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一、 看图猜成语。(8)

( )

( )

二、 选一选。(8)

( )

( )

三、猜字谜(猜一个字)。(16) 1.一家十一口。 ( ) 2.一百减一。( ) 3一月七日。( ) 4.一只狗四个口。( ) 5.十三点。( ) 6.十二点。( ) 7.十个哥哥。( )

8.此字不奇怪,芬芳又自在,七人头上草,大家都喜爱。( 四、请你写出下列句子的谐音意思。(16) 1.十文钱掉了一文——_________ 2.一条腿的裤子——_________ 3.一二三五六——_________ 4.小苏他爸——_________ 5.猪八戒照镜子——_________ 6.千年的石佛像——_________ 7.老太婆上鸡窝——_________ 8.腊月天气——_________ 五、常识题。(17) 1.连一连。(8)

) 王羲之 《玄秘塔碑》 颜真卿 《兰亭序》 柳公权 《研山帖》 米芾 《祭侄文稿》 2.选一选。(9)

①行书 ②楷书 ③草书

( ) ( ) ( ) 五、仿写下面一段《百家姓》(要求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8)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27)

错别字调查报告。

目的:寻找街头错别字,并记录或者拍下来,并分析原因。

我主要调查了菜场的广告牌和商店的招牌,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用谐音乱改成语。

如发屋把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非同一般写成菲童衣般,一家饭店把海鲜急转弯写成海鲜急转湾等。 (2)写错字、别字现象。

如白沙菜场摊位前鲳鱼写成叉鱼,把鸡蛋写成了鸡旦。又如补胎冲气、禁止仃车等错误标示。 (3)繁体字混用现象。 调查感受:

(1)很多商家有意把字写错,为的是引起顾客的注意,有一种广告效应。 (2)调查中很少发现错别字了,真正写错别字的是一些小摊小贩,期望他们加强学习,正确写字。

(3)我觉得这次调查好处非凡,让我明白了我们要正确使用文字,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认认真真,减少错别字。

1.调查中都出现了哪几类问题?请你从文中找出。(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家为什么会写错别字?(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次调查你得到了哪些启示?(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反败为胜 朝不保夕 笑里藏刀 杯弓蛇影 二、②③④①

三、1.吉 2.白 3.脂 4.器 5.汁 6.斗 7.克 8.花 四、1.久闻(九闻) 2.成群 3.没事(没四) 4.老苏(老输) 5.自找难堪 6.老实人(老石人) 7.笨蛋(奔蛋) 8.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五、1. ②④①③ 2. ②①③ 六、略

七、1. (1)用谐音乱改成语。(2)写错字、别字现象。(3)繁体字混用现象。 2. 有一部分是为了引起顾客的注意,有一种广告效应,另一部分是因为学习不够导致的错误。

3.我们平时要认真学习,认真书写文字,在学习中坚决杜绝错别字,传承发扬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