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内力组合表(2013)

内力组合表(201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框架梁荷载组合表( ) 单位:弯矩(kN.m) / 剪力、轴力(kN) 第 页;共 页

内力组合 竖向荷载 恒载 杆 控 件 制 内 力 编 截 种 类 号 面 内力及承载力调整 由永久荷载效风载 wk S活载 重力荷载 代表水平地震作用 SEhk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应 控制的组合 地震作用效应与其 它 内力级差调整:强剪弱弯 承载力抗震调整 荷载效应的组SGk SQk SGE 调整项 调整后的 梁端剪力设计值 对地震作用组合所得的弯 矩及经过级差调整后的剪 力进行承载力调整 6=1.35 ×1+ 1 2 3 7a(b)=1.2×1+ 8a(b)=1.2×1+ 左风 4a 右风 4b 左震 5a 右震 5b 1.4×0.7×2 6 1.4×2+1.×40.6×4a(b) 1.4×4a(b)+1×.40.7×2 7a 9ab()= 1.2*3+1.*35a(b) Vb 10a(b)= M b Mlbr n 7b 8a 8b 9a 9b 10a 10b 10c 11a= 10a+10c 11b= 10b+10c 12a 12b M 左 端 V 中 梁跨 M M 右 端 V M 左 端 V 中 梁跨 M M 右 端 V 1

注:

1. 10c 栏内的VGb 指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即应乘以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1.2 2. 11a(b)栏内的弯矩仍为 9a(b)栏内的弯矩。

3.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第

框架柱荷载组合表( ) 单位:弯矩(kN.m) / 剪力、轴力(kN) 第 页;共 页

竖向荷载 重力恒载 活载 杆 控 内 件 制 力 编 截 种 S荷载组合 地震作用效应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内力及承载力调整 荷 载代表 值 风载 水平地震 作由永久荷载效应 用 控制的组合 与 其它荷载效应的 组合 内力级差调整 承载力抗震调整 + 强柱弱梁调整柱端强剪弱弯调整柱端剪力 针对有地震作用组合针对强柱弱梁及强剪弱 弯 矩设计值 Gk SQk SGE Swk SEhk 号 面 类 6= 1.35*1+ 1.4*0.7*2 6 设计值 的 组合结果 弯的调整结果 7a(b)=1.2×1+ 8a(b)=1.2×1+ 1 2 3 左风 右风 左震 右震 4a 4b 5a 5b 9a(b)= 1.4×2+1.4×0.6×4a(b) 1.4×4a(b)+1×.40.7×2 1.2×3+1.*35a(b) 7 a 7b 8a 8b 9a 9b 10a 左震 10b 右震 11a左震 11b 右震 12a 左震 12b右震 13a 左震 13b 右震 柱 M 上 N 端 V 柱 M 下 N 端 V 柱 M 柱 上 N 端 V 柱 2

M 柱下N 端 V

注:

1. 框架顶层梁柱节点及轴压比小于 0.15的梁柱节点无需进行本表 10 栏对柱端弯矩设计值的级差调整。

2. 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 1.5(二级)、1.3(三级)的增大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第

3. 11a(b)栏:采用经级差调整后的柱端弯矩( 10栏内的值)对剪力进行级差调整, 11a(b)栏内的弯矩填经过级差调整即 10 栏内的值,轴力为 9a(b)栏内的值。 4.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第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