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叶片式水泵、容积式水泵、其他水泵 (B)大流量水泵、中流量水泵、小流量水泵 (C)高压水泵、中压水泵、低压水泵 (D)给水泵、污水泵、其他液体泵
2、水泵的泵壳铭牌上简明列出了水泵在设计转速下运转,( )时的流量、扬程、轴功率及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或气蚀余量值。
(A)转速为最高 (B)效率为最高 (C)扬程为最高 (D)流量为最 大
3、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 ),使液体获得动能和势能。
(A)叶轮旋转 (B)叶片的转动速度 (C)叶片转动甩水 (D)离心力甩水
4、离心泵按叶轮( )分为单吸泵和双吸泵。
(A)叶片弯度方式 (B)进水方式 (C)前后盖板不同
--
(D)旋转速度
5、轴流泵 是利用叶轮旋转时产生对液体的( )来输送液体的。
(A)动力 (B)作用力 (C)旋转力 (D)升力
6、轴流泵按调节叶片角度的可能性分为( )三种类型。
(A)固定式、半调节式和全调节式 (B)立式、卧式和斜式
(C)封闭式、半敞开式和全敞开式 (D)全角、半角和固定角
7、混流泵是利用叶轮旋转时产生的( )双重作用来工作的。
(A)速度与压力变化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离心力和升力
(D)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的变化
8、混流泵按结构形式分为( )两种。
(A)立式与卧式 (B)正向进水与侧向进水
--
(C)全调节与半调节 (D)蜗壳式和导叶式
9、从对离心泵特性曲线的理论分析中,可以看出:每台水泵都有它固定的特性曲线,这种特性曲线反映了该水泵本身的( )。
(A)潜在工作能力 (B)基本构造 (C)基本特点 (D)基本工作原理
10、反映流量与管路中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的曲线方程H = HST+SQ2,称为( )方程。
(A)流量与水头损失 (B)阻力系数与流量 (C)管路特性曲线 (D)流量与管道局部阻力
11、离心泵的工作过程实际是一个能量的传递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有许多能量损失,能量损失越大,( ),工作效率越低。
(A)离心泵的工作寿命越短 (B)离心泵的扬程就越低 (C)离心泵的流量就越少 (D)离心泵的性能越差
--
12、在大型水泵机组中,由于底阀带来较大的水力损失,从而多消耗电能,加之底阀容易发生故障,所以一般泵站的水泵常常采用( )启动。
(A)真空泵抽真空 (B)灌水方法 (C)人工 (D)快速启动法
13、封闭式叶轮是具有两个盖板的叶轮,如单吸式、双吸式叶轮,叶轮中叶片一般有
(A)2~4片 (B)4~6片
(C)6~8片,多的可至12片 (D)13~16片
14、离心泵泵轴的要求:应有足够的( ),其挠度不超过允许值;工作转速不能接近产生共振现象的临界转速。
(A)光滑度和长度 (B)抗扭强度和足够的刚度 (C)机械强度和耐磨性 (D)抗腐蚀性
15、泵壳的作用之一是,由于从 叶轮中甩出的水( ),因此泵壳就起了收集水并使其平稳地流出的作用。
(A)流动得不平稳
--
(B)流动速度太快 (C)水流压力太大 (D)水头损失较大
16、泵壳的材料 选择应考虑:水流对泵壳的( ),使泵壳具有作为耐压容器的足够机械强度。
(A)流动不稳 (B)水流速度太快 (C)腐蚀和磨损 (D)压力不稳定
17、泵轴与泵壳之间的轴封装置为( )
(A)压盖填料装置(填料函) (B)减漏装置 (C)承磨装置 (D)润滑装置
18、刚性联轴器用两个法兰盘连接,它对于泵轴与电机轴的同心度应该一致,连接中无调节余地,因此,要求安装精度高,常用于( )。
(A)单台水泵机组连接 (B)卧式离心泵机组连接 (C)给水泵机组连接
(D)小型水泵机组和立式泵机组的连接
--
19、单吸式离心泵由于叶轮缺乏对称性,工作时叶轮两侧作用压力不相等,因此,在水泵叶轮上作用有一个推向吸入口的轴向力。这种轴向力特别对于多级式的单 吸离心泵来讲,数值相当大,必须用专门的( )解决。
(A)轴向固定装置 (B)叶轮固定装置 (C)轴向力平衡装置 (D)控制压力稳定装置
20、离心泵的基本性能参数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是指水泵在标准状况下(即水温为20°C,表面压力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运转时,水泵所允许的最大吸上真空高度,它 反映( )。
(A)离心泵的吸水性能 (B)离心泵的吸水管路大小 (C)离心泵的进水口位置 (D)离心泵叶轮的进水口性能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