,方能不负芳华,成就梦想。虽是老生常谈,但慈父对儿子的教导,字字句句皆出真心,启人深思。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屠大窘 窘:________ ②眈眈相向 眈眈:________ ③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__ ④意暇甚 意:________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通过写人与狼的斗争,表现了狼_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作答) (4)简要评价屠户“杀狼”的行为?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 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D.年与时驰 驰:消失,逝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① , 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② , 见其神格③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④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 , 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选自邹弢《三借庐笔谈》)
(注释)①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②弈:下棋。③神格:神色与气质。④厅事:指大堂。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为放风筝之戏/元方时年七岁 B.庄直入索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童子何来/将复何及
D.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旧 画 一 堂 龙 不 吟 虎 不 啸 花 不 闻 香 鸟 不 叫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选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描写的人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D
解析: (1)D
(2)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D
2.B
解析: (1)B
(2)天 下 姓 字 多 矣 /奈 何 姓 万 /自 晨 起 至 今/ 才 完 五 百 画 也 (3)学习的敌人是骄傲自满。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3.D
解析: (1)仅,只;神情,态度;覆盖,遮蔽
(2)①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②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3)D
4. (1)你;同“释”,解除、消除;停止;更加
(2)至 杨 文 广 被 围 柳 城/ 内 乏 粮/ 外 阻 救/ 蹙 然 兴 叹 不 已 (3)①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②家人于是劝他出去游玩,来缓解他(焦虑)的情绪。
(4)不是。“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乙文中的沈屯子在听书时为历史人物杨文广将军被围困而忧虑,这是杞人忧天。而沈屯子看到尖锐的竹末,怕不小心刺到行人,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算杞人忧天。
5.D
解析: (1)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2)D
(3)①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②施主拾到后还能送还,这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啊。
(4)甑彬:拾金不昧。主动将藏于苎麻中的五两金子送还给西库,且坚决不收作为酬谢的一半金子。
6.B
解析: (1)约定;关押、囚禁;③;②
(2)这城墙修得真漂呀!真算得上一件大功了,您一定能得到重赏了。
(3)B(急切);因为他的父亲被囚禁起来,可能面临死罪,情况紧急,从“走告”中的“走”字可以看出。;D(镇定);因为封人子高胸有成竹,对自己的劝说艺术很自信,从他简练干脆的回答“诺”中可以看出。
(4)封人子高对段乔修筑城墙的功劳不吝言辞,大加赞赏。赞赏段乔能不处罚杀戮一个人,就把城墙修得如此漂亮!从古到今,功劳这样大还没有过。赞赏中暗示段乔不能处罚杀戮一个人。封人子高说服别人,说了又不让人看出是在说服他。 7. (1)他,代道人;只,只是
(2)没过几天,腿病发作得非常厉害,比没有针灸时更严重。 (3)大喜;叹息;为他人着想/有责任心
8. (1)攻击;解除,卸下;像狗一样;挖洞;狡猾
(2)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3)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等可以看出狼贪婪凶残的特点;从“耽耽相向”“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等可以看出狼狡猾的特点。
(4)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决不能妥协退让,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9.C
解析: (1)C
(2)疾行,指迅速逝去;培养;增长;意志
(3)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4)示例1:节俭的力量。俭就是节俭、俭朴。在生活中能做到不以物欲左右自己的心志,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宁静。“俭以养德”,强调的是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质的关键性作用。这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的总结,也是他严于律己的人生写照
示例2:简约的力量。言简意丰,韵味悠长。诸葛亮的这封家书,用短短几十字,就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讲得透彻深刻。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饰雕琢。作者以平易的说理将自己的平生经验全数传达给儿子
示例3:宁静的力量。静就是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静就是享受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做到静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静静的沉思,安静的反思自己的作为。“非宁静无以致远”,摒除了名利的束缚,自然就能淡泊自处;做到淡泊和宁静,就能志向明确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10. (1)处境困迫,为难;凶狠注视的样子;像狗似的;这里指神情,态度;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黠(变诈)
(4)文中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若不是狡诈的狼步步紧
逼,屠户也不会杀狼,所以屠户杀狼是自卫的正义之举;在看清恶狼本性后,屠户没有怯懦退缩,体现了人性中勇敢镇定和智慧的一面。
11.C
解析: (1)C (2)B
(3)①不清心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②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险躁则不能治性
12.B
解析: (1)B
(2)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
(3)示例一:庄有恭和元方都是睿智、不卑不亢、才思敏捷的孩子。如庄有恭看到厅中的棋子,马上应声回答;元方对于友人的诘难马上有理有据进行反驳。示例二:友人和将军都是无礼,不懂得尊重儿童的人。如将军急促喝问庄有恭,并让他用张贴的画做对子。友人自身迟到却对子骂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