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克罗兹教学要素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达尔克罗兹的教学体系理论、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学习、研究和梳理,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并引发思考,从音乐教师的视角,有选择性地吸取其中有益的理念,借鉴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希望有助于音乐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态律动;节奏;即兴 一、达尔克罗兹
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年),瑞士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在不断的探索中建立了一整套音乐教育体系——“体态律动教学体系”,对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要素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的精髓所在,这是他在自己从事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结晶。不仅仅只有他可以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我们所有的音乐老师都会看到这样的问题,如:学习声乐的学生只重视声音的训练而忽视的对歌曲情感的表现,学习器乐的学生们虽然手指灵活,读谱能力强,并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却普遍缺乏对音乐的情感反应,
还有一些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是一种数字式,机械式的反应,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丝毫不会觉得是在体验音乐,而觉得仅仅是一种考试所需要的东西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得不引起音乐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思考,我们的音乐教学使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感觉分离,使技术联系和艺术表现割裂。虽然不是每一个音乐教师都能像达尔克罗兹一样,因为问题的发现而研究出一套影响世界的教学体系,但我觉得,每个音乐教师都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目的,并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问题,想尽办法去解决,我想,这积跬步而行千里的行为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
达尔克罗兹第一个提出把”身体”加入音乐学习中,重视身体的存在和重要性,推崇自由律动,主张回归本能,体验自然的意愿。达尔克罗兹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具有开明的教育思想,研究和讲授过裴斯泰洛奇(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年瑞士著名教育家)的教育哲学和教学法,这对达尔克罗兹教育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他还研究许多著名教育学家和哲学家的思想观点,并融入到自己的音乐教育中。现代舞创始人伊莎伯拉·邓肯(isabella-duncan1877~1927)对达尔克罗兹教育理念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邓肯崇尚古希腊的艺术,追求通过人体动作神圣的表现人类精神的舞蹈,她的美学思想是“美即自然”,舞蹈核心是自由。在邓肯艺术思想的影响下,达尔克罗兹更加确定
了人的身体对音乐有着本能的感受力,他不仅把舞蹈动作加入体态律动,还把人体的运动看作是节奏的外在表现。在我们的音乐学习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把身体当做工具,从来没有把身体当做学习音乐的主角,让我们的身体出自本能的去体验和感受音乐。如:视唱的时候用手臂机械的划拍子,练耳的时候用脚打拍子,歌唱的时候身体不许乱动,必须按照大众审美观有姿势的进行身体摆动等等,这些动作基本上是为了稳住心中的节拍时值,并非完全是我们的身体对音乐的本能反应。作为音乐教师,在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探索身体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和感受音乐。我在视唱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用钢琴即兴伴奏将旋律弹奏一遍,让学生们感受,在我的弹奏过程中,学生们不只是静静的在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整个身体左右摆动,音乐的情绪展示在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律动中。我们先要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应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内在音乐感觉,如果从头到尾都是让学生跟着钢琴唱谱,他们的注意力会全部放在读谱上,要注意音准,还要注意节奏型,这样就会把刚刚的“表现”都收回去,且唱出来的音乐毫无感情色彩,对节奏的感受都变成了机械的划拍。
达尔克罗兹的教学体系中,节奏训练是核心,通过对音乐与身体关系的哲学思考,他认为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必须以音乐与身体运动结合的节奏运动为基
础。在我们平时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一般以教唱或欣赏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收,但在这个被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会随着音乐,身体主动做出一些起伏律动,或者点头摇头,或者抖脚摇手。这些身体动作的产生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强制性,也不是刻意。这并非是学生对旋律音高产生的反应,而是对音乐中的节奏的反应,这一发现正是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产生的最初源头,这是人体本生对音乐最原始最本能的反应,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达尔克罗兹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用节奏运动唤醒人的身体感受音乐的本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达尔克罗兹把体态律动和游戏结合,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管年龄大小,年级高低,游戏的方式都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接收信息,不仅不觉得有负担,而且会很享受课堂。比如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首先可以把这三种音符用身体运动来替代,慢走代替二分音符,蹲代表四分音符,跑代表八分音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熟悉了之后,用一首短小的歌曲为例,老师伴奏,学生围成一圈做动作,熟练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用不同的动作来代替这三种不同时值的音符,在游戏中掌握对这三种音符的学习。达尔克罗兹认为,我们的大脑和活动着的身体必定存在直接反应,任何乐思都可以通过身体表现出来,把音乐中节奏的特征与身体的运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微差、音乐内在美的细腻感受和敏捷反应力,进而使学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情绪及情感的能力。
即兴音乐活动这一要素是达尔克罗兹体系形成的标志,也是基础音乐教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以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即兴这一部分没有得到重视,忽略了学生创造性的开发。创造性的培养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比如诗词的写作,学生是在大量学习优秀的古诗词后,加上自己主观的思想(灵感)和想象,模仿古诗词的韵律进行写作,音乐学习也可以如此,当学生熟悉某一首歌曲后,可以进行即兴的模仿,或者模仿旋律,自己填词,然后进行表演,或者用原来的歌词,自己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表演给同学们看,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并多给与学生这种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这都是培养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的方式,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开发,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容易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即兴音乐活动可以帮助教师突出某一要素或者教育目的,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听音乐的好习惯、集中注意力、开发大脑,发展学生敏捷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
达尔克罗兹没有仅限于专注视唱练耳教学方面的知识,他还从舞蹈方面借鉴方法,寻找相应的姿势和动作,在探索身体律动的过程中,他研究运动和心理学的关系,以及音乐和身体训练结合,从而完善体态律动,使其既符合美学原则又符合运动原则,还符合心理发展的规律。我认为,一个理想的音乐教师,必须是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和艺术家,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吴跃跃主编.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