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妈妈的爱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儿歌,丰富幼儿词汇“暖暖的、满满的、圆圆的、红红的”。
2、感知妈妈对自己的关爱,能大胆地向同伴进行讲述。 3、乐于参与活动,增进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与儿歌内容相符的情境课件,如妈妈为宝宝穿衣;妈妈为宝宝做饭等情境。 2、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歌曲中都唱到了谁?
教师提问: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老师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你们来听听儿歌里的妈妈是怎样爱宝宝的。
2、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中的相关情境,一边有感情地诵读儿歌,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涵。
教师出示妈妈为宝宝穿衣的情境图,诵读“宝宝冷了,妈妈把爱藏在暖暖的外套里”。 教师提问:儿歌里的宝宝怎么了?妈妈是怎么做的?妈妈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妈妈爱宝宝!
照此句式依次引导幼儿通过儿歌中的每个生活细节,感受妈妈爱的无处不在。 3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有感情地诵读儿歌2---3遍,教师注意纠正幼儿发音。 4、教师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并乐于表达自己对妈妈爱的情感。
教师:小朋友,你们的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
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可以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大胆讲述,鼓励幼儿将爱大声讲出来:“妈妈,我爱你!”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将爱勇敢地向其他人表达出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壮族娃娃“对山歌”
活动准备
影片《刘三姐》的VCD,对歌的挂图,壮族音乐《小金风》《什么水面打筋斗》。 活动过程
1.复习壮族舞蹈《小金风》。
2.欣赏影片《刘三姐》片段,讲述刘三姐与阿牛哥、莫老爷、秀才们对歌的故事,了解广西壮族人民爱对歌的风俗习惯。然后讨论对山歌的形式以及壮族的服饰、道具等。
3.欣赏对歌的音乐《什么水面打筋斗》。 (1)听录音,要求幼儿安静仔细地听。
(2)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歌中的内容,如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雨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4.学唱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1)整体教唱歌曲,要求幼儿唱好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 (2)教师唱领唱部分,幼儿集体唱齐唱部分。 5.学习创编歌词。
(1)教师示范创编歌词,例如什么有脚不走路 (2)幼儿学习创编歌词。 活动二 对山歌游戏 活动目标
1.扮演壮族娃娃,充分感受对山歌的乐趣。 2.加深对领唱和对唱的理解。
活动准备
壮族服装及首饰;绣球、花伞、扇子、秀才帽、扁担等道具;音乐《什么水面打筋斗》。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2.《对山歌》游戏。
引导并鼓励幼儿利用投放的道具、壮族服饰等,把自己打扮成壮族娃娃,进行自我即兴表演,也可用乐器作即兴伴奏。
对山歌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1)齐唱,要求用自然的声音唱出山歌优美的旋律。 (2)教师领唱,幼儿集体齐唱。
(3)幼儿分男女进行对歌,要求对歌衔接紧凑,并要求在(众)嗨,打筋斗(众)嗨,起高楼等处,唱得有力、整齐。
(4)也可把幼儿分成男女队玩《对歌》游戏:先按原歌曲进行对歌,唱对的一方挂上一绣球,然后两队创编歌词进行对唱。当A方唱出问题,B方对不上歌时,A方可加一个绣球,最后决出优胜队。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穿上民族服饰,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对唱或两人对唱,还可到美工角绘画民族小娃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