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高路面基层压实度对回弹模量及结构层厚度的影响分析

提高路面基层压实度对回弹模量及结构层厚度的影响分析

2021-12-2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提高路面基层压实度对回弹模量及结构层厚度的 影响分析 The Thickness Influence Analysis of Improvingthe Pavement Base Compaction Layer Thickness on the Modulus of Resilience and Structure 陈俊仟 (固安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河北固安065500) CHENJun-qian (The Road TransportationManagement of Guan County,Guan 065500,China) 【摘 要】通过工程实践与设计原理,总结分析路面基层的受力特点,阐述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基层压实度,有利于提高路面结构 层的回弹模量和降低允许弯沉值,很大程度上可抵抗车轮荷载的抗弯拉能力,同时可延长新建公路的动态稳定性及使用耐久性。 【Abstract]The author analysis nd asummaries ht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pavement base in this paper through hte engineering practiceanddesignprinciple.throughthetechnologyItcanimprovethedegreeofcompactionatthegrass-rootslevelandreducetheallowed deflectionvalue,thewheelloadresistanceofflexuraltensileabilitytoalrgedegaree,andAtthesametimeitcanprolongthedynamic stability ofthenewroadsandusedurability 【关键词】基层压实度;回弹模量;结构层厚度;影响分析 【Keywords]primarycompaction;degreeofrebound;modulusofstructure layerhtickness;impactnaalysis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467(2016)05.0096。03 【D0I】10.13616/j.cnki.gcjsysj.2016.05.025 1序言 在路面结构层设计中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 9.5~4.75mm)及4.75mm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 2)当级配碎石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时,最大 粒径可控制在37.5mm以内,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及 半刚性路面的中间层时,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1.5mm以下。 3)基层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采用《公路工程无机结 合料试验规程》 ̄1(JTGE51--2009)之规定,使用径高150cmx 150cm的击实桶即容积2 177cm3,击实锤重4.5kg,每层击实 灰)稳定碎石等半刚性材料较为普遍,基层的厚度及材料选择 是设计工作中的关键,关系到抵抗轴载、抗冻及水文等技术原 理,设计验算过程中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 性理论,根据各层的回弹模量计算结构层厚度,因此,提出在 施工环节通过改进试验方法提高路面基层的密度,可对路面 结构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98次,分3层重型击实成为试件,通过7d标准养生(室内温度 2O℃、湿度90%以上);7d的无侧限强度技术指标规定见表1 所列。 表1无侧限强度技术指标 2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1】(JTJ 034--2000)行业标准 1)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应用 预先筛分成几组不同颗粒的碎石(37.5~19ram、19~9.5mm、 【作者简介】陈俊仟(1978一),男,河北固安人,工程师,从事道路与 桥梁研究,(电子信箱)9401 68391@qq.COrn。 96 4)施工时使用12t以上的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 厚度不超过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 _l二二_二二二=—二__=_二二 二二 : _J 胁眦 ‘7埘 删 R啪…‘脚 I 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达20cm,压实度要求根据层位及稳定 土粒径规定如表2所列。 表2层位及稳定土粒径规定 层位 水泥稳定土粒径 压实度标准/% 过早发生疲劳破坏,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压实度标准来增大基 层回弹模量和板体强度,以保证路面结构层的使用耐久性。 4提高压实度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据目前技术惯例,在进行半刚性基层(最大密度与无侧限 抗压强度)试验过程中结合《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及《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技术原理,试验成型时改用GTM试验 使混合料密度与强度进一步提高,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工程 方法取代标准击实试验法,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及公路存在的技术缺 相对提高了压实度。该试验方法有以下技术特点与先进性: 陷分析 1)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半刚性路面基层材料,使用的是无 侧限抗压强度,采用多粒径的连续级配与增大粗集料粒径可 提高板体强度,由于高速机一级公路设计标准较高,故半刚性 基层设计较厚,加上机械化水平(大吨位、高频率大振幅)及性 能非常优越,可以满足压实要求,所以,应增加1个粒径档次。 2)二级公路由于交通渠化及混合运行的复杂性,车辆的 起步、刹车、掉头几率较大,基层及面层更容易产生弯拉应力, 因此;基于保证半刚性基层的强度、耐久性与经济性,更不能 够减小组成级配设计的最大骨料粒径及其强度指标。 3)结合《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JTGE4O一 2007)t31及《公路土工试验规程》p】之规定,目前,我国大部分技 术行业,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最大密度及强度试验依然执行标 准击实方法,该方法的最大弊病是不能够模拟路面基层抵抗 车轮荷载的实际受力状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及失真性, 因此,值得研究与改进。 4)《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干刚性材料强度范围太宽,尤 其是高速及一级公路的基层强度规定3~5MPa,该规定应根 据轴载的作用次数予以具体的更具有技术严肃性。 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中粒土和巨粒 土控制水泥剂量为3%、4%、5%、6%、7%规定,在水泥质量与 骨料级配合理的情况下,实际使用强度32.5MPa的水泥与4% ~6%的水泥剂量完全可以达到5.0MPa甚至更高,关键是保 证粗骨料的粒径与级配范围得到充分利用。 5)压实度标准问题:《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的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压实度规定偏低,因为二级和二级以下 的公路承受汽车轴载的作用更为显著,工程实践证明,二级和 二级以下的公路更容易产生车辙、拥包、开裂、弯沉值过大及 1)利用应力、应变原理设计混合料的各项力学指标,使之 剪切强度大于其所受的剪切应力并控制在满足要求的范围 内,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出现车辙、拥包、推移等质量通病,能够 最大限度的模拟汽车荷载作用在路面上的力学状态。 2)通过设定平衡状态、转数、试件高度、试件密度等4种 形式控制试验过程,平衡状态指GTM试验机每旋转lOOr时 混合料的应变很小,抗剪切强度高,该试验得出的混合料最大 密度比较科学与准确。 3)控制剪切安全系数G。 即沥青混合料的剪切强度s 与最大剪应力r 的比值,G。. 应大于1.O,在混合料压实试 验过程中;GTM法可以测出混合料的剪切强度,即混合料内 部对所加荷载的抵抗力,是由混合料的特性决定的。 4)混合料的密度:指GTM法在平衡状态条件下试验完 成的混合料密度,此时可视为混合料不在发生塑性变形的密 度。该密度是用以控制施工压实度的质量依据。 5路面基层压实度对回弹模量及路面结构层 厚度的影响分析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t41(JTG D50--2006)之规定, 由设计年限累计交通量、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为依据进行路 面结构层厚度计算,计算原理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 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为理论依据,同时,要求轮间隙中心路表 的实际弯沉不大于路面的设计弯沉,即L。≤ 实际弯沉值计 算见图1所示。 1)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厚度取决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板 体回弹模量,在沥青面层厚度及路基回弹模量一定的情况下, 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越高则相对设计厚度可减小,即节省了 工程造价,或不减小厚度的情况下可提高路面结构层的整体 强度,设计参考值如表3所列。 97 } { I 一i l 知;当 提高了回弹模量的条件下,待求得的路面厚度日 相对减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厚度而经 济。 h1 El h=hl E n-I 扣』— —k - t~一 广丁1 ~j A r r下~1~1 p E】 h2 n£c E2 岛 h 1 En--Eo 1 E i E:!虽:! Eo=晟 图1路表弯沉计算图示 表3提高路面结构层的整体强度设计参考值 图2多层体系的路面结构层计算模式 6结语 通过采用GTM法进行路面基层材料的密度试验,相对提 高了路面基层的压实度标准,同时未改变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所规定的技术指标,由于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也相对提高可 减少设计厚度,同时,对保证路面结构层在汽车轴载的作用下, 2)半刚性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回弹模量的换算关系 根据大量的室内试验数据表明,半刚性材料的无侧限抗 减少路面车辙、裂缝、疲劳破坏及发挥耐久性具有技术意义与 经济意义。幽 【参考文献】 【1】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2】JTG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s】. 【3】JTG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s】. 压强度与回弹模量存在正比例线『生函数换算关系,在保证率 85%的条件下,回弹模量E=236P+1000, 式中,E为半刚性材料的回弹模量,MPa;P为半刚性材料的室 内无侧限强度,MPa。 3)路面基层回弹模量对路面结构层计算厚度的影响分析 通过半刚性材料的回弹模量对比根据当量元等效半径原理, 可演变成为以下(见图2)的3层计算体系。根据计算公式可 ·—【4]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5】JTJ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收稿E] ̄J12O1 5—1卜O4 【参考文献】 【1】杨帆,赵剑,刘子明,邹兴欣.自动化实时监测在地铁隧道中 的应用 +-”——卜”+一+*—·卜“——卜”+一+ +一—-卜一+”+”+n+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接第95页) 及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2(11):162—166. 【2】李明.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天津地铁3号线金狮桥站一天津 -,11,-65l -4--6S】4 ~6S1 —- 65l8 " 6520 站站盾 构穿越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14(4):368—373. 图5沉降变化趋势图 【3】谢春光,王磊,刘洋.地铁盾构施工影响下摩天轮实时监测技术研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基测量机器入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地铁盾构 下穿高架桥中的应用,通过现场测试,实现了对高架桥桥墩三 维变形的全天候的监测,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消除了人为误差。 作为一个开放的监管平台,通过手机短信、 机客户端信息推送,实时数据共享,方便管理。根据自动化监 测反馈的数据,对施工参数进行实时调整,确保了盾构穿越春 究[J]坝0绘通报,2013(1):70—72. 【4】陈荣彬,林泽耿,李刚-坝’4量机器人在地铁隧道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J].测绘通报,2012(6):61—63. 【5】李鹏,徐顺明.ADMS测量机器人系统在深圳地铁监测设计与实践 [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3):112—116. 【6】范本,郑继强,朱坤奠.测量机器人隧道施工自动变形监测的实现 [J].隧道建设,2014(1):19—23. 风高架桥的安全。db 98 【收稿日期12015一l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