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也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进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些途径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感性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好的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终生难忘。在物理的启蒙教学中,就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成才的动力源泉。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能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因此,对于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概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可分两个层次:一是直接兴趣,即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它包括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二是间接兴趣,即不是对事物本身感兴趣,而是对事物的后果感兴趣,它包括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认识兴趣。而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为此初中物理教学首先要重视直接兴趣,同时又要不失时机地转向间接兴趣。
二、通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用生活实际创设的物理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即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还包括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枯燥、抽象的“死知识”,而是生动的、具体形象的“活知识”,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应是“灌输”,而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更应该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探究物理知
识的欲望和动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使他们在快快乐乐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三、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上,有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以此为良好的契机,进行必要的诱导与点拨。如:在学习力的三要素时,我拟给学生的学习提纲中有两问是:为何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这实际上是强调三要素中哪一个要素的作用?学习压强知识时提出,磨刀不费砍柴功,为什么?同样重的书包用细绳做带子和正常的书包带有何不同?说明什么?坐硬板登与坐沙发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为什么?让学生将铅笔笔尖和笔尾分别顶在自己的拇指和中指指尖保持静止,问:铅笔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吗?平衡。两手的感觉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学到大气压强时,用一空玻璃杯,上面盖住纸片后倒过来,看到纸片落了下来,再将玻璃杯盛满水后,用同样的纸片盖住,然后倒过来,问:玻璃杯里有水,且重力比刚才大多了,为何纸片和水都又不往下掉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四、通过提高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其中,教师讲课时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那么,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电阻这个概念,就同时采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将电荷比做人;将电荷的定向移动比做人在走路;将路由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路上铺满砂石--路上布满尖刀--狭窄的路上布满炸药,来说明阻碍作用的大小,当时效果令大家都非常满意。例如,如在讲到光的反射定律时,按物理含义,不能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若直接告诉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记住,我就举了一个例子:甲乙父子两人十分相象,我们经常说儿子像爹,而不会说爹很像他儿子,为何?(学生笑)。适当停顿之后,我接着讲,因为先有爹,才有儿子,我们只会说后来的像原来的,而不会说原来的像后来的,同样道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是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我们也只能采用类似的说法。由此可见语言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通过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此时,教师则应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巧妙地用好激励语言,比如,对一般学生可用:“清秀整洁”“思路清晰”“解法巧妙”“见解独到”。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经常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兴趣自然能够长期保持。
总之,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