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设施栽培基本技术及原理
作者:黄斌 李文霞 徐秋莲 刘四凤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淡季,更要补充一定的水果来满足新陈代谢。因此,果树设施栽培被日益重视。本文对果树设施栽培的基本技术及原理进行简要概述,以便为生产提供基本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果树;设施栽培;栽培技术;栽培原理 中图分类号:S628 文献标识码:A
果树设施栽培是近年来在商丘市新发展起来的反季节果树栽培技术,产值较高,既能给当地居民提供新鲜的果品,又能安排一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日益得到一些果农的认可和重视,特别是梁园区的双八镇万亩草莓大棚基地,每年前来观光、旅游、采摘、参观、考察的人达数万人次。本文对果树设施栽培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作简要概述。 1 设施果树生产的类型
果树设施生产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设施,通过创造和调控适宜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采用特殊的栽培技术手段,达到在果树非适宜生产地区和季节实现特定生产目标的一种生产形式。根据设施生产目的可分为避雨栽培、促成栽培和延迟栽培等不同形式。目前,我国北方以促成栽培为主,约占设施栽培的90%以上。我国的果树设施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北方设施果树生产主要以在冬春季提供鲜食水果为主要目的,所以通称为反季节生产。生产类型有2大类:以提早果树的生长发育为手段,实现果实在早春成熟上市;以延迟果树的生长发育为手段,实现果实在秋末或初冬成熟上市。 1.1 促成栽培
在果树未进入休眠或未结束自然休眠的情况下,人为控制进入休眠或打破自然休眠,使果树提早进入或开始下一个生长发育期,实现果实提早成熟上市。这种生产方式在双八镇的草莓生产上应用较多,在葡萄、甜樱桃上也有较成功的应用。 1.2 半促成栽培
在自然或人为创造低温条件下,满足果树自然休眠对低温量的要求。自然休眠结束后,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使果树提早生长发育,实现果实提早成熟上市。目前落叶果树的设施生产以这种方式居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延迟栽培
通过选用晚熟品种和抑制果树生长的手段,使果树延迟生长和成熟,实现果实在晚秋或初冬上市。延迟生产在葡萄、桃上有应用,但生产量较小。 1.4 促成兼延迟
在日光温室内,可利用葡萄具有1a多次结果习性,实行既促成又延迟、1a 2熟的栽培模式。
2 果树休眠调控技术
由于果树设施生产具有延长鲜果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扩大树种栽培区域、便于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果树生产新的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果树设施栽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果树休眠调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2.1 果树需冷量
落叶果树自然休眠需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通过。生产上通常用果树经历0~7.2℃低温的累积小时数计算,称之为果树需冷量。即果树在休眠期内有效低温的累积时数,为该果树的需冷量。但在果树的自然休眠过程中,温度变化是复杂的,需用犹他模型估算需冷量。不同果树的自然休眠需冷量差别很大,从几十个小时到超过2000h不等。一般葡萄、甜樱桃的低温需求量较高,草莓、桃较低,李、杏居中。在休眠期需冷量不足的情况下,加温将导致果树发芽延迟、开花不整齐,甚至出现枯死现象。 2.2 人工促进休眠技术
通常采用人工低温暗光促眠方法,即在外界稳定出现低于7.2℃温度时扣棚,同时覆盖保温材料,使棚室内白天不见光,降低棚内温度,并于夜间打开通风口和前脚底薄膜,尽可能创造0~7.2℃的低温环境。这种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有条件时,可在设施内采用人工制冷的方法,强制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促使果树提早通过自然休眠。目前,在甜樱桃促成栽培上,采用人工制冷促进休眠已有成功的例子。采用容器栽培的果树可将果树置于冷库中处理,满足果树需冷量后,再移回设施内进行促成栽培或人为延长休眠期,进行延迟栽培。采用低温处理促进草莓通过自然休眠已广泛应用,即在草莓苗花芽分化后将秧苗挖出,捆好后,放入0~3℃的冷库中,保持80%的空气湿度,处理20~30d,即可打破休眠。
2.3 人工打破休眠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果树自然休眠未结束前,欲使其提前萌芽开花需采用人工打破自然休眠技术。葡萄经石灰氮处理后,可比未处理的提前15~20d发芽。方法是用5倍石灰氮澄清液涂抹芽眼,即在1kg石灰氮中加5L温水,多次搅拌,勿使其凝结,沉淀2~3h后,用纱布过滤出上清液,加粘着剂或豆浆后涂抹芽眼。通常在自然休眠结束前15~20d左右使用,涂抹后即可升温催芽。1年1栽制和1年1更新制的结果母枝,距地面30cm以内的芽和顶端最上部的两芽不能涂抹,其间的芽也要隔1个涂抹1个,以免造成过多的芽萌发消耗营养和顶部两芽萌发后生长过旺。
在草莓上应用赤霉素处理具有打破休眠、提早现蕾开花、促进叶柄果柄伸长的效果。使用方法是用10mg/L赤霉素喷雾,尽量喷在苗心上,每株5mL左右,处理适宜温度为25~30℃,低于20℃效果不明显,高于30℃易造成植株徒长,所以宜在阴天或傍晚进行。一般在保温开始后3~4d处理,如配合人工补光处理,喷1次即可。对没有补光处理或休眠深的品种可在10d后再处理1次。人工补光创造长日照条件,有促进草莓打破休眠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安装100瓦白炽灯,每667m2安装40~50个,安装高度为1.5m,每天补光5h左右,将每天光照时间保持13h以上。
作者简介:黄斌(1969-),男,汉族,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林业局副局长,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果树栽培及林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