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计算机网络的两个功能:连通性 ,共享
2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
3 因特网逐渐演变成ISP和NAP的多层次结构网络
4 因特网的组成 (1),边缘部分 :发送接收信号(由连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2),核心部分 :转发信号(由大量网络和上面的路由器组成)
通信方式 : 客户服务端
对等方式 : 特点(1)客户服务器模式
(2)客户端与服务端于一身
电路交换:优:安全性好 缺:浪费资源
报文交换:优:网络资源利用率提高 缺: 确认效果不好
分组交换:优:速度快,利用率高,延时传送积压数据最多
缺:辅信息开销大
5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 速率:在计算机网络的传送数据的速率,数据率,比特率:b/s
(2) 带宽: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b/s;发送的速率(最大的频率)(最高值)
(3)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4) 时延: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等待处理的
(5) 时延带宽积:这样的链路可以容纳多少比特数=传播时延*带宽
(6) 利用率: 越高越好
6协议与划分层次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规则,标准,约定
要素 :语法,语义,同步
7 osi7层 : 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运输层 ,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TCP/IP :应用层 , 运输层 , 网际IP层, 网络接口层
五层 :
(1) 应用层 :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2) 运输层 :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3) 网络层 :①:为分组交换网上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4) ②: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使网络中的路由
(5) 器找到目的主机
(6) 数据链路层 :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
(7) 物理层 :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8 简: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P34 1-17 1-18
第二章
9 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调制:数/模(发送) 解:模/数(接收
10: 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数字信号
码元: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11: 信号: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①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②带通信号:通过载波调制后信号
从通信的双方信息的基本方式: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最基本的带宽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
12 信道的极限容量:传输信息的最大速率(w)
理想信道:一根网线不受其他网线的限制,传输基带信号2w,带通信号w
现实中:最大速率:c=wlog2(1+s/n)b/s
Cw:信道的带宽;s:传送信号的平均功率;n:高斯噪声
信噪比(db)=10log10(s/n)
13 传输媒体:速度慢到快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14 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优:每个用户连续使用;时间共享
缺:每个用户不能达到最大值
时分复用:优:在时间片内可获得最大带宽
缺:并不是真正的连续
统计时分复用:优:信道利用率提高
缺:辅加信息开销大
码分复用:每个用户可达到最大值
15 脉码调制PCM体制:利用模——数的技术和时分复用的技术
P62 16
第三章
16 数据链路层的信道: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17 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对原来的数据加头加尾
目的:判断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识别ip数据报,把帧的头和尾分开
差错检测:对规则进行判断(循环冗余检验CRC)
18 点对点协议ppp特性:不需要纠错,在接收端(只察错不纠错)
PPP的帧格式:字节填充:异步传输
零比特填充:同步传输
19 广播信道:局域网:静态,动态:IEEE 802.3
DIXV2为主结合 802.3(主)
CSMA/CD:以太网发送的数据:协调方法:载波监听 多听
(1) 多点接入:总线型网络
(2) 载波监听:发送前有无电压
(3) 碰撞检测:在发送前看有没有其他用户碰撞
不可同时进行发送接收。
碰撞检测协议不允许多用户使用
只可进行双向交替通信
20 以太网争用期为51.2Us
最短有效帧长为64:争用周期*宽=最短帧长 帧间最小间隔为9.6Us
争用周期:发送端和接收端的2倍的传输时间
21 网线只能转发信号,但不能检测
以太网:集线器:一个端口进所有端口出
提高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1)让两个点距离短一点
(2)让帧长一点
广播形式:单播帧,广播帧,多播帧
22 物理层扩展以太网的工作方法:(1)把双绞线换光纤
(2)使用集线器组建不同层次的以太网
23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原来的每个以太网就是一个网段
网桥靠转发表转发帧 ( 网络相同,子网不同)
24 虚拟局域网wlan:由一些局域网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具有某些共同的需要,有明确的标识符
组建方法(1)根据mac地址
(2)根据端口号
(3)使用相同协议的
25 高速以太网:大于等于100Mb/s
普通以太网: 10Mb/s
P105 3-08 3-09 3-20 28 32
第四章
26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对比 (分组交换)27 物理层使用中间设备 : 转发器
数据链路层使用中间设备: 网桥,桥端器
P109
网络层使用中间设备:路由器
网络层以上使用中间设备:网关
28 32位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Ip地址历史阶段,分类ip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A类地址:网络1个字节主机3字节0-126
B类地址:网络2个字节主机2字节128-191
C类地址:网络3个字节主机1字节192
29 ip地址:网络层
Mac地址:链路层
30 地址解析协议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一个对应ip一个mac
31 IMCP报文的种类:icmp差错报告报文,ICMP询问报文
32 分组网间探测PING功能: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