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农业财政投入结构问题研究

河南省农业财政投入结构问题研究

2021-09-2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第4_望苤: 塑 朔 .坠 堕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垂 。 I 砒…MANAGEMENT CADRES SN0.4 2002 etialNO.1O6 河南省农业财政投入结构问题研究 徐全红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河南省农业财政投入的问题除了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外,目前更多地集中在投入结构不合理上。要大力压缩农业 事业费支出比重;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业科技投入的总量和相对份额都应有一个大的提高;农村救济支出 应与农村人13'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相配套,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 关键词:农业;财政投入;结构;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96{2002)04—0055—03 面对农业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笔者同意许多学 者提出的应首先增加农业财政投入总量的观点。但笔 者还认为,当前河南省农业财政投入的问题除了投入 总量不足之外,更多地集中在投入结构的不合理上,因 此,追求有限投入的结构合理化才是比较科学可行的 选择。 河南省农业财政投人结构的主要问题 一、所谓投入结构合理化,即指农业投入各要素以适 当比例结合起来,以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河 南省在目前情况下,政府高投入难以做到,而使投入结 构合理化是可能的。投入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构成农 业投入的四个主要成分,即农业事业费支出、农业基础 设施投资、科技投入和农村救济费四者之间要有一个 恰当的比例。一般来说,投入份额应从行政事业费、农 村救济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科技投入为序依次递 增。正如世界银行在1997年9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 所指出的:“中国只有在基础设施和农业研究以及土壤 和水利方面增加投资,才能满足它所需要的粮食的 90%。”然而,河南省多年来农业财政投入份额却恰恰 相反。 且,全国农业事业费支出比重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 程,从1978年的51.07%到1994年的74、99%,经历 了17年的时间,而河南省自1978年到1999年的22 年间始终保持着83%以上的高比例(1980年除外),可 以说是居高不下。自1997年开始,为刺激投资启动消 费,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农业事业 费支出比重大幅度下降,尤其是1998年下降到 54、21%,比1997年下降了近19个百分点。令人不解 的是:河南省农业财政支出中,农业事业费比重仍很 高。据统计,2000年河南省农业事业费比重已有一定 幅度的下降,由1999年的83.22%降低到76.21%,应 当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这一比重仍远远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比重的任务依然很重。 (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太低 在农业事业费支出份额居高不下的同时,农业基 建支出在农业财政支出中的份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则显得过低。从1978年到1999年,农业财政支出中 基建支出的份额平均为10.31%,而同期该指标全国 的平均值为29.41%,即使河南省农业基建支出占财 政支出份额最高的1980年(为23.14%)也没有达到 该指标的全国平均值。更为严重的是,自1998年以 来,全国农业基建支出份额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 度的加大有了快速的提高,1998年农业基建支出的份 额超过了改革后的任何一年,达到了39.9%,比1997 (一)农业事业费支出占农业财政支出的比重过大 1978年一1999年,河南省农业事业费支出占农业 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为85.57%,而同期全国农业事 业费占农业财政支出比重的平均值仅67.95%。并 收稿日期:2002—06—06 作者简介:徐全红(1967一),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财政学。 ・ 5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年上升了19.O5个百分点,但河南省作为一个农 大 省,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薄弱的问题非常突出,并未使这 一发展,对河南省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的稳定就 是社会的稳定。 指标有一个大的提高,1998年其农业基建支出份额 二、河南省农业财政投入结构合理化的建议 仅为11.7%,比1997年微升2.02个百分点。2000年 河南省农业基建支出份额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达到 20.72%,但仍低于全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值,因此, 能否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坚持该份额有一个大幅度的提 高,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 能力不强的痼疾须再作观察。 (三)农业科技投入绝对额太小,占农业财政投入 的比重太低,缺乏一个持续稳定的增加过程 从1978年到1999年的22年间,河南省财政对农 业的科技投入占农业财政投入的份额的平均值仅为 0.97%,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持平,但河南作为一个农 业GDP占很大比重的省份,其农业科技投入的份额显 然太低,其绝对投入量更是少得可怜。自1978年至 1999年,平均每年农业科技投入量才1499万元,其中 1994年以前的17年农业科技投入的合计数才9975 万元,平均每年才587万元,可以说欠账是比较多的。 当然,自1995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科技投入从绝对量 和相对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即使投入量最多的 1999年,其农业科技投入的份额也仅为2.41%,只能 说起到了弥补长期对农业科技投入欠账的作用。再加 上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呈现出忽高 忽低的特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几年,出现了 大幅度的减少,对农业的科技投入缺乏一个持续稳定 的增加过程,因此,能否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1995 年以来大幅增长的势头尚待进一步观察。 (四)农村救济费份额逐年下降,占农业财政投入 比重过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如何解决好 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农业人口的生存问题,成为 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之前,农村救济费应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份额。但自 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份额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到 1999年,河南省农村救济费占农业财政支出的份额下 降到0.61%,比1981年下降了四倍多,这还是在农村 救济费份额过低的情况下出现的。从1978年到1999 年,河南省农村救济费支出份额的平均值仅为1.2%, 而同期全国该份额的平均值为6%,是河南省的五倍。 河南省农业人口的比例在全国是比较高的,农村的贫 困问题非常严重,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入世 以后农村的就业问题会更加严重,农业的破产会使农 村的贫困加剧。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 ・ 56・ (一)逐步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的比重 农业财政投入结构合理化的前提是该压缩的必须 压缩,尤其是农业事业费占农业财政投入比重过大的 问题必须解决。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存量的压 缩,即把原来农业事业费的绝对数量进行压缩,新增的 农业财政投入中不再增加该项目的投入。这个办法目 前还不现实,因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的压缩依 赖于事业单位本身改革的成果,即职能的转化和人员 编制的压缩等,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另一个办法是 在增量的农业财政投入中压缩,即保持其原有的绝对 投入数量不变,以保证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在改革期 间的正常运转。在增量投入中尽量减少对这些部门事 业费投入乃至于不增加对其投入,从而实现农业事业 费支出比重的有效减少。目前看,第二种办法倒是比 较可行的,并且2000年的情况充分说明了这种可行 性。2000年河南省农业财政投入为343812万元,比 1999年增加了58202万元,其中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支 出和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的仅为24354万元,约 占增量投入的42%,大大低于1999年农业事业费支 出占农业财政投入的83.22%的比例,其结果是2000 年农业事业费比重降为76.21%,比1999年下降了7 个百分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一比例仍远远不够, 需采用同样的方法并加大力度继续压缩,但前提是农 业事业单位的职能转变及人员压缩等改革必须坚持下 去,并取得成功。 (二)稳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 近几年水旱灾害对农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充分说 明河南省农业抗灾能力还不强。河南省的农田水利工 程大多是1960年前后修建的,由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大都年久失修,设施老化, 渠道灌溉设施配套不全。据1999年底统计,全省水库 约有三分之一带病运行。60%的排洪工程设施需要维 修,许多河道淤积,抗洪排洪能力下降。可以说进一步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抗灾保产能 力是确保农业安全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们为刺激 投资和消费而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这 不应成为主要的动力源,持续地、不断地扩大财政对农 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才是正确的选择。现在要做的是重 新确立财政投资在农业投资中的主导地位,发挥财政 投资的集中性、示范性、引导性和调控性作用。政府投 资是农业基本建设最主要的一项资金来源,有些公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济探i 性强、涉及面大的重大基础设施,只有动用各级政府的 财力才能兴办。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是国家农业 基本建设投资的重要来源,为保证今后农业基本建设 投资的需要,国家应大幅度增加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 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涉及中央和地方两方面,河 南省应比照中央的做法,较大幅度地增加预算内农业 基本建设投资。从1998年的情况来看,国家对农业基 本建设的投入所占农业财政投入比例已增到39.9%, 应当说这一比例是合适的。2000年河南省农业财政 投入中农业基本建设投入比例也已增至20.72%,但 还有很大差距,应再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比例至 少要达到40%左右,并长期保持这一比例,甚至可以 再提高一些。 对河南省而言,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应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水资源建设。包括农田 水利建设和人畜饮水设施的建设等。根据河南省水资 源紧缺的实际,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型灌区是 河南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节水潜力很大,要加快节水 改造和配套建设,强化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措施,尽量 减少输水损失。干旱地区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开展 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和雨水集蓄工程建设,在这方面应 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目前农村有些地方人畜饮水困 难,要切实加大财政对这方面的投入,尽快予以解决。 第二,坚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继续改造中低产田,加 强商品粮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种子工程、畜 禽水产良种、动植物保护体系的建设力度。第三,农业 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着力加强乡村道路、供 水供电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这既能大量使用农村 富余劳动力和当地建筑材料,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为农 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 情况,各级财政要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逐步增加对县以 下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采用财政补贴、财政贴息 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社会发展。农业和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具有小型、分散等特点,要特别注意加强资金管 理,防止截留、挪用,切实管好用好。 (三)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大 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鉴于河南省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绝对量和相对数 都明显偏小的状况,笔者认为大幅度提高该项投入已 迫在眉睫,其所占比例多大应取决于农业事业费份额 问 的降低幅度,以及财政对农业的增量投入中用于科技 投入的比例,一般而言,应采用矫枉过正的方法,以不 低于1997年的增长速度(47%)连续增长,最终使其占 农业财政投入的份额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当前,河南省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应放在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的要求,调整农业科研与开发的方向,重点加强优质新 品种选育、节水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贮运技术、生 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第二,合 理配置全省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 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重点研究中心和农业工程中心,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 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 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第三.积极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科技文 化素质。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正常的教育经费.同时下 大力气整顿乱收费现象,保证适龄儿童正常入学,解决 一些地方存在的学生辍学问题。第四,支持农业科技 示范场、示范园区建设,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 发和推广。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 业领域的应用。 (四)农村救济支出应与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 的建立相配套,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 经过艰苦努力,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已基本解决,但在局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贫困仍在加 剧,农村一些受灾地区的农民生产和生活不同程度地 存在困难,在农村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 下,对农村救济支出仍需长期坚持,并保持一个适当的 比例,这个比例最少应保持在农业财政支出的5%左 右。同时,对农村人口的救济支出应与农村人口的社 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相配套进行,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部 分在商品竞争中失败的农村人口的生存问题。 参考文献: [1]1998--1999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11999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3]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4]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杨德怀) ・5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