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2021-03-17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成为课改的一大亮点。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一、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平常上课时,我很注意引用或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让学生深入地进行问题探究。复习世界地理,复习到北美洲时,刚好发生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这件事意义重大,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我觉得这个作为背景材料很好,因此上课时将下载来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看完后要求学生结合北美洲地图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新问题。学生结合北美洲地图和视频资料,提出了以下问题:①墨西哥湾漏油的位置在哪里, ②墨西哥湾油污区如何扩散,③墨西哥湾暖流对油污有何影响,④美国石油分布地区有哪些。学生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教师再予以补充。在发现新问题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从周边气候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加以考虑,最后学生又发现新的问题:⑤中美洲东部的气候及成因,⑥墨西哥高原气候类型及成因,⑦美国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农业带分布及区位因素。最后仍然由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解释。通过这样创设的课堂情景,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能够认真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对学好地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设计课堂小实验,进行探究学习

由于地理科具有文理科的特点,除了文科的要求以外,地理的理科所特有的属性,也决定了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探究教学比以往更加强调,并且最近一些省份已经把涉及小实验内容放在高考试卷上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十分注意这方面的教学。地理实验和理科的实验不大一样,地理课堂上只要利用简单的工具做一些小实验,通过学生观察,能够得出一些地理事物的规律就可以了,因此没有必要象理科的实验一样那么精密。在上必修Ⅰ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节课时,我做一个小实验,拿了一个装有小半瓶水的矿泉水瓶,带了一些沙子、泥土、小石头。上课时,我开始分别把沙子、泥土、小石头放进装有小半瓶水的矿泉水瓶,盖上盖子后,把矿泉水瓶用力摇,然后放在讲台桌上,叫學生要注意观察。10分钟后,矿泉水瓶不同颗粒的沉积物有何分布规律?学生回答小石头最先沉积在瓶子底层,然后上面是沙子,最上层是泥土。接着提问流水堆积规律?学生就会回答重的物体最先沉积,轻的物体最后沉积,在上层。我们他们总结:这就是流水堆积具有分选性,山前洪积扇不同颗粒的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和刚才的实验是一样的。我又提问,还有那哪些沉积也具有分选性?学生又进一步带着问题探究,最后教师指出,还有风力堆积和海水堆积也具有分选性。通过这样的小实验,一方面学生兴趣很浓厚,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并从中得出的地理规律,记得非常深,

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问题探究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合作学习,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重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问题探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可以以前后4人为一组,然后由他们讨论,探究问题,这样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众人的才智,对问题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究。在上人教版必修Ⅱ“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一节中,课本提供案例——南昆铁路,我先分组,前后4人为一组,然后每一组进行讨论,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过程中,有的组提出的问题相对简单,有的组提出问题相对复杂,他们自己无法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时,教师先是要鼓励,然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因素等方面给予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有利于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四、展示典型例题,进行问题探究

在高三阶段,每个学生每天做大量的练习,一方面是教师安排他们做,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要求做,这就将陷入题海战术。这种做法很不科学,一方面浪费学生的时间,另一方面效率又很低。如何花较少的时间,取得比较高的效率呢?我觉得高三的老师在练习上要精选,选取一些以前的高考试题和省市质检的试题,因为这些试题一般都比较经典。这些试题先让学生做,而后进行深入的进行问题探究,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例如复习到南美洲时,以“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第37题”为例,先展示这道综合题,让学生注意看图及图例说明,再分成4个小题,学生的回答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并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上获得信息,如从图上右上角的“气温降水量图”可以得出该区域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同时给学生总结规律,五种地形的判定规律、水文特征的描述、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等。而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就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甲国的石油主要运输到哪个国家?“巴西人口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等新问题。先由学生回答,而后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对这道题的探究,学生对于南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都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

总之,在课堂上通过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设计课堂小实验,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典型例题进行问题探究,都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地理必修Ⅰ》、《高中地理必修Ⅱ》、《高中地理必修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