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课 《 春 》 学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学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课文内容; 2、听录音,学习重读与停连的技巧。
【导学流程】
一、学一学
课前自学 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
1、整理作者常识及写作背景
要求:根据资料链接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要抓住重点,语言简洁。 资料链接:
作者: ,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现代 家、 、 、民主战士。 散文有《春》、《欧游杂记》、《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著有诗集《雪 朝》,诗文集《踪迹》等。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有真情实感。朱自清 的清廉爱国,也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2、通篇诵读,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准确断句。 (1)掌握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和词义(参照文下注释) 酝酿( )( ) 卖nòng( ) 嘹( )亮 黄晕( ) 烘( )托 .....静( )默 呼朋yǐn( )伴 抖擞( )精神 花枝zhāo( )展 ..朗( )润 应和( ) 风筝( ) 喉咙( ) ....
(2)通读课文,标出段号,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能体现景物特点、情感、揭示主题的词句应为文中的关键词句)
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要 求:细读课文,按下列问题的要求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1)《春》是一篇优美的 散文(体裁)。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 (地理位置)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 之情,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分成哪三大部分?各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1
第 1 页 共 13 页
二、议一议,导一导
课堂导学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议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老师的辅导! (一)情景导入: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朱自清赞春的优美散文—— 《春》 (板书课题《春》和作者朱自清)
(二)预习检查
时间:利用晨读前的5分钟; 方式:教师批阅四人小组组长的学案,各小组长批阅组员的学案。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语调,感受作者情感。
1、学生先自行朗读课文2分钟,要求读准字音、读懂内容。 2、齐读,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可参照“课前自学”3):
情感:
(四)默读课文,理清结构思路,了解具体内容,领悟作者情感。
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文章可分几个部分?标题、开头、结尾之间有何联系?
第一部分(第 1 段): 春
第二部分(第2—7 段): 春 结构: 第三部分(第8-10 段): 春 标题、开头、结尾之间: 。
2、把握各部分具体内容,领悟作者情感。
(1)第一部分写 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可从哪些词语上看出来?
明确:
(此部分表达 之情可用 的语调) (2)第二部分 春天,其第二节在本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你有何依据?
明确: (3)(3)默读第二部分,说说作者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春日图景?
明确: (4)第二部分对春做了细致的描绘,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什么?应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明确:表达作者对春 的感情;应用 的语调朗读。 (5)第三部分 了春天哪几个方面的特点?你从哪些词语上可以看出来?
明确: (6)第三部分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怎样的语调来读? 明确:表达作者对春天 之情,应用 的语调。
2
第 2 页 共 13 页
这些情感、语调需要通过怎样的朗读技巧来表现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名家的诵读吧! 提示:学生认真听录音,听完后请个别同学说说感受。
提示:名家的诵读之所以能把作者情感和朗读的语调表现的这么好,主要是他在朗读时注意运用了重读音和停连的技巧。
1.学习“重音”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重音”。什么是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音的形式加以强调。”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恰当选择重音,是我们美好朗读的前提。
重音,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的下面。
那么,一句话的正确重音位置到底在哪儿呢?如果不知道作者的表达意图,我们就无法确定重音的位置,也实现不了传情达意。所以朗读前,我们一定要感受课文,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准确确定重音的位置。
了解了这些,我们也来读一读。例如这段话的重音: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解析:“加强音量”是一种常见的重音表达方法,大家比较熟悉,呈现的效果是:重音的音量较强;非重音的音量较弱。
“转用虚声”也是一种重音表达方法。课文里,轻巧的动作、寂静的环境、深沉的情思等,都可以适当用“转用虚声”的方法突出重音。
语段中应重读“ ”和“ ”,用“转用虚声”的方式读“ ”,用“加强音量”的方式读“ ”,还要读得快,表现春草调皮的情态,突出春草的生命力,读出 感;重读“ ”,用“ ”的方式呈现,突出春草的喜人长势;重读“ ”和“ ”,用“ ”的方式呈现春草的“ ”,读出温馨宁和之感。
2.学习“停连”
重音表达的方法还有很多,未来的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当然,光处理好重音是不够的,要读出感受和情感,我们还需要关注“停连”。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停连”。什么是停连?“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总体来说,读出停连,就是要表现出朗读的语言节奏,读出疾徐中节的效果。只有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才会知道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之间要停、要连。
事实上,为了表达的需要,没有标点的地方有时却需要停顿,而有标点的地方有时却需要连接。所以,在参考标点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依据文章的思想感情,依据传情达意的需要进行分析,要真正读顺、读通!
我们来读读下面这句话: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解析: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连读“ ”,以“一气呵成”的方式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读出内心的喜悦;“ ”和“ ”后面稍稍停顿,以突出描写的主体,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
第 3 页 共 13 页
3.总结: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知识,朗读下面这段话,要求读出重读音和停连之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课后巩固 完成下列阅读巩固训练之前,可要重新回顾一下课堂所学知识哦!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卖弄 】: 【赶趟儿】: 【一年之计在于春】: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情感语调来读?
3、文中表达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句子有很多,你觉得最明显、直接的是哪几句?为什么? 4、请标出下面语段中划线句的重读音。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宗璞《丁香结》
5、请标出下面语段中划线句的停连之处。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朱自清《匆匆》 6、请标出下面语段中的重读和停连之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4
第 4 页 共 13 页
第01课 · 《 春 》 ·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童趣; 2、诵读课文,品味文中诗化的语言;
【导学流程】
一、学一学
课前自学 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 1、课前自主诵读,找出文中体现童趣的语句?
2、反复诵读后,你觉得文中哪处最富有诗意?找出来后仔细品读,说说理由。
二、议一议,导一导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议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老师的辅导! 课堂导学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朗读的技巧,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如要准确的把一篇优美散文中的情感语调在朗读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 )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把作者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用声音更好地表现出来。
同时,在用朗读体会文章情感之余,我们还应感受到这篇课文的文字背后,不仅有春天的活力,还有更可爱更奇妙的韵味呢。不信, 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 (二)诵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童趣。
【示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
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读完这些句子,你觉得这些话更像哪个年龄阶段的人说的?我们选第一句,把它放回段落中再读读看。然后,再说说你的判断和理由。
【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5
第 5 页 共 13 页
【解析】划线句以 的口吻来写小草,极富有 之味。“ ”一词贬义 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 地钻出地面,像一个正与我们捉迷藏的可爱的 ,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悄悄从土里探出自己的小脑袋,有 ,有 。“ ”字既能展示小草的旺盛 ,又能表现出小草如 般可爱的 和 。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一系列 描写,都是 最喜欢、经常做的。从而写出了 的游戏行为,体现出春日绵软草地上的童真童趣。
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也说一说另外两句中的童趣吧,记得把句子还原到段落里哟。
【例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解析】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 ,“闭了眼”的 ,这些都是 独有的行为、想法。因为小孩子是不管什么诗和美景的,他们就是喜欢 ,心里也只想着 ,于是童趣的纯真自然而现;而把遍地“野花”比作“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更显示出野花如 ,极富有童真童趣的美好。
【例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解析】画线句中的“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是一个贬义词,放在这里似乎不太恰当。将“卖弄”改成“展示”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中借儿童的眼睛、耳朵、鼻子、肌肤和心灵在感受春天,借儿童的声音在描绘春天,甚至他就像一个天真的孩童,毫无保留地唱响了春的赞歌!其实,文章里富有童真童趣的地方还有很多。那么,为什么要用儿童的心态写春天呢?
现在,我们要探讨一下,是什么方法让我们发现了课文中的童真童趣?
6
第 6 页 共 13 页
(三)诵读课文,感受文中的诗意。
同学们,这篇文章不仅充满了童真童趣的美,而且语言也非常的优美,美得就像什么呢?我们不妨先来看这样一段文字的变化:
右边是对课文第2段文字的重新排列,这样重新排列后, 你们看像什么了?(像诗)
对,这就是一首诗。所以说《春》这篇文章既是一篇散文, 又像是一首诗。那么它的诗情画意表现在哪里?
同学们你有发现吗?
1、诗意语言表现在“叠词”的运用 【示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解析】
语段中一系列叠词的运用,不仅能准确的表现出小草的特征,而且使语言更具有形象性、音乐性和情感性。形象性表现在 。音乐性表现在读的时候 ,声声 ,因为叠词可使音律和谐。情感性表现在给语言增添了 ,少了一丝 ,能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表达对春天到来的 之情。从而使语言极富有 。 【延申】
想一想:生活中的我们会怎样使用叠词来表示对对方的赞许之意?文中其它地方还使用了叠词,你能找到吗?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以赏析。
【小结】
叠词的使用是不是朱自清先生的原创呢?不是的。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找出其中叠词使用的句子。“念天地之悠悠”“唧唧复唧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朱自清语言中诗意的一个表现,吸取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让语言富有层次美感。
2、诗意语言表现在精妙的“用字”上 【示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解析】
7
第 7 页 共 13 页
【延申】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与“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两个绿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文中还有没有你喜欢的字,拿出来赏析一下。
课后巩固 完成下列阅读巩固训练之前,可要重新回顾一下课堂所学知识哦!
(一)按要求赏析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1、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请说说加点字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请分析此句是如何体现出童真童趣的?)
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二)请仿照下面的例子,从课文中另外找一句,表达你从文字中获得的感受。
读《春》,我喜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我能看到小草的小脑袋钻出地面,探头探脑的;我能嗅到早春泥土中若有若无的草香;因为小草嫩嫩的质感让我觉得一切正在生长,绿绿的颜色则告诉我烂漫的春色就在不远的远方。
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事交流。
8
第 8 页 共 13 页
第01课 · 《 春 》 · 第三课时
【导学目标】
1、复习动词和叠词的运用效果,体会作者诗意语言的运用;
2、结合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的运用,进一步学习作者诗意语言的运用。
【导学流程】
一、学一学
课前自学 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动词的使用妙处 (1)春天的脚步近了。 .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3)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 (4)“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 .
(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 2、体会下列句子中叠词的使用妙处 (1)“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 (2)“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
(4)“欣欣然张开了眼”
3、文中的修辞用的很好,请找出两例,并说说他们好在哪里?
9
第 9 页 共 13 页
二、议一议,导一导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议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老师的辅导! 课堂导学 (一)复习导入:
师生讨论“课前自学”部分,进一步巩固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三、继续品味文中的诗意
(一)诗意语言表现在多种“句式”的运用 【示例】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资料链接】 所谓短句就是与长句相对此段运用长短句结合,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使句意表达的简
的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它洁明快、灵活多变,能更好的体现诗的意境。
的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多【延申】文中大量运用了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来体现诗意,同学们
变。散句是与整句相对的结构不还能找到其它的吗? 整齐,句式各种各样,句子交错短句的例子: 运用的一组句子。它的效果也是 灵活,不呆板不单调。 【解析】
散句的例子: 口语句式比比皆是,相对而言书面语句式主要表现在两处: 【小结】
长短句的结合,整散句的交错,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运用都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在语言上的功底。朱自清巧妙地将古典诗词的句式应用到自己的文体当中,不露痕迹,自创一格,是他诗意语言的一个秘密武器。
(二)诗意语言表现在多种“修辞”的运用 1、比喻修辞的运用
要求:(1)认真阅读文后知识框中关于“比喻”知识的介绍,掌握比喻手法的运用。
(2)找出文中你认为用的好的比喻句,并说说好在哪里?
10
第 10 页 共 13 页
(3)重点赏析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句。
提示:①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②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③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2、拟人修辞的运用
要求:(1)了解“拟人”的知识,掌握拟人手法的运用。
(2)找出文中你认为用的好的拟人句,并说说好在哪里?
3、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解析】 【其他】
【小结】
比喻、拟人的使用,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增添了灵性和情感。无论是直接诗句的引用,还是各种修辞手法,都使得《春》这篇文章富有诗情画意,这是他诗意语言的一大特色。 课后巩固 完成下列阅读巩固训练之前,可要重新回顾一下课堂所学知识哦!
(一)春草、春花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11
第 11 页 共 13 页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怎样? ...... 4、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找出例子,结合例子分析。)
5、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A、 描写质地的: B、 描写色泽的: C、 描写生长旺盛的: 6、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春 至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着。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的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活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亲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1、第2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图?(准确概括短文内容)
2.本文在描绘春天时,作者使如何调动各种感官将春天写得具体可感的,试举例分析。
3.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找出一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哪句话相照应?(理解文章的精巧结构)
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事交流。 12
第 12 页 共 13 页
13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