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学》
第一讲 会计学基础
作业题2、简释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
答: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作业题4、简述会计与财务的区别与联系。
答:会计与财务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现实经济生活中,大财务理念被普遍接受。财务部门的工作既包括会计核算,又包括财务工作。会计侧重的是核算,财务侧重的是财务的价值管理,资金及资金运作等。两者都是为特定对象服务的。即存在财务主体和会计主体,作用的对象都是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对价值形态进行管理。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离不开会计。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必将缺乏坚实的基础,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将缺乏可靠的依据。
第二讲 财务报表阅读
作业题3:通过《会计与财务教程》第二章有关固定资产折旧的内
容,试分析下列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当年(采用某种会计处理方法的第一年)账面价值的影响。
以使用年限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例,说明直线折旧与加速折旧对企业当年资产、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资料:某机器设备购买价是80000元,预计使用4年(残值忽略不计)
答:使用年限法:第一年折旧额=80000/4=20000元,减少当年资产20000元,减少当年利润20000元,减少所得税支出5000元(所得税率按25%)。
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折旧额=80000*2/4=40000元,减少当年资产40000元,减少当年利润40000元,减少所得税支出10000元(所得税率按25%)。
两种折旧方法相比,加速折旧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比使用年限法(第一年)多减少资产20000元,多减少利润20000元,多减少所得税支出5000元。
第三讲 财务报表分析
作业题4:ABC公司简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同行业财务比率的平均标准分别如下:
要求:(1)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下列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销售净利率。
(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和同行业标准财务比率评价该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
答:(1)计算比率:
流动比率=465280/130291=3.57(约等于)
资产负债率=134541/646486*100%=20.81% 存货周转率=275939/(31712+55028)=3.18 存货周转天数=360/3.18=113(天)
应收账款周转率=659347/(56495+89487)=4.5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4.52=80(天) 销售净利率=103375/659347*100%=15.68%
(2)评价:ABC公司的流动比率为3.57,远高于同行业标准比率2.01,且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0.81%,也远低于同行业标准比率56%,因此,该企业的偿债能力强。
ABC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为113天,比同行业标准55天多58天,且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80天,也比同行业39天多41天,因此,该企业的运营能力较低。
ABC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为15.68%,比同行业标准13.12%高2.56个百分点,因此,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还不错。
第四讲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作业题2、简述预算的组织管理体系。
答: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合体,也是模式运行的主体,它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专职部门以及预算责任网络构成。
预算管理委员会在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是由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任主任委员,吸纳企业内各相关部门的主管,如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等人员组成。对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来说,预算管理委员会是最高管理
机构。
预算专职部门主要是处理与预算相关的日常管理事务,因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大部分是由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主管兼任,预算草案由各相关部门分别提供,获准付诸执行的预算方案是企业的一个全面性生产经营计划,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预算会议上所确定的预算案也绝不是各相关部门预算草案的简单汇总,这就需要在确定、提交通过之前对各部门提供的预算草案进行必要的初步审查、协调与综合平衡,因此必须设立专门机构来具体负责预算的汇总编制,处理日常管理事务。
预算责任网络是以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基础,本着高效、经济、权责分明的原则来建立的,是预算的责任主体,由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组成,臃肿的机构不但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而且影响预算管理应有作用的发挥。
作业题5、简述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
答:弹性预算是一种具有伸缩性的预算。在不能准确预测预期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成本形态及业务量、成本和利润的依存关系,按预算内可能发性的业务量编制的一系列预算。运用弹性预算能更好地对某个职能部门或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第五讲 资本投资决策
作业题5、计算题
(一)枫叶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1.5,现行国库券的收益率为4%,股票的市场平均报酬率为8%,请根据资本定价模型计算枫叶公司股票的报酬率。
答:枫叶公司股票的报酬率=4%+1.5*(8%-4%)=10%
(二)ABC公司普通股每股发行价为100元,筹资费用率为4%,预计下一次发放股利为每股10元,以后每年增长3%,请计算普通股资本成本。
答:普通股资本成本=10/100*(1-4%)+3%=12.6%
(三)某公司需购一台设备,该公司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6%,请根据净现值对A、B两个方案进行选择。有关数据如下:
答:NPVA= -100000+43000/(1+6%)+43000/(1+6%)(1+6%)+43000/(1+6%)(1+6%)(1+6%)=14939.52(元)
NPVB= -60000+35000/(1+6%)+20000/(1+6%)(1+6%)+15000/(1+6%)(1+6%)(1+6%)=3413.09(元)
因为NPVA>NPVB,所以选择方案A。
第六讲 营运资本管理
作业题4、简述持有存货的收益和成本。
答:持有存货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订货成本,持有成本,缺货成本。持有存货的收益可以过销售来实现,或把存货投资入生产,生产出新的产品后销售来实现其收益。
作业题5、简述存货的日常管理。
答:存货日常管理最常见的方法包括分级归口管理法、ABC控制法、零存货管理。
⑴分级归口管理法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存货以各种形态(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上,由从事供、产、销等方面活动部门管理使用。
⑵ABC控制法是对各类存货按照存货资金占用额的大小,分为ABC
三类,并根据其重要性对不同类别的存货采用不同控制方法的一种存货控制方法。
⑶零存货管理。当存货的供需在任何时候都相等时,企业即实现了零存货管理。零存货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只有在使用之前才从供应商处进货,从而将原材料或配件的库存数量减少到最小;只有在出现需求或接到订单时才开始生产,从而避免半成品的库存。因此,零存货管理可以避免存货储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用等费用以及存货占用资金以及库存物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但是,在企业的实践中,绝对的零存货是一种理想,一般难以实现;但这种存货管理的先进理念已经得到很多企业的重视和应用。
作业题6、计算题:掌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五章第210页至214页的例题。
答:已学习掌握例题。
第七讲 企业融资与资本结构
作业题3、简述银行借款和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答:(1)银行借款可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筹资的优点:筹资速度快;筹资弹性大;便于企业灵活安排。
短期借款筹资的缺点:筹资风险大;与其他方式相比,短期借款筹资方式资金成本较高。
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点:筹资成本低;筹资效率高;借款弹性较大。 长期借款筹资的缺点: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款较多;筹资规模较
小。
(2)普通股筹资优点: a. 没有固定利息负担;b. 没有固定的到期日;c. 筹资风险较小;d.能增加公司的信誉;e.筹资限制较少。
普通股筹资缺点:a. 资本成本较高。股利在税后支付,发行费用高, 普通股筹资的资本成本较高。b.容易分散控制权。利用普通股筹资,出售了新的股票,引进了新的股东,容易导致公司控制权的分散。
作业题4、A公司是一个生产和销售通讯器材的股份公司。假设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对于明年的预算出现三种意见:
第一方案:维持目前的生产和财务政策。预计销售45000件,售价为24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200元,固定成本为120元。公司的资本结构为400万元负债(利息率为5%),普通股20万股。
第二方案:更新设备并用负债筹资。预计更新设备需投资600万元,生产和销售量不会变化,但单位变动成本将降低至180元/件,固定成本将增至150万元,借款筹资600万元,预计新增借款的利率为6.25%。
第三方案:更新设备并用股权筹资。更新设备的情况与第二方案相同,不同的只是用发行新的普通股筹资。预计新股发行价为每股30万元,需要发行20万股,以筹资600万元资金。
要求:
(1) 计算三个方案下的每股收益和财务杠杆。
(2) 计算第二方案和第三方案每股收益相等的销售量。 (3) 计算三个方案下,每股收益为零的销售量。
(4)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哪个方案的风险最大?哪个方案的报酬最高?如果公司销售量下降至30000件,第二和第三方案哪个更好些?
请说明理由。
答:1.(1)计算三个方案下的每股收益: 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 每股收益=—————————————— 年末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利
方案一,每股收益=[ [45000 ×(240—200)—120万—400万×5%]×(1—40%)]/20=1.2元
方案二,每股收益=[ [45000×(240—180)—150万—600万×6.25%—400万×5%]×(1—40%)]/20万=1.875元
方案三,每股收益= [ [45000×(240—180)—150万—400万×5%]×(1—40%)]/40万=1.5元
(2) 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息税前盈余
财务杠杆系数=—————————————— 优先股股利 息税前盈余—利息— ————————— 1—所得税税率
第一方案,财务杠杆系数=[ [45000×(240—200)]—120万]/[ [45000×(240—200)—120万]—400万×5%—0]=1.5
第二方案,财务杠杆系数=[[45000×(240—180)]—150万]/[[45000×(240—180)—150万]—400万×5%—600万×6.25%—0] =1.9
第三方案,财务杠杆系数=[[45000×(240—180)]—150万]/[ [45000×(240—180)—150万]—400万×5%—0]=1.2
公司息税前盈余较多,增长幅度较大时,适当地利用负债性资金,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可增加每股盈余,使股票价格上涨,增加企业价值。
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增加了破产机会或普通股盈余幅度变动的机会所带来的风险,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就要增加负债,一旦企业息税前盈余下降,不足以补偿固定利息支出,企业的每股盈余下降得更快,甚至会引起企业破产,即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可能会产生好的效果,也可能会产生坏效果。
2.计算第二方案和第三方案每股收益相等的销售量 设销售量为X,则:
[ [X×(240—180)—150万—600万×6.25%—400万×5%]×(1—40%)]/20万=[ [X×(240—180)—150万—400万×5%]×(1—40%)]/40万
解得:X =40833件
3.计算三个方案下,每股收益为零的销售量。 当: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 = 0 时 每股收益为 0
第一方案:(240—200)X1—120万—400万×5%—0=0 计算得: X1=35000件
第二方案:(240—180)X2—150万—400万×5%—600万×6.25%—0=0
计算得:X2=34583件
第三方案:(240—180)X3—150万—400万×5%—0=0 计算得: X3=28333件
4、分析:
上述三个方案中,第一方案风险最大,第二方案报酬最高。 当公司销售下降至30000件时,第三方案更好。
说明1:从联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联合杠杆系数越大,联合风险越大,上述三个方案的联合杠杆系数分别为:
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边际贡献
联合杠杆系数=—————————————— 优先股股利 息税前盈余—利息— ————————— 1—所得税税率
第一方案,联合杠杆系数=[45000×(240—200)]/[ [45000×(240—200)—120万]—400万×5%—0]=1.5
第二方案,联合杠杆系数= [45000×(240—180)]/[ [45000×(240—180)—150万]—400万×5%—600万×6.25%—0]=4.32
第三方案,联合杠杆系数= [45000×(240—180)]/[ [45000×(240—180)—150万]—400万×5%—0]=2.7
因此,第一方案风险最大。
说明2:从每股收益情况看,三个方案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2, 1.875, 1.5],即第二方案报酬最高。
说明3:因三个方案的临界销售量分别为:[35000件、34583件、28333件],当公司销售量下降至30000件时,第三方案最好。
第八讲 股利分配管理和企业风险管理
作业题3、简述股利政策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答:1、股利政策的类型: (1)剩余股利政策
(2)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3)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2、影响因素:
(1)法律因素。主要有资本保全、净利润约束以及资本积累和超额累积利润。
(2)企业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盈利状况、资产的流动性、筹资能力、投资机会和资本成本以及企业的其他因素。
(3)股东因素。主要有稳定的收入、避税和控制权的稀释。 (4)其他因素。主要有负债契约的限制、政府对机构投资者的限制和通货膨胀。
作业题4、简述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构成。
答: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