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特训 人民版
时间:45分钟
[固基题组]
1.[2016·山西三诊]徐光启在谈及治蝗之策时,曾说:“陆田命县于天,人力虽修,苟水旱不时,一年之功弃矣;水田之制由人力,则地利可尽也,且虫灾之害又少于陆,水田既然,其利兼倍,与陆田不侔(mou,等、齐)也。”这体现出其“治蝗之策”是( )
A.均衡发展水旱种植业 B.大力发展水田农业 C.增加农业劳动力投入 D.充分利用旱地种植经验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徐光启认为陆田受制于水旱天灾,而水田则可以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并且水田不容易有虫灾之害,故其主张大力发展水田农业,B项正确。A、D两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2.[2015·黑龙江庆安期中]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C.火药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材料中“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是指道家对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火药是在道家炼丹时发明的最为突出的事例,所以答案选C项。A、B、D三项与道家没有直接关系。
3.[2016·南充模拟]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影响。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是伽利略的学说,排除A项;指南针促进了西方的新航路开辟,而非“文明的引擎”,排除B项;印刷术只是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展,而非根本动力,排除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武器。
4.[2016·洛阳月考]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
B.印刷术 D.指南针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印刷术的史实。由材料中“雕印”,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比较普及,由此可排除A项;由材料中“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可知当时宋朝政府并未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排除B项;宋人“议论时政之言”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北宋与契丹的关系,排除C项;由“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当时“议论时政之言”若广为流传的话,则会给宋朝政府的统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D项符合题意。
5.[2015·江西南昌质检]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这项发明是( )
A.指南针 C.造纸术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叙述了某一发明在打击旧贵族方面的积极作用和给人类和平带来威胁的弊端,只有火药与此相符。A、C、D三项与此不符。故答案为B。
6.[2015·绵阳一诊]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答案 A
解析 由“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说明“西学东渐”,由“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说明“中学西传”,故选A。
[提能题组]
7.[2015·福州模拟]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业水平最高 B.宋代活字印刷术已经普及 C.宋代印刷业出现竞争之势
欢迎下载! B.火药 D.印刷术
最新审定版试题 D.宋代中国传统文化重心的南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印刷术的发展。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当今天下,杭州印书最好,成都技术次之,最差的就是福建的印书。汴京虽然每年用的印板比杭州多,但技术比杭州差,印刷质量不好。成都和福建大多取材低廉,技术简易,成本低,销量好,所以不需要有太好的手工技艺,因此福建本能畅行全国。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宋代杭州印刷水平最高,A项说法正确;通过宋代几地印刷业的状况可以看出当时印刷业竞争激烈,同时也反映了宋代中国文化重心的南移,故C、D两项说法正确;B项“普及”的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8.[2016·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答案 D
解析 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项正确。
9.[2015·陕西榆林中学月考]1996年长沙在五一广场走马楼一带建设“平和堂”商厦,发掘出土多达十万片的三国吴简。对于这些吴简,认识正确的是 ( )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A.内容都以儒家学说为主 B.楷体是简牍上的主要字体
C.数量极多的吴简表明三国时期纸张尚未普及 D.吴简出土地都是吴都遗址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和辨析能力。A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楷体在三国时未成为主要字体,排除B;吴国的都城在建康,不是长沙,排除D。
10.[2015·江苏南京高三一模]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的理解有误的是( )
A.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B.《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 D.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 答案 B
解析 最早记录活字印刷术的是《梦溪笔谈》,故B错。
11.[2016·湖北武汉模拟]康熙年间,我国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览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 )
A.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科技 C.康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材料中地图三角测量采用西方技术,由此可见西方技术影响中国传统科技,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指明新技术是通过新航路传入的,故B项错误;新技术应用并不能说明康熙对引进西方新技术持积极态度,故C项错误;不能由康熙年间使用西方技术,就推知此时未实行闭关锁国,故D项错误。
12.[2015·怀化期末]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下列对材料表述正确的是( )
A.重儒学,轻奇巧淫技的传统思维阻碍了中国科技的现代化 B.中国的科技注重实用性
C.中国没有发展到现代的科技主要原因是缺乏逻辑推论思维 D.中国的专制政治是科技进步的政治基础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根据材料“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说明作者认为中国古代重儒学、轻科技的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科技的进步,故A项正确;作者分析的是中国传统科技没能向近代科技转变的原因而非古代科技的特点,故B项错误;由“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可知C项所述与材料不符;中国的专制制度日益阻碍科技进步,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13题26分,14题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统计。 类别 数目 数学 22 天文 历法 25 地学 25 化学 9 农学 25 机械 7 水利 7 轻工 8 兵器 8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材料二 中国人早在西汉时就发现了“勾三股四弦必五”的规律,然而勾股定律在西方则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哈雷彗星的观测记载,但该彗星却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分析“天文历法”发达的原因有哪些。(10分)
(2)材料二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什么特点?(6分)
(3)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政治背景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科技在明清时代不能深入发展的原因。(10分)
答案 (1)天文历法、地学、农学、数学等。
原因:天文历法的研究对农业生产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而农业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产业;统治者追求“君权神授”,为强化神秘的君权,政府加大对天文历法研究的投入。
(2)经验性知识,缺乏理论升华。
(3)中国古代科学研究主要重经验的积累,较少进行深层次规律性的探究;政治的专制,科举制的逐渐僵化,对外闭关锁国;中国的主导文化是儒学(理学),其重人伦、轻科学、轻实用的特性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由表格数据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主要为农业服务和神化君权的角度分析。第(2)问,中国古代科技主要以经验型、实用性为主。第(3)问,从题干给出的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材料三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中国的三大发明都进行了哪些奋斗(探索)。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对欧洲产生的最终作用是什么?(10分)
(2)据材料二在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方面,中国社会存在着什么问题?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8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
答案 (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使人们的思想解放;开辟新航路。形成了世界市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的进步。
(2)主要是当时中国人民愚昧落后,人口素质偏低。如何充分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并服务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于社会,受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的制约。
(3)差异:西方,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在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 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 第(1)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来分析资产阶级确立统治的活动和表现。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对欧洲产生的最终作用是推动了西方国家社会的进步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2)问分析材料二可以了解到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方面,反映中国人民的愚昧落后,缺乏科学意识等。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科技成果的运用受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的制约。第(3)问需要注意“文明发展”的前提。
欢迎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