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整理)(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2021年整理)(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2022-01-2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的全部内容。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第2讲 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

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鉴赏古代诗歌,可以从题材入手,收到“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我国古代诗歌大致分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送别怀人诗、爱情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诗等8种类型。为方便理解和记忆,我们根据这8类诗歌某些方面的共性和相关性,将其合并成了四类:双“咏”诗(咏物言志诗和咏史怀古诗)、异地诗(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怀人诗(送别怀人诗和爱情闺怨诗)、情境诗(山水田园诗和即事

抒怀诗)。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大致的分类,有些诗歌可以同时化为两类.比如,柳永的《雨霖铃》既是送别怀人诗的佳作,又是爱情闺怨诗的精品;边塞征战诗中有很多羁旅思乡的杰作,比如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很多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也可以并入即事(景)抒怀诗的范畴。

学案(一) 双“咏”诗-—咏物言志诗和咏史怀古诗

一、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咏物诗的基本特点是“咏物之意不在景,亦不在乎山水之间”,而是别有兴寄,别有怀抱.咏物言志诗有三种: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追求理想、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物寓理。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虞世南的《蝉》等均是“咏物言志诗”的典范之作。

[由教材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咏 柳 教 材 诗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 考 诗 咏 山 泉(2011·山东高考)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由标题“咏柳”“咏山泉”可以推知,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之作。

2.《咏柳》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表现了对柳的喜爱、赞赏之情.《咏山泉》前六句描写了山泉的平凡、色彩和声音,最后两句赞美山泉的品格,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寄托了诗人清雅的人格追求。

3.下列对《咏山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

B.诗人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痛心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C.颈联转写山泉满涧平池之能,通过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抒情蓄势。 D.尾联诗人由叙而议,点明诗旨,赞美了山泉的品格,也借此明志。 解析:选B “痛心”之情理解偏差,应为“遗憾\"。 [白话诗歌]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

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虽没有人看见,但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标题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2.常见意象

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物(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3.常见情感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4.常用技法

①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二、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由教材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教 材 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春日秦国怀古(2011·全国卷) 周 朴 高 考 诗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②③①(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晚唐诗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由标题可以推知,这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之作。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等意象是作者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之景,祖国山河让他生出历史沧桑感,想到了古代帝王刘裕、英雄人物孙权。《春日秦国怀古》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3.下列对《春日秦国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 B.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 C.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景色旷远苍凉,令人神往。

D.看到这荒凉的景色,诗人劝谏统治者如果不能爱民施行仁政,大唐的结果会和大秦帝国一样。

解析:选C “令人神往”错误,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故C项不正确。

错误!

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露出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标题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2.常见意象

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②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④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 ⑤其他:吴钩、《后庭花》。 3.常见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由所学到所考]

设误角度解读 考场应对技法 命题者故意在某些诗句、某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个典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时, 么弄错情感基调,如把乐观(1)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选择题常见 设误角度(一) 不明诗人意图 情感理解有误 说成悲观;要么在情感内涵否与选项所述一致; 上过度解读,任意拔高,把(2)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貌似正确的情感放进去;要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么弄错情感表达的方式,把深入感知; 间接表达说成直接表达,把(3)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明显\"说成“含蓄”等。如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 上面《春日秦国怀古》第3题C项就是从“情感\"角度设题。

(4)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语,如“悲苦\"“喜悦”“直接抒发”“情感含蓄”等。 学案(二) 异地诗——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

一、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由教材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教 材 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晓行巴峡(2017·北京高考) 王 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高 考 诗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 树杪:树梢。

1.由标题中的“次”“晓行\"可以推知,这两首诗都是羁旅思乡之作.

2.《次北固山下》借“客路”“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王维的诗使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意象,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所见所闻的喜爱之情,并以山水之趣,来宽解自己的离愁别绪.

3.下列对《晓行巴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解析:选C C项,“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理解有误.这里“井”是“村落”的意思。“万井”,引申为千家万户.巴峡地形以丘陵、山地居多,很难有“万亩良田”出现,而且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缺少“出”的立体感;在同一视野中,“二水”与村落更有层次感。

[白话诗歌]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之际我十分思念京城.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在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上人家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行人如在树梢上行走。 登上高处万家村落出现,眺望远处二水流过十分澄明.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语言,黄莺却啼着故乡的声音. 多亏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一下离乡愁情.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标题

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2.常见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5.语言特色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①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②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

③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 ④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维的《使至塞上》、王之涣的《凉州词》等.代表诗人主要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由教材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使至塞上 王 维 教 材 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卷Ⅰ) 岑 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高 考 诗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②①1.由标题中的“塞上”“临洮\"“北庭”可以推知,这是边塞征战诗。

2.由作者岑参可以大致揣摩其题材,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诗歌的突出特点。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3.《使至塞上》诗人借“蓬”“雁”等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不曾到”写其荒凉,“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4.下列对《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B.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C.诗人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D.“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就是指虽然为国效力,但也要敢于表达衷肠;路途虽遥远,也希望和亲人团聚。

解析:选D “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D项对词句解说不准,进而内容理解有误。

[白话诗歌]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标题

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眼. 2.常见意象

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

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3.常见情感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4.常用技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5.语言特色

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委婉清丽,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由所学到所考]

设误角度解读 选择题常见 命题者故意把诗歌中一些设误角度(二) 词句解说不准 内容理解有误 关键词语及句子的含意错误解说,特别是在写景状物的诗句解说中歪曲季考场应对技法 把词语、句子作为平常的文言词句进行翻译,同时进行相关联想,在头脑中复活诗句所说景物或事物,由此确定词义、句意到底是什么。另节、时辰、地点等.如上面一方面,要将选项涉及内容与具体《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第4题D项就是从“词句解说”角度设题。 诗句对应,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

学案(三) 怀人诗-—爱情闺怨诗和送别怀人诗

一、 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一点通,明月孤灯梦难圆

爱情闺怨诗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后宫中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或独居闺中的孤独等情感.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由教材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一 剪 梅 李清照 教 材 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阮 郎 归(2014·全国卷Ⅰ)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高 考 诗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②③①1.由词人李清照可以推知其风格,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2.《一剪梅》借玉簟、兰舟、雁、月、西楼、花、水等意象,写自己的寂寞之情。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将主人公那种无可排遣的相思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阮郎归》一、二句借暮春事物“春风”“春雨”“残枝”“落花”而成一幅凄迷悲凉景象。风雨交加之中,花朵不胜摧残,跌落尘土之中,难以飞起,正似女子青春被时光无情抛弃不可追回。三、四句写雨霁天晴,而红日却已西沉,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下片词人借帘、燕、眉、棋四个意象,描写了词人触景生愁,想借下棋排遣愁绪,最终也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女子的双眉紧锁,满腹愁绪,形象可见。

3.下列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写出了主人公想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寄托给大雁的微妙心理。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解析:选A 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错误,不是触觉,而是嗅觉。 4.下列对《阮郎归》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B.三、四句写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C.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叙事,仍从景物引起.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思人不见的惆怅。

D.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闷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

解析:选C “由写景转入叙事”错误,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手法判断失误。

错误!

风吹雨打环绕着残枝,落花沾在地上无法飞起.小小的池塘里碧水生寒,想要泛起层层涟漪,雨后天晴时太阳已经偏西.

半卷起珠帘,只见燕儿归来成双比翼。想隐藏起内心的愁绪,无奈双眉不由自主地皱起。转过身整理好残局,可又沉吟不决,迟迟也未落下棋子。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标题

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2.常见意象

“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兰舟”“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3.常见情感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4.常用技法

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②衬托。具体分为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先扬后抑,往往先表现乐景乐情,而后转入写悲思、抒哀情愁情。 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事与想象之景事结合。

[由所学到所考]

设误角度解读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设置错误,如把本该是“拟人”的说成平时要熟练掌握诗歌中的考场应对技法 “比喻\",本该是“借喻”的说成写景手法、抒情手法、修辞选择题常见 “借代”,把“实写”说成“虚手法及其效果,只要是选项设误角度(三) 写”,把“正衬”说成“反衬”;中出现了“手法”术语,就手法判断失误 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设置错效果分析不准 误,把并非“生动形象”说成“生动形象”,把没有这种效果要揣摩其判断是否准确.然后在精准把握内容和情感与艺术手法的基础上,看命硬说成有这种效果等。如上面《阮题人对艺术效果的赏析评郎归》第4题C项就是从“手法”定是否正确。 角度设题。

二、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折柳送别、摆酒饯行、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谢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由教材到高考]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教 材 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子由使契丹(2017·全国卷Ⅱ)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高 考 诗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③①②1.由标题中“送杜少府”“送子由”,可以推知其题材是送别怀人诗。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城阙、风烟、五津、歧路、沾巾等意象,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一帜。《送子由使契丹》抒写了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并以壮语鼓励弟弟:所以不辞辛劳不畏严寒出使,为的是使异族之邦了解宋朝杰出的人才和高度的文明。诗中接着在颈联又以想象的手法写出弟弟在异国他乡思念京都、思念兄长的情景,尾联谆谆嘱咐其切勿承认苏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

3.《送子由使契丹》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解析:选B 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错误!

我寄身杭州和你常年隔着云海遥相瞩望,又哪里会因你这次远行让泪水打湿衣巾。 你不辞远途驿骑奔波凌风冒雪充任使臣,只为让以骄子自居的族类见识中华精英。 途经沙漠时你定会回望汴京宫禁的月轮,他乡梦境中也将穿越湖山前来杭州赏春. 辽邦的“单于”若是探问起你的家族和身世,可别说自己是中原朝上那首屈一指的人。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标题

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 2.常见意象

“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具体可分为如下4类:

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 ②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雁;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3.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4.常用技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学案(四) 情境诗-—即事(景)抒怀诗和山水田园诗

一、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由教材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观 刈 麦 白居易 ①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②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教 材 诗 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③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④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采地黄者(2017·浙江高考)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高 考 诗 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②①1.作者白居易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的作品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性强。

2.《观刈麦》和《采地黄者》,从标题看,前者写事,后者写人,但写事也是在写人,总体而言,两首诗均是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情感态度.

《观刈麦》第二层通过一家人的行为展现了“人倍忙”的收麦情景,一个“惜字\",看似违背人之常情,但有力地突出了人们对丰收的感情,这与白居易另一首诗《卖炭翁》“心忧炭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贱愿天寒”一句异曲同工;第三层写了一个贫妇的悲惨遭遇,用“家田输税尽”一句直接揭示了剥削阶级的苛捐杂税的深重,具有现实批判意义。

《采地黄者》中“持以易糇粮”一句揭示了采地黄的原因,“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两句形象地表现了采地黄者从早到晚的辛苦,而结尾“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两句将“人”与“马”进行了对比,直观揭示了采地黄者连“马”都不如的悲惨生活,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者的同时,激起对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3.下列对《采地黄者》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看似写的是中药地黄的功效,实则是通过药农采挖地黄的过程,反映药农生活的艰辛.

B.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麦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

C.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D.“肥马”指膘肥体壮,毛色发亮的马,这一意象说明地黄的功效。

解析:选D D项,“这一意象说明地黄的功效”表述有误,“肥马\"“照地光”说明即便庄稼遭遇了灾害,但富贵人家的马匹依然有粮食吃,而且是膘肥体壮,毛色发亮。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灾年里,富人过的仍是一种奢靡的生活.结尾两句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将批判豪门奢侈、同情贫民的主题表现得更加深刻。

[白话诗歌]

春天不下雨麦子都旱死了,秋天庄稼又遭早霜.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田里采地黄。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天刚刚亮就扛着铁锹出门,直到天黑还采不满一筐。拿到富贵人家,卖给富贵人家的公子。用地黄喂你的肥马,能使马匹的毛色发光.愿换些吃剩的马料,来填塞辘辘的饥肠!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标题

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2.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3.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4.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的手法;⑤对比(特别是这类诗中常出现贫苦大众与豪门贵族生活的对比)。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由所学到所考]

设误角度解读 诗歌意象内涵很复杂,有的意象有多种含义,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的象征选择题常见 义、比喻义、语境义往往不找出诗句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各自特征,结合情感,弄清其语境义。再整合意象,整体感知营造的氛围,把握意境的特点是雄浑还是恬淡,是壮阔还是清幽,是苍凉还是闲适等。 考场应对技法 设误角度(四) 同,命题者故意把其内涵分意象内涵分析有误 意境特点判断不准 析错,让考生辨别。命题者还对全诗(词、曲)或是某一句、某一联、某一片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作出错误的概括,如把“明丽\"说成“朦胧\",要求考生判断。如上面《采地黄者》第3题D项就是从“意象内涵”角度设题。

二、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达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或表现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如陆游的《游山西村》,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或抒发对春天等季节的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如白居易的《钱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塘湖春行》.田园诗始于东晋陶渊明,山水诗始于南朝谢灵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还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

[由教材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教 材 诗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太湖恬亭(2017·天津高考)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高 考 诗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由诗题“归园田居”及作者陶渊明可以推知其题材为山水田园诗。由诗题“太湖恬亭”可知诗应为写景抒情之作.

2.《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选取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炊烟……鸡鸣等农村生活中最常见、最平常的意象来构建优美宁静的田园图景,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太湖恬亭》第二联构建了一幅人景相融的宁静和谐的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而颈联则直抒胸臆,表明对当下恬淡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清静生活的喜爱。

3.下列对《太湖恬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恬亭周边景致,视角由近及远,既写了恬亭周围的浓荫环绕,又写了远处绿水环绕青山。

B.颔联写恬亭日落的景象。在这静谧的环境里,天地间一片肃穆,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陶醉其中。

C.颈联写恬亭闲处的感受。绿荫环绕的恬亭适宜静思,西坠的落日引来沉思,诗人不能不想到人生的意义,想到生命的归宿。

D.尾联又转入议论,点明题旨。眼前的美景勾起了诗人无尽的遐想,诗人更加渴望这样的美景能够永存、这样闲适的情怀能够永驻。

解析:选D 应为“尾联又转入写景,借景抒情,收束全篇”. [白话诗歌]

太湖恬亭临近清溪,周围绿荫环绕;清溪两岸高低错落,溪水缓缓流入青山.

独自伫立于恬亭,远眺夕阳下的断桥;低看,有树影倒映于水中,仰观,有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

清雅游赏才感到心中没有牵累;安静地待着又有谁知道世上有政务呢?

心中更期待在夜深时候,还能够像这样在这亭中流连不去;直到秋风拂面,斜月挂上天空,外出钓鱼的小船方才驶归。

[由个性到共性]

1.常见意象

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2.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3.常用技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

(完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之“外现”——8类诗歌题材归纳例析学案

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4.语言特色

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绚丽、浅显、明快、清新、简练生动、简洁淡雅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