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数学总复习之【立体几何好题难题集萃】

高考数学总复习之【立体几何好题难题集萃】

2022-02-2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决战高考

立体几何好体难解集萃 含答案

浙江理( 14) ( 安徽卷)理科数学 ( 16)多面体上,位于同一 条棱两端的顶点称为相邻的, 面 内,其余顶点在 个顶点到

的距离分别为

如图,正方体的一个顶点 A 在平

A 相邻的三

的同侧,正方体上与顶点

的距离可能是:

1,2 和 4, P 是正方体的其余四个

顶点中的一个,则 P 到平面

① 3; ② 4; ③ 5; ④6;⑤7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 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

..

D 1

C1

A 1

D

C

B

A

B 1

解:如图, B、D、 A1 到平面

为 3,所以 D1 到平面

的距离分别为 1、2、 4,则 D、 A1 的中点到平面

的距离为

的距离为 6;B、A1 的中点到平面

5

2

的距离

,所以 B1 到平面

1

距离为

5;则 D、B 的中点到平面

的距离为

3,所以 C 到平面 2

的距离为 3; C、A 的中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7

,所以 C1 到平面

的距离为 7;而 P为 C、 C1、 B1、 D1

中的一点,所以

选①③④⑤。

3. 过平行六面体

2

ABCD A1B1 C1 D1 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 , 其中与平面 DBB1D1 平

行的直线共有 D A .4条 4、若 P 是平面

B . 6 条

相交 平行

C

D

. 8 条

D

.12 条

外一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过 P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

(B )过 P 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 ( D)过 P 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

垂直 平行

(C)过 P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

【说明】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唯一性)

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 (存在性)

(浙江文 )(17)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 ,AD ∥ BC,∠ BAD=90 °,PA⊥ 底面 ABCD ,且 PA= AD=AB=2BC,M 、 N 分别为 PC、 PB 的中点 . (Ⅰ )求证: PB⊥ DM;

(Ⅱ )(文 )求 B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 (理 ) 求 CD 与平面 ADMN

解:方法一:

(Ⅱ) (文 )连结 DN , 因为 PB⊥平面 ADMN ,

所成的角

决战高考

所以∠ BDN 是 BD 与平面 ADMN 在 Rt BDN 中 , sin BDN

所成的角 .

BN 1

, BD 2

.

故 B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是

方法二:

6

如图,以 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 xyz ,设 BC=1 ,则 A(0,0,0)

P(0,0,3), B(2,0,0), M (1, ,1), D (0, 2,0)

1

2

(Ⅱ)因为 因此

PB AD (2,0, 2) (0,2,0)

0

所以 PB ⊥AD. 又 PB⊥ DM.

PB AD 的余角即是 B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 . PB AD

因为 cos

所以 PB AD

=

3

3

因此 B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为.

6

( 理)

(II )取 AD 的中点 G ,连结 BG 、 NG ,

则 BG//CD ,

所以 BG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和 C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相等 . 因为 PB

平面 ADMN ,

所以 BGN 是 BG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 . 在 Rt BGN 中, sin

BNG

BN BG

10 5

.

故 C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是 arcsin

10

.

5

方法二:如图,以 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 xyz ,设 BC

1,则

A(0,0,0), P(0,0, 2), B(2,0,0), C (2,1,0), M (1, ,1), D (0, 2,0) . 2

(II ) 所以 PB 因此

因为 PB AD

1

(2,0, 2) (0,2,0)

0 ,

AD ,又因为 PB DM ,所以 PB

平面 ADMN .

PB, DC 的余角即是 C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 .

,

PB DC

因为 cos

PB DC |PB| |DC|

10 ,

5

所以 C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为 arcsin 10 .

5

18、如图,已知正三棱柱

ABC-A 1 B1C1 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

CN

B1

决战高考

A1

均为 1, M 是底面 BC 边上的中点, N 是侧棱 CC1 上的点,且

= 2C 1N.

C 1

(Ⅰ)求二面角 B 1- AM - N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N

(Ⅱ)求点 B1 到平面 AMN 的距离。

解法 1:(Ⅰ)因为 M 是底面 BC 边上的中点,所以

AM BC,又

NM ,

AM

CC1 ,所以 AM 面 BC C1 B1 ,从而 AM B1M, AM

A

B M C

所以

B1MN 为二面角, B1—AM—N

B1B2

的平面角。又

B1

M=

BM 2

1 1

4

5 2

,MN=

MC 2 CN 2

1 4 4 9 5 , 6

连 B1N,得 B1 N= B1C1 2

C1N 2

1

1

10 ,在 3 MN

9

B1M

2

B1 MN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B1MN

2

B1N

2

5 4

2 B1M MN

25 10 36 9 5 5

2

2 6

5

。故

5

所求二面角 B1 — AM—N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5 。

5

(Ⅱ)过 B 在面 BCC B 内作直线

1

1 1

B H

1

MN ,H 为垂足。

又 AM

平面 BCC1 B1 ,所以 AM B1 H。于是 B1 H 平面

AMN ,故 B1 H 即为 B1 到平面 AMN 的距离。在 R1 B1 HM 中,

B1 H = B1 M sin B1MH

5 2

1

1 5

1 。故点 B1 到平面

AMN 的距离为 1。

解法 2:(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B1 (0, 0, 1), M ( 0, ,0),

2

1

C(0,1,0), N (0,1, ) , A (

2 3

3 1

,

,0 ),所以,

2 2

决战高考

AM

,1), MN ( 3 ,0,0) MB1 (0,

2 2

1

(0, ,) 。

2 3

12

因为

MB1 AM

3 2

0 0 ( 1) 0 1 0所以 MB

1 2

AM ,同法可得 MN AM 。

故﹤ MB , MN ﹥为二面角

1

B — AM— N的平面角

1

∴ cos﹤ MB1, MN ﹥=

MB1MB1

5

MN MN

12 5 5 2 6

5 . 5

故所求二面角 B1 — AM— N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5 。 5

(Ⅱ)设 n=(x,y,z) 为平面 AMN 的一个法向量,则由

n AM , n MN 得

3

2

x

0

x 0

,1)

1 2

y

2

z

0

y

4 z

故可取 n

(0,

3

3 4

3

设 MB1 与 n 的夹角为 a,则 cosa

MB1 n MB1 n

5 3

5 5 2 3

5 2 5 2

2 5 3

所以 B1 到平面 AMN 的距离为 MB1

cos a

5

1。

(17)(本小题共 14 分)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

P ABCD 中, AB

P

AC,PA

平面

ABCD ,且 PA AB,点 E 是 PD 的中点 . (Ⅰ)求证: AC PB ;

(Ⅱ)求证: PB // 平面 AEC ;

(Ⅲ)求二面角 E AC B的大小 .

解:( 1)由 PA 平面 ABCD 可得 PA AC

又 AB

E

AC

AC ,所以 AC 平面 PAB,所以 PB

A

B

O

( 2)如图,连 BD交 AC于点 O,连 EO,则EO是△ PDB的中位线, EO// PB

PB// 平面 AEC

D

F

C

( 3)如图,取 AD的中点 F,连 EF, FO,则 EF 是△ PAD的中位线, EF// PA 又 PA

//

决战高考

平面 ABCD , EF 平面 ABCD

同理 FO 是△ ADC的中位线, FO AB FO AC由三垂线定理可知

AC- D的平面角 . 又 FO= AB= PA= EF

11

EOF是二面角 E-

EOF=45 而二面角 E AC

B 与二面角 E- AC

2

-D 互补,故所求二面角 E

2

AC B 的大小为 135 .

(19)(本小题满分 14 分,第一小问满分 4 分,第二小问满分 5 分,第三小问满分 5 分)

在正三角形 ABC 中, E、F、P 分别是 AB 、AC 、BC 边上的点,满足 AE:EB = CF:FA = CP:PB=1:2(如图 1)。将△ AEF 沿 EF 折起到 B 成直二面角,连结

A 1B、 A 1P(如图 2)

A1 EF 的位置,使二面角 A 1- EF-

(Ⅰ)求证: A 1E⊥平面 BEP;

(Ⅱ)求直线 A 1E 与平面 A1 BP 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二面角

B -A 1P- F 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A

B

A 1

E

E

F

F

P

C

B

P

图 1

C

图 2

19(06 年江苏 19 分 )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基础知识,

以及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 角和距离的计算等, 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3

解法一:不妨设正三角形 在图 3中,过 F作 FM⊥

ABC 的边长为

A1P与 M,连结 QM,QF, ∵ CP=CF=1, ∠ C=600,

∴△ FCP是正三角形,∴ PF=1.有 PQ

1

∵A 1E⊥平面 BEP, EQ

2

BP 1 ∴ PF=PQ① ,

EF 3

∴ A1E=A1Q,

∴△ A1FP≌△ A1QP从而∠ A1PF=∠ A1PQ② ,

由①②及 MP为公共边知△ FMP≌△ QMP, ∴∠ QMP=∠FMP=90, 且 MF=MQ,

o

从而∠ FMQ为二面角 B- A1P- F 的平面角 .

1

AQ PQ 1

决战高考

在 Rt△ A QP中,A Q=AF=2,PQ=1, 又∴ A1P 5.

1

1

∵ MQ⊥ A 1P∴ MQ

0

A1P

2 5 5

∴ MF

2 5

5

在△ FCQ中 ,FC=1,QC=2, ∠ C=60

, 由余弦定理得 QF3

在△ FMQ中, cos FMQ

MF

2

MQ QF

22

7 8

2MF MQ

∴二面角 B - A 1P- F 的大小为

arccos

7 8

[06 浙江 ( 理 )17] 如图 ,在四棱锥 P-ABCD 中 ,底面为直角梯形 ,AD ∥ BC, ∠ BAD=90°,PA⊥底面 ABCD, 且 PA= AD=AB=2BC,M 、N 分别为 PC、 PB 的中 点 .

变式 1:求面 PAB 与面 PCD 所成角 利用面积射影或转化为有棱二面角

变式 2:E 为 AD 中点 ,求面 PAB 与面 PCE 所成角

L

R

E

Q

点面距离

[06 湖南 (理 )18] 如图 4,已知两个正四棱锥

( Ⅰ ) 证明 PQ⊥平面 ABCD;

P-ABCD 与 Q-ABCD 的高分别为

1 和 2,AB=4.

( Ⅱ ) 求异面直线 AQ与 PB 所成的角 ; ( Ⅲ ) 求点 P 到平面 QAD的距离 .

z P

P

D

O

A x

B

C

y

D C

Q

A B

决战高考

解法一:

(Ⅰ).连结 AC、 BD ,设 AC

都是正四棱锥,所以

BD O . 由 P- ABCD 与 Q- ABCD

PO⊥平面 ABCD ,QO ⊥平面 ABCD .

PQ⊥平面 ABCD .

从而 P、O、 Q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

( II )由题设知, ABCD 是正方形, 所以 AC

BD .由( I),PQ 平面 ABCD ,

故可以分别以直线 CA 、DB 、QP 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上图),

由题设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

2,0, 2), PB

P(0,0,1) , Q(0,0, 2) , B(0,2 2,0)

所以AQ (2

(0,2 2, 1) ,于是 cos AQ, PB

AQ PB AQ PB

3 .

9

从而 异面直线 AQ 与 PB 所成的角是 arccos

3

.

9

( Ⅲ ) .由(Ⅱ),点 D 的坐标是 ( 0,- 2 2 , 0), AD (22,2 2,0) ,

PQ (0,0, 3) ,设 n ( x, y, z) 是平面 QAD 的一个法向量,

由 n AQ

n AD

0 0

2x z x y 0

0.

取 x=1,得 n

(1, 1,

2 ) .

所以点 P 到平面 QAD 的距离 d

PQ n

3 2 2

..

n

解法二:

(Ⅰ).取 AD 的中点 M,连结 PM , QM . 因为 P- ABCD 与 Q- ABCD

AD⊥ PM , AD ⊥QM . 从而 AD ⊥平面 PQM. 都是正四棱锥,所以

又 PQ 平面 PQM ,所以 PQ⊥ AD . 同理 PQ⊥ AB,所以 PQ⊥平面 ABCD .

BD

O ,由 PQ⊥平面 ABCD 及正四棱锥的性质可知

(Ⅱ).连结 AC、 BD 设 AC O 在

PQ 上,从而 P、 A、Q、C 四点共面 . 取 OC 的中点 N ,连结 PN.

因为

P

PO

OQ

1, NO 2 OA

NO OC 1 ,所以 PO 2 OQ NO ,

OA

A

D C

M

O

B

Q

决战高考

从而 AQ∥ PN.∠ BPN(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 AQ

与 PB 所成的角 .连接 BN ,

因为 PBOB2

OP2

(2 2) 2 1 3 .

PN ON 2 OP2 (

2) 2 1

3

BN

OB2 ON 2

(2 2) 2 ( 2) 2

10

所以

PB2 PN 2 BN 2

9 3 10 3

cos

BPN

2PB PN

2 3

3

9 .

3

从而异面直线

AQ 与 PB 所成的角是 arccos .

9

( Ⅲ ) .由(Ⅰ)知, AD⊥平面 PQM,所以平面 PQM ⊥平面 QAD . 过P作PH⊥QM 于H,则PH⊥平面 QAD 1

,所以PH的长为点 P 到平面 QAD 的距离.

连结 OM ,则 OM

AB

2 OQ.所以

MQP

45 ,

2

又PQ=PO+QO=3,于是 PH 3 2

PQ sin 45

.

2

3

即点 P 到平面 QAD 的距离是

2 .

2

( 9)如图, O 是半径为 l 的球心,点 A 、B 、 C 在球面上, OA 、OB、 OC 两两垂直,

分别是大圆弧 AB 与 AC 的中点,则点 E、 F 在该球面上的球面距离是 B

(A)

(B) (C)

(D)2

4 3 2 4

EF 球面距离←∠ EOF← EF←题设条件

3.三种问题

接切问题、截面问题、折叠问题,非主干知识, 考查的频率不高,但它们不会被遗忘

1)接切问题往往需要根据图形的对称性,进行空间想象,合情推理,画出合理的截面图 1 [06 全国 (Ⅲ)9]

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

体积为 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16π B.20π C. 24π D.32π

E、 F

4,

决战高考

说明】几个结论:

1 )正四棱柱的对角线是外接球的直径 2 )正方体的对角线是外接球的直径 3 )正方体的棱长是内切球的直径

4 )若球与正方体的每条棱都相切,则正方体的面对角线是球的直径

例 2

[06 江苏 9]

两相同的正四棱锥组成如图 1 所示的几何体, 可放棱长为 1 的正方体内,

且各顶点 均在正方体的面上,

...

使正四棱锥的底面

ABCD 与正方体的某一个平面平行,

则这样的几何体体积的可能值有

(A)1 个 (C)3 个

(B)2 个

( D)无穷多个

两相同的正四棱锥组成如图 1 所示的几何体, 可放棱长为 1 的正方体内, 使正四棱锥的底面 ABCD 与正方体的某一个平面平行,且各顶点 均在正方体的面上,则这样的几何体体

...

积的可能值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 D)无穷多个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正四棱锥的体积

【正确解答】 由于两个正四棱锥相同, 所以所求几何体的中心在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

ABCD

中心,有对称性知正四棱锥的高为正方体棱长的一半,

影响几何体体积的只能是正四棱锥底

D.

面正方形 ABCD 的面积,问题转化为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的内接正方形有多少种,所以选

2)截面问题难有定式可循,往往难度较大

棱长为 2 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 图中三角形 ( 正四面体的截面 ) 的面积是 C

, 若过该球球心的一个截面如图

1, 则

A.

2 2

B

3 2

C . 2

D

. 3

图 1

3)折叠与展开

折叠与展开的关键是在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中各元素之间位置关系与

决战高考

数量关系是否变化

折叠所得立体图形中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需要在平面图形

中寻找

展开所得平面图形中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需要在立体图

形中寻找,展开体现了降维、化归思想

(06 山东理 12 题 )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 AB= 2DC= 2,∠ DAB=60 °,E 为 AB 的中点,将 △ADE 与△ BEC 分别沿 ED、EC 向上折起,使 A、B 重合于点 P,则 P-DCE 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C

(A)

4 3 27

(B)

6 2

(D)

(C)

6 8

6 24

(06 江西文 )15.如图,已知正三棱柱

ABC 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1,高为 8,一质点自 A

10 .

点出发,沿着三棱柱的侧面绕行两周 ..到达 A1 点的最短路线的长为

C

A

B

C1

A1

B1

ABC A1 B1C1 沿侧棱 CC1 展开,

解:将正三棱柱

其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由图中路线可得结论。

4.四点加强

决战高考

1)加强设问的开放性 2)加强元素的不定性 3)加强条件的隐蔽性 4)加强知识的综合性

1)加强设问的开放性 ,就是改变以往”从条件到结论的直线思维模 式”,增加过程的探索性

[06 辽宁 (理)18]

角 A DE C的大小为

(18) (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正方形 ABCD . E 、 F 分别是 AB 、CD 的中点 ,将 ADE 沿 DE 折起 ,如图所示 ,记二面

(0

) .

(I) 证明 BF // 平面 ADE;

(II) 若 ACD 为正三角形 ,试判断点的结论 ,并求角 的余弦值 .

A 在平面 BCDE 内的射影 G 是否在直线

EF 上 ,证明你

B

C

A B

C

E

F

E

F

A

D

D

2)加强元素形式的不定性 ,就是增加过程中元素的运动变化,其表现

可以语言表达, 也可引入参数, 这就需要答题者寻求规律、 抓住本质 .

06 浙江 14:正方体在平面上的射影面积

06 湖北 18:引入参数,点 P 在 CC1 上运动

06 江西 15:折叠, P 在 BC1 上运动,求 PC+A1P

的最小值

还有题目中未出现运动迹象,但需要我们用运动变化的思想去解决的 3)加强条件的隐蔽性,就是加强对条件的等价转化

.

[06 辽宁 (理)16] 则 cosα=______

若一条直线与一个正四棱柱各个面所成的角都为 α,

本题转化为正方体

决战高考

[06 湖北 (理 )18] 如图 ,在棱长为 1的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 ,P 是侧棱 CC

1 上的一点 ,CP=m.

(Ⅱ)在线段 A1C1 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 Q, 使得对任意的 m, D1Q 在平面 APD1 上的射影垂直于 AP, 并证明你的结论。

利用三垂线定理转化,问题等价于“在

A1C1 上是否存在一点 Q,使

D1Q⊥ AP”

利用逆向思维转化,问题等价于“在 A1C1 上是否存在一点 Q,使 D1Q ⊥平面 ACC 1A1”,故 Q 是 A1C1

D1

C1

的中点

O1

A1

P

B1

G

D

C

O

A B

4)加强知识的综合性

在以往立几中有与简易逻辑、组合 (概率 )、解析几何的综合,今年又增加了与函数,数列、不等式的综合 .

[06 广东 (理)14] 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第 48 届世乒赛期间,某商店

1

橱窗里用同样的乒乓球堆成若干堆“正三棱锥”形的展品,其中第

堆只有 1 层,就一个球;第 2、3、4、,, 堆最底层(第一层)分别

按图所示方式固定摆放, 从第二层开始, 每层的小球自然垒放在下一层之上,第 n 堆第 n 层就放一个乒乓球, 以 f(n)表示第 n 堆的乒乓球总数,则 f(3)=___, f(n)=____;(答案用表示) .

决战高考

立几与数列的综合

[06 山东 (理 )16] ④如图, 已知正方体 ABCD- A1B1C1D1,P 为底面 ABCD 内一动点, P 到平面 AA1D1D 的距离与到直线 CC1 的距离相等,则 P 点的轨迹是抛 物线的一部分 .

立几与解几的综合

[06 江苏 18] 请您设计一个帐篷。它下部的形状是高 h 为 1m 的正六棱柱,上部的形状是侧棱长为 3m 的正六棱锥(如图所示) 。试问当帐篷的顶点 O 到底面 中心 O1 的距离为多少时,帐篷的体积最大?

立几与函数 导数的综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