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乳剂的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破裂 E.酸败 答案:A
解析:乳析又称分层现象,系指乳剂长时间静置后出现乳滴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2.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A.乳化剂的HLB值 B.乳化剂的量
C.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数量比 D.制备工艺 E.分散介质的黏度 答案:C
解析:形成乳剂的类型由固体粉末与水相的接触角θ决定,一般θ<90°时易被水润湿,形成O/W型乳剂,乳化剂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硅皂土等;θ>90°时易被油润湿,形成 W/O型乳剂,乳化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等。θ主要由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数量比决定。
3.制备混悬液时为增加体系的黏度,加入的亲水高分子材料称为 A.助悬剂 B.润湿剂 C.增溶剂 D.絮凝剂 E.乳化剂 答案:A
解析:助悬剂的作用是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黏度,从而降低药物微粒的沉降速度,使混悬剂稳定性增加。目前常用的助悬剂有:亲水高分子助悬剂、低分子助悬剂、硅酸类、触变胶。
4.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以下应除外的一项是 A.制成可溶性盐 B.加入助溶剂 C.加入增溶剂 D.升高温度 E.使用潜溶剂 答案:D
解析: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主要有增溶、助溶、制成盐类、应用潜溶剂、改变部分化学结构、微粉化、固体分散体、制成β-CD等。
5.对高分子溶液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陈化现象 B.有电泳现象 C.有双分子层结构 D.有絮凝现象 E.稳定性较高 答案:C
解析:高分子溶液性质具有带电性,高分子溶液常因其某些基团的解离而带有电荷,具有电泳现象,稳定性较高,可发生陈化现象,但并不是具有双分子层结构。
6.芳香水剂属于 A.真溶液 B.高分子溶液 C.溶胶 D.乳浊液 E.混悬液 答案:A
解析: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属于真溶液。 7.下列液体制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 A.真溶液型液体制剂 B.高分子溶液
C.溶胶制剂
D.乳浊液型液体制剂 E.混悬型液体制剂 答案:E
解析:真溶液微粒大小nm<1,胶体溶液微粒大小nm1~500,乳浊液微粒大小nm>100
混悬液微粒大小nm>500;故以上液体制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 8.欲制备稳定的乳剂,必须加入 A.乳化剂 B.抗氧剂 C.着色剂 D.防腐剂 E.助悬剂 答案:A
答案:为了得到稳定的乳剂,除水相、油相外,还必须加入第三种物质,这种物质称为乳化剂,即乳剂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9.制备乳剂中油相为植物油时,油、水、胶的比例为 A.1∶2∶1 B.2∶2∶1 C.3∶2∶1
D.4∶2∶1 E.5∶2∶1 答案:D
解析: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植物油比例为4:2:1;挥发油比例为2:2:l;液状石蜡比例为3:2:1。
10.下列有关溶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多分子聚集体作为分散相的高度分散体系 B.体系存在强烈的布朗运动
C.溶胶加入高分子化合物后稳定性与亲水胶相同 D.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E.有界面动电现象 答案:A
解析:胶体溶液外观与溶液相似,其中分散相质点以多分子聚合体形式分散的胶体溶液,属于非均匀分散体系,而非高度分散体系。
二、共用题干选择题 (11~14题共用题干)
均相液体制剂为均匀分散体系,从外观看是澄明溶液,其中的固体或液体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属热力学稳定体系。非均相液体制剂为多相分散体系,药物以分子聚集体微粒或液滴形式分散,属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包括真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四种。
11真溶液的分散相微粒大小
A.分散相小于1nm B.分散相在1~100nm C.分散相在~100μm D.分散相在~10μm E.分散相在1~100μm 答案:A
解析:真溶液的分散相微粒大小为<1nm,其特征为以分子、离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 12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微粒大小
A 分散相小于1nm B.分散相在1~100nm C.分散相在~100μm D.分散相在~10μm E.分散相在1~100μm 答案:B
解析: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含缔合胶体溶液。分散相微粒大小在1~100nm范围。
13乳浊液的分散相微粒大小
A 分散相小于1nm
B.分散相在1~100nm C.分散相在~100μm D.分散相在~10μm E.分散相在1~100μm 答案:C
解析:乳浊液的分散相微粒大小>100nm,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制备
14混悬液的分散相微粒大小 A 分散相小于1nm B.分散相在1~100nm C.分散相在~100μm D.分散相在~10μm E.分散相在1~100μm 答案:D
解析:混悬液的分散相微粒大小>500nm ,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
(15~18题共用题干) 15乳剂常用的制备方法 A 热溶法 B.溶解法
C.分散法 D.凝聚法 E.湿胶法 答案:E
解析:湿胶法又称水中乳化剂法,乳剂制备常用方法。其流程为:水乳化剂→研匀→加油→成初乳→加水至全量。
16混悬液常用的制备方法 A 热溶法 B.溶解法 C.分散法 D.凝聚法 E.湿胶法 答案:C
解析: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17溶胶常用的制备方法 A 热溶法 B.溶解法 C.分散法 D.凝聚法
E.湿胶法 答案:D
解析:物理凝聚法:改变分散介质的性质使溶解的药物凝聚成为溶胶;化学凝聚法 借助于氧化、还原、水解、复分解等化学反应制备溶胶的方法。
18溶液剂制备 A 热溶法 B.溶解法 C.分散法 D.凝聚法 E.湿胶法 答案:B
解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水蒸气蒸馏法。
三、简答题
19.乳剂有那些特点?
答案: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提高生物利用度;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服用方便,如鱼肝油;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也可加入矫味剂;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
2021响乳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乳化剂的性质与用量,乳化剂用量越多,乳剂越稳定,一般为%~10%;
分散相的浓度与乳滴大小,分散相的浓度为50%时,乳剂最稳定,乳滴越小、大小越均匀,乳剂越稳定;黏度与温度:乳剂的黏度越大越稳定;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使乳剂的稳定性降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