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作者:贾照杰
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6期
摘要: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随着和新巴塞协议的签订,金融风险管理有了一个新的标准,它的意义对中国的金融风险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也有着明显的借鉴意义。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的金融风险管理要形成自己的体系,促进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本文针对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新巴塞协议;资本市场
随着风险管理方法、技术以及国际银行业的发展,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监管当局和一些先进的银行发现:旧资本协议中制定的静态规则,已经落后于不断发展的良好风险管理。2004年6月26日,通过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行长和银行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一致同意公布《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新协议在借鉴了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基本构架的基础上,引入了相辅相成的三大支柱(3 Pillars),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检查以及市场约束,为银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供动力。 一、对新旧巴塞尔协议的评价
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其金融系统应与国际接轨,以抵御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潜在金融波动风险,中国的金融风险管理也需要国际统一的先进标准来指导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的改革。新巴塞尔协议相对于旧巴塞尔协议而言,增加了监管和风险控制的范围,引进了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管理框架,积极推动了金融风险防范的标准化。
(一)新旧巴塞尔协议比较
巴塞尔委员会指出了新旧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原则性区别,笔者认为旧巴塞子协议出于减少银行偿付能力风险和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目的过分强调了资本充足性,但却忽略了决定银行安全稳健性的其他因素,即银行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监管者的外部评估以及市场约束等。 (二)新巴塞尔协议框架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遵循的原则可归纳为:确定资本监管框架、明确最低资本要求与银行内在经济风险(interent economic risk)的关联性、建立银行风险衡量及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新协议的三大支柱主要包括最低资本要求、监管检查和市场约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一,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第二,监管检查(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这一部分是首次被纳入资本的框架;第三,市场约束(market discipline)。市场约束机制也是第一次被正式引入。 二、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中国金融业风险的制度性特征,表现在金融风险的复杂性、金融风险的隐蔽性、金融风险边界的模糊性以及主权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风险观念错位,由于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具体存在着以下四个问题:
(一)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
由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政府对银行的日常经营干预较大,长期积累的结果,使银行不良贷款比重较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计就高达约2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达到20%,应收未收利息数额较大,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二)股份公司及其证券、期货市场的不规范因素太多,投机成分较大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由于占大部分的法人股、国家股不能流通,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幅度波动难以避免。非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的控股性质,以及他们对股市供求关系的控制,使股份公司渐渐偏离了个人股东的支持,加之证券市场运行过程中的法制监管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机构或个人大多利用高股价进行投机。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日益暴露
中国的非银行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信托投资公司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资产增加。证券公司作为新兴证券市场上的中介机构,管理体制设置较为混乱,造成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和对证券经营市场的垄断局面,影响了市场的效率;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证券业财务会计制度,监管落后,使这些机构经营存在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在各家公司片面追求保费收入的过程中,也不乏随意利用保单圈套社会资金和迅速聚集保费的风险积累等混乱现象。 (四)资本市场信息不透明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将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银行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13]。而资本市场交易的资产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产品,它们所表达的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宏观经济信息和市场交易信息,信息的混沌将会造成市场的混乱,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基础信息,即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和重大事件信息失真较严重;二是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使得中国的市场信息严重失真;三是宏观信息也存在着不确定性。中国资本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场上透明度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制缺陷而导致的弊病,另一方面则与部分地方政府对违规上市公司包庇、纵容有关。 三、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中国应该尽快建立信用等级评估机制
对上市公司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估,并公开信用评级,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有所参考,从市场方面促使上市公司不断加强自身信用水平,吸引更多投资,开发类似信用风险衍生工具(credit risk de-rivatives)和信用风险释缓工具(credit risk miti-gation)之类的金融产品,鼓励券商进行金融创新。
(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
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真实准确和充分完整的三项要求。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在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真实性的监管上下功夫,以日常信息披露监管为主线,打击虚假披露为重点,结合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制定不同的披露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大处罚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制度,增加金融监管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知情权,构造社会公共舆论监督机制,建立定期的内部信息沟通制度和完善的定期对外信息披露渠道,提倡“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结合,正确处理好监管信息与公开信息的关系,坚持不懈地进行信息披露监管。 四、结语
对今天的中国金融来说,老办法并不比新办法差,现代风险管理和新巴塞尔协议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答案。它们的方法仅仅是帮助作正确商业判断的工具。中国金融机构应从西方的成功中,找出妥善保护国有资产的路径;从西方错误中吸取经验,建立独立、完善的金融管理系统。总之,对于金融风险管理而言,真正的答案是金融机构良好的管理,而不是管理工具和标准。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贾照杰(1991-),男,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在读研究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