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完璧归赵”故事,感受蔺相如这一人物的形象和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做到生字、新词认读无阻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史记》。板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1)检查生字词语的预习情况,
(2)看到课题,你对于文章的内容一定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将军(廉颇)与丞相(蔺相如)和好的事情”。(板书:廉颇 蔺相如) (3)由“和”可以推想到什么?副板书:不和 和好
3、那么他们俩是因为什么不和,又是为什么而和好的呢?让我们走进故事。请打开课本。
4、本文是由三个小故事构成,请快速浏览课文,用四字词语概括。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出示填空题——学生思考——指名口填——师引说(将相不和是因为……;将相和好了,是因为……) 三、研读“完璧归赵”。
1、文章是两个人从不和到和过程,那文章当中哪一段文字描写了两个人的不和呢?(浏览读) 生读第16自然段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指导学生朗读。 2.过渡:那么,蔺相如真的如廉颇说的那样,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吗?
(……)
3. 让我们先走进文章的第一个小故事,深刻了解人物
4.师:这个故事的起因源自一块叫“和氏璧”的宝玉。(出示课件和氏璧)——理解“无价之宝”——和氏璧如此珍贵,难怪秦王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和氏壁。 5.然而,面对秦王要以城换璧的信,赵王和大臣们都怎么了?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左右为难,束手无策,心急如焚……)
这时候,有人举荐了蔺相如出来。那人举荐蔺相如的理由是什么?板书:勇敢机智 蔺相如是不是真的勇敢机智?在第一个故事中,哪个自然段最能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6.学习第8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拿起笔,找一找、划一划:在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突出蔺相如的勇敢?开始! (1)学生读、找、划。
(2)指名说。(出示课件)(个别读——师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突出蔺相如的那份勇敢?(撞)板书:撞 对于蔺相如的这一撞,你想问些什么? ——重点理解:
A.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板书:真?假? ——指名说。(分两种情况去分析) 观点1——假撞吓唬秦王。
凭什么认为蔺相如这一撞,可以吓唬秦王呢? 那为什么要吓唬秦王? (秦王不肯交城) 连接观点2:
壁好不容易拿回到自己手里边了,这秦王要是能被蔺相如这一撞吓唬住,倒也
保住璧了。可万一,秦王要是真的来硬的,抢呢?(真撞) B.蔺相如为什么要撞? 同样可以从真假两方面来讲。
如果是假撞,是为了……?(吓唬吓唬秦王,让他不敢抢璧。) 如果是真撞,是为了……?(不让秦国得到和错璧,维护赵国的尊严。) 7.秦王也只好退步,不仅答应要给城,还答应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蔺相如真的是想要举行典礼吗?(拖延时间,让手下人化装带和氏璧回赵国。) 8.蔺相如的计谋成功了,可这蔺相如自己却没一起逃走,读。(出示课件) 蔺相如此时有没有害怕?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你知道他为什么不害怕吗?(自信秦王不敢杀他,怕失信天下。)
9.是啊,秦王虽然非常生气,可是面对理直气壮的蔺相如,他毫无办法。最后,秦王还是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这个故事就叫做……(学生答)师板书:完璧归赵一边写一边问各个字的意思,并问璧的写法。
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这就叫……(学生答)。现在通常用来形容物归原主。 四.回顾小结:
1.回顾: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廉颇对蔺相如的评价,读!你觉得他说得对吗?(……)
2.小结:是啊,蔺相如很有能耐,不是光靠一张嘴。他勇敢机智,就连秦王也拿他没办法。
3.结课:同学们,你们说,秦王没有得到这块和氏璧,他会不会善罢甘休?(……)
接下来秦赵两国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布置作业:
把“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给爸妈同学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